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郑剪纸形象生动(图)

2023-04-12 05:31分类: 天津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3日 20:12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老年时报手机看视频

  天津北方网讯:每逢春节,无论商铺还是居民家中,人们都喜欢把美丽鲜艳的大郑剪纸贴在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浓郁、喜庆。2009年,大郑剪纸被收录于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丽区的本市首家农村妇女创业中心,采访大郑剪纸代表人物刘长会。

  刘长会是从她父亲刘洪源那学习到剪纸技艺的。大郑剪纸在刘洪源时,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他创作了许多大型精美的剪纸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牡丹图》、《红楼人物谱》、《百福图》、《四大美女图》、《百寿图》等艺术品。尤其在晚年,他构思一年多时间,下刀三个月,完成了一幅长达5.2米的《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刘长会告诉记者,大郑剪纸区别其他剪纸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单色、多色、套色、填创等多种技法,着重表现吉祥富贵,紧跟时代脉搏的题材。同时,大郑剪纸弃剪刀改为刻刀创作,用刻的手法制作剪纸,力图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大郑剪纸注重外形刻画,人物形体比例均匀,线条衔接柔和。大郑剪纸还借鉴了年画、瓷器、木雕等图案的设计,与皮影戏、彩绘艺术相结合,增添了更多可用于剪刻的素材。

  每一幅大郑剪纸作品都要经过制模版、固定、剪刻、装裱的过程。其中,剪刻的环节是关键,制作者要遵循先轮廓后细节和先难后易的原则。有些地方细如发丝,极难雕刻,需要制作者极高的耐心和注意力。刘长会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因为过程复杂已经失传,如通过先做好样子,再把白色的纸张染色的扎染工艺和烟熏的制版工艺,现已采用复印机等科技手段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式取而代之。

  近年来,刘长会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把大郑剪纸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如今她以制作大型剪纸为主,基本上10天完成一幅。按规格系列装订成册的大郑剪纸作品,成为旅游市场中受游客喜爱的商品。2008年,一共600套剪纸作品,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礼物,赠送给奥林匹克青年营成员。作品还走出国门,先后前往韩国、西欧等地展出,受到一致好评。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大郑剪纸是指活跃于东丽区大郑村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它的特点是刻工细腻、形象生动、内容丰富、艺术性强。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天津发现一处大型唐代遗址 可透视古代制盐全流程

下一篇: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生态城行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