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丨百年车站诉说几代天津人归家的记忆!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河北区中山路的东北端,这座“塔楼式”的建筑物格外醒目,位于京山、津浦两大铁路干线交会处的
当年天津已有1888年修建的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按当时中国和天津的经济发展状况,一个火车站应该足矣,为什么要再建一座车站呢?
原来,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直隶省会在保定,北洋大臣衙门在天津,袁世凯每月总要往返津保两地。照清朝法例,一品大员出入要有仪仗马队接送,并鸣炮三响。而老龙头火车站在俄租界,俄国人不买袁世凯的账,不许仪仗马队进入俄租界,也不许鸣炮。
袁世凯一怒之下,下令在老龙头车站以北4公里处修建一座新火车站。袁世凯修建北站,本来是为了自己抖威风,也是清末准备为慈禧太后来津阅兵下火车换乘“銮舆”而设的停车站。没想到此举对天津后来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北站建成后,其附近的大经路(今中山路)一带迅速发展成周边地区政治、文化和洋务中心,呈现出兴旺的情态。北洋银元局、户部造币厂、中山公园(劝业会场)等先后均设立在此。
位于天津枢纽南北咽喉重要位置的北站初期仅办理客货运输到发。随着西沽货场与南货场相继落成,1934年增办货场中转、零担等业务。1953年,利用站旁北宁公园湖中的天然冰,开启了冷藏车易腐物品中途加冰和始发的生意。上世纪60年代跃升中国7大中转零担站之一,1990年该业务移交南仓站办理。
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古老车站,曾处天津政治文化中心地带的北站见证了许多中国历史风云变幻瞬间:
1905年12月7日,清代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及立宪运动许多考察团,都经过或停留于天津北站。
1912年1月26日,革命党人薛成华在天津北站投掷炸弹,暗杀北洋巡防大臣张怀之。
孙中山三次来天津,曾在北站留下足迹。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先生应袁世凯之邀北上共商国是,路过天津时到中山公园演讲后,14时10分从天津北站乘火车赴京。1929年5月26日,护送孙中山先生遗体前往南京中山陵的列车抵达天津北站第一站台,天津市各团体、民众前往悼念。
1923年6月13日,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从北京避往天津北站时,遭时任直隶省长的王承斌劫车,抢走黎携带的总统印信。
抗美援朝胜利后,在北站地道右侧,又修建了“凯旋礼堂”,天津各界群众曾在这里欢迎“最可爱的人”凯旋归来。
在1963年8月的防汛抗洪斗争中,天津北站为人民子弟兵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说到天津北站,就不得不说说那座最著名的北站天桥。横跨三座站台之间文物级木质天桥赋予了北站传奇的色彩,让人遐想无尽。
北站天桥建成于1903年,是当时国内铁路车站中最豪华的天桥,也是中国国内目前历史最早的车站天桥。
北站天桥落成时长52.2米,宽2.8米,高6米。主体为钢结构,桥身为钢桁架,阶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则为木结构,建成之处天桥为露天式,至1978年加盖了防雨的铁皮罩棚。
由于完整的保留了民国初年的格局,造型古朴,北站天桥成为拍摄近代题材影视剧的理想外景地。《冒险王》、《马三立》、《上海探戈》、《末代皇帝》、《金粉世家》、《走向共和》等剧组都在这取过景。刘德华、李连杰等许多知名演员也都在此拍过戏。
岁月匆匆,如今天津北站已经历了百年风云,但它依然完好的在为城市服务。2014年,承载着津城时代记忆的天津北站关闭进行维修改造。
一年之后,随着津蓟铁路市郊客车的开通,112岁的北站于2015年4月30日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纳客。
在维修改造过程中,施工方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没有改动建筑的主体结构,只是对车站和时钟等进行了重新粉刷,外墙以砖红色和灰色为主色调,给人以古朴的感觉。
百年天桥的主体结构也保持不变,原来斑驳的天桥护栏被重新粉刷成灰色,台阶也重新修葺。天桥那段平路铺的不再是木质地板,而是绿色塑胶,以起到防火、防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