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天津海河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海河是一部记载着天津发展历史的史书,伴随着天津出生、发展一直到今天。天津最早起源于漕运,这张图反映了元朝天津三岔河口一带漕运繁荣的景象,元代诗人这样描述: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当时这一地带商贸业十分发达。明朝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在天津三岔河口西南设天津卫,开始建设天津城。到2004年的12月,是天津设卫600周年的纪念日。当时天津不仅作为国内商业贸易的中心,同时它的贸易范围到达了朝鲜日本等一些国家。古人称它不仅仅是一个商埠,而且是一个大都会。老城经过400年建设,逐步形成了规模,其中建成了我们熟知的天津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在这个时期,东北角沿海河、南运河一带一直是非常繁华的老城的商业中心。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帝国主义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他们为了抢夺通向入海口的资源,纷纷在海河两岸抢占用地,建设码头、仓库、工厂和商贸设施。天津沿着海河发展,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九国租界区,租界区面积相当于当时老城区的十倍。在这期间西方的近代文明从天津登陆开始向中国传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有强烈的碰撞。在这个时期海河两岸也先后修建了一些在国内比较先进的设施,天津由许多第一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比如:老龙头火车站,是我国大商阜里第一个火车站。还有开启式的铁桥、国内第一条有轨电车、在海河两岸建设了电报局、第一个邮电局,还有我国第一所陆军学校,当时叫武备学堂。有很多现代的城市设施是在近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海河在解放以后仍保持通航功能,在1958年通航达到最高峰,但随后上游来水逐步减少,海河的航运功能渐渐衰退,海河两岸商业、经济功能也就逐步变得萧条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