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把冬至过“热乎”

2023-06-09 03:10分类: 天津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老年间天津人过冬至虽不比腊八隆重,但高热量的“羊肉扁食”是人人必吃的饭食。平民百姓过冬也不能成过关,吃的好是最大愿望,冷点儿不算什么。但冬三月里,吃好也不容易。

  那时开在各国租界、南市和估衣街的鲜货铺子里就有黄岩蜜橘、广柑、香蕉之类的南方应季鲜果供应,但价格非常昂贵,只有富贵人家才吃得起。但平民消费的“时令水果”有青萝卜和梨。干货铺的生意在冬天最好做,栗子、核桃、花生之类是一般家庭都会买来吃的零食。在鸟市,平民化的冬季食物比较丰富。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数九歌: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近些年来虽说气候有些异常,但只要节气到了,冰河依旧开,岸柳依旧青,大雁依旧归,“九九消寒歌”依旧唱,并无过时之感。

  天津俗语“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线”。“至”即至极的意思,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今年12月21日进入“一九”,2017年3月3日进入“九九”。“出九”之后,我国各地将迎来春暖花开。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北方吃水饺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冬季回乡,看到家乡父老耳朵冻烂了,于是将羊肉和驱寒药材用面包裹在一起,做成“娇耳”,分发给百姓,老百姓吃了“娇耳”冻疮好了,这个习俗也就保留了下来。

  天津人沿袭着吃羊肉馅饺子的传统。1890年就在“三岔口”开始经营饺子生意的白记饺子馆距今已经125年的历史了,西葫羊肉水饺的制作工艺如今也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汕、闽南地区吃汤圆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

  滕州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一躲冬至正是“阴阳大变身”的时候,也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极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冬至养生讲究“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二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多晒太阳、泡脚、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三补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

  四防冬至前后气温骤降,是流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并加强体育锻炼。心脑血管患者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除夕 这年味很天津!

下一篇:2023春节天津庙会时间+地点+活动详情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