【踔厉奋发看“津招”】念好“山海经”做好融合事 天津建设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连日来,津沽大地正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由天津市委网信办指导、央广网天津频道策划推出的《踔厉奋发看“津招”》系列报道,将集中展现天津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感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澎湃动力。
万物复苏,草木蔓发。春的气息点染津城春花烂漫,生机盎然。“打好海河牌、用好洋楼景、念好山海经、做好融合事”,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天津市委部署的“十项行动”,按照202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坚持系统规划、打造品牌、技术赋能、守正创新,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着力点,提升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水平。”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说道。
在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的过程中,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有格局、有分量的津派文艺精品;将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探索建立文艺创作规划、引导和管理体系,提升文艺创作水平。同时,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支持小剧场、沉浸式演艺发展,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剧场,并继承“师带徒”传统、创新“传帮带”模式,让艺术人才青蓝相继,让艺术经典薪火相传,让津派艺术万众瞩目。
此外,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智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探索完善“总分馆制”发展路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创新文化惠民机制和方式,举办云演出、云展览、云课堂等活动,打造“市民文化云客厅”;持续强化群众文化活动“一区一品”特色打造,让群众文化生活更有质感和温度,并举办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和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到天津文化中心去”系列文旅主题活动,让更多市民游客感受浓厚文化氛围。
“我们也将深入实施产业质效提升工程,深化文旅资源开发,持续完善文旅精品线路,挖掘梳理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关联,将沿海河两岸打造以近代中国看天津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品牌。”陈冰表示,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不断优化以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夜间旅游、邮轮旅游、海洋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和服务质量,实施文旅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指导推动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国字号”品牌,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打造成为天津的金字招牌,同时将深化“天地人和 津彩呈现天津欢迎您”城市符号,举办天津旅游线上线下系列推介会,向全国传递天津声音。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还将聚焦“双创”要求,深入实施文化遗产活化工程,统筹好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等重点任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加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建筑、工业遗存、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弥足珍贵的“小洋楼”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天津革命军事馆等筹建工作,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文化基因;推进长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建设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激活沿线发展活力,进一步擦亮世界公认的国家文化符号。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 天津人气最高的地方是本地人的最爱却少有外地游客
- 河北恢复鬼谷子、董仲舒等名人故居
- 感受滨城脉搏讲好发展故事——2023年网络名人“点赞天津”活动走进滨海新区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天津:壮大新兴产业 激发发展新动能
- 致敬 天津这份候选名单公示!这些单位、个人入围!
- 她曾担任天津市委书记1976年被审查1977年自杀父亲是王季范
-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52期《奥运冠军利迪尔:与天津结缘的英国人李爱锐》作者尔雅 朗诵晓彤
- 2023李叔同故居春节游览指南(时间+交通+预约入口)
- 天津最牛的5所大学-天津十大名校大学排名(附分数线)
- 天津五大名人故居推荐 梁启超故居与曹禺都值得一去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