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运河文化润天津(组图)

2023-04-27 04:35分类: 天津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有人说:如果说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那么大运河应该是母亲的母亲,那就该称为“姥姥河”。此话虽有些调侃,但话糙理不糙。因为没有京杭大运河,就没有天津的形成与发展。天津是大运河载来的城市。

  从金代海陵王以今北京为中都起,为解决粮食问题,就修浚了天津河(今北运河),使南方的粮食经永济渠(隋唐大运河北段)到达直沽的三岔河口,并运往中都。

  为保证粮食运输安全,朝廷还在这一带设立了直沽寨。元朝以后,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开海漕,南方的粮船经大沽口到达三岔河口,再经今北运河运往大都(今北京)。同样,为保证运粮安全,朝廷在直沽设立了海津镇。进入明朝,朱棣定都北京后,并设立了天津卫,此时由于京杭大运河已全线开通,海漕从此改为河漕。南方的粮船可以从南运河到达三岔河口,在这里换船后,经北运河将粮食运往北京。由此不难看出,没有运河、没有漕运就没有天津的形成、兴起与发展,运河才是天津真正的“母亲河”。

  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后,不仅沟通了中国五大水系(钱塘、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而且成为贯穿中华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南北往来的船队在这条水上运输线上,既承载着南北方的粮食、货物,也搭载着南北方的文化。大运河在南北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驰名中外的杨柳青年画,就与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记载,中国早期的木版年画始于苏州的桃花坞。苏州是京杭大运河畔的重要城市,历史上经济比较发达,当时苏州在中国城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经济发达的城市,影响力就大,而影响力大的城市其文化的辐射力必然也强。因此说,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出现是受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影响而形成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杨柳青年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没有囿于苏州木版年画的传统套印模式,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将传统的套印制年画改为仅印画面的轮廓,所有的着色部分全部为手工彩绘,使木版年画脱离了色彩单调、呆板的俗套,让木版年画的色彩变得丰富、饱满、鲜艳,充满生气;在题材上也突破了传统年画寓意单一及简单构图的模式,使题材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杨柳青年画的这些创新,使杨柳青年画成为中国木版年画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年画,不但历久不衰,而且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

  在历史上被人们誉为“中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的天津水西庄,也是运河文化的产物。水西庄地处南运河畔,它的主人查日亁、查为仁父子两代以业盐发家后,开始修建水西庄,并以此广交天下文人雅士,吟诗作画,因此吸引了大批为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在此聚汇,很多文化人还长期在此居住,如画家朱岷、石涛等,逐渐形成天津南北文化交流的中心。查为仁及其弟弟查为义、查礼在诗书画等方面也都是造诣很深的文化人,查为仁与厉鹗合笺的《绝妙好词笺》被收入《四库全书》;查为义有《集堂诗草》传世;查礼有《清画家史》、《白云草堂集》、《墨香居画识》传世。查家的子孙中大多也都在诗书画方面较有名气。在水西庄留下过诗书画作品的名家很多,像画家张汝霖、蒋和、汤佑僧等人;书法家王文治、汪士鋐、谭光祜等;还有诗书兼能的罗源汉、吴锡祺等等,举不胜举。因此,水西庄在其发展过程中,成为天津文人文化的典型,也是运河雅文化的代表之一。

  从民间文化看,运河沿岸城镇至今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花会,像天津静海的“小车会”、“打碌碡”等,与南方的一些民间花会表演形式大同小异,这些民间自娱自乐的表演,虽然在风格或表演道具方面有些差异,但总体上看南北方的表演形式及其所表现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北方的更粗犷些,南方的则更细腻些。这些都是运河文化的产物。

  从宗教文化方面看,现在基本上可以肯定,北方的回民就是经大运河由南向北逐步迁徙而来的。运河岸边城市都有清真寺,像扬州的哈丁墓和德州的苏禄王墓,都是回民由南向北迁徙过程中的见证。另外,从天穆村穆家的祖谱可以看出,其祖籍也是浙江。人口的迁徙本身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因此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沟通南北的运输线,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饮食文化方面,运河的传承就更加明显。例如天津有名的“贴饽饽熬鱼”,基本上属于运河上“船家菜”的一种,而南方“船家菜”中熬鱼也是不刮鳞、不开膛,鱼从河里打上来,趁鲜就放进锅里清煮,使鱼保持新鲜的味道。再如像天津人“二月二”时吃的“煎闷子”,则是从山东运河岸边临清一带传来的。他们“二月二”时也吃煎闷子。闷子这一词本身就是山东的说法,但闷子代表什么?为什么要吃煎闷子?天津很少有人能说的出来。天津人说闷子代表“龙鳞”,而山东的说法则是闷子代表“龙肉”。我个人以为山东人的说法似乎更有道理,因为如果说闷子是“龙鳞”,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些讲不通。另外,天津过去酒席宴所讲的“八大碗”、“八大碟”,最初基本上也是鲁菜的做法,后来天津根据本地河海两鲜的特点,又有新的发展。再如现在风靡全国的“天津煎饼馃子”,最初也是源于山东的煎饼卷菜。前不久扬州大力宣传的“扬州炒饭”,也沿运河北上,找寻它在北方的影响。还有如“杨村糕干”,源于南方的云片糕,杨村杜家祖籍是浙江,从南方经大运河北方上到杨村落脚后,就一直从事糕干制售,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成为天津的小吃特产之一。在饮食文化中类似这种南北相互交融的东西还有很多。

  天津过去被称为“水旱码头”,这里所说的水,绝不是单指海河,更重要的是指运河而言。正因为有了这条大运河,天津才能成为辐辏之地,才能商贾云集、五方杂处。天津之所以能成为“曲艺之乡”,也正是因为有运河码头,各种艺人才能汇聚于此,在这里展示才艺。而各种曲艺也正在天津这块沃土上经观众不断地培育、改造,才能成为较为成熟艺术又扩散到各地。在天津上演的曲种很多,但追根溯源,真正是天津本土产生的曲种又有几何呢?因此可以说,天津之所以能成为“曲艺之乡”,大运河功不可没。

  另外,从昆曲由南向北的发展,以及“徽班进京”最后形成京剧,虽目前没有确实资料证明大运河所起作用,但它作为当年的主要南北交通干线,不能说没有关系。昆曲进京,是亁隆下江南带回来的,而乾隆每次下江南都是乘船经运河而行的,所以说昆曲是大运河载来的文化,不是虚言。特别是清道光年以后,由于朝廷对盐业改革,扬州一些盐商富贾开始家道中落,家中私养的昆班等为谋生路,沿运河北上,使昆曲在北方流行起来。

  运河与天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各个方面深入研究都可以找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渊源。没有运河就没有天津的形成与发展,运河是天津真正的母亲河。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天津“四带多点”布局文化产业

下一篇:全网直播 见行见效学雷锋——全天津市纪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