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津人不会说天津话也不想学”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随着天津话相声在全国越来越受欢迎,全国人民的脑海中,对于“天津话”和“搞笑”基本是画上了一个牢牢的等号。
网上不少人都说“新天津人,只会说天津普通话”。很多天津人都是在天津出生,但祖籍不是天津,是祖辈来天津安家,家里长辈也不会说天津话。
的人已经很少用天津话交流,低年龄层中会讲天津话的人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天津话在年轻一辈中慢慢面临着消失。
可以试想一下,将来的某一天,天津人都不会讲天津话了,“结界”、“介似嘛”、“受累劳驾”都听不到了,那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
作为80、90后的一代,我们从小接受天津方言文化的熏陶,但也不敢自信地说自己传承了100%的天津文化。
也许有一天我们对子孙说:“孩子长得真俊(zùn)”,他们可能会问我们什么意思?
当我们说“嘛钱不钱的”,他们也接不上“乐呵乐呵得了“,这天津味儿终究是传承不了了。
。如果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有限的天津方言环境下,再加上后天的教育缺失,那么他们对天津话的认同感自然大大减弱。
校园内推行使用普通话交流,这个无法避免,但在家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多讲天津话,对此许多家长也有不同的看法。
@沐阳阳:学校要求说普通话,孩子们多数也是用普通话交流,我家小孩在家也说普通话,爷爷奶奶说天津话他还批评呢。
@天天向上:可能是大势所趋吧,之前孩子在家都是说天津话的,后来说着说着就变成普通话了。
@小树林水煮鱼:媳妇儿教孩子说的是普通话,而我一直坚持让孩子说天津话!我觉得天津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如果孩子们都说普通话,这座城市就再也没有方言了!
@伍德兰:现在小孩子们说天津话的越来越少了,从学校就要求孩子说普通话,都说普通话了谁分得出谁是天津人谁是外地人啊?我以后就要孩子跟我说天津话。
其实,小朋友在多语种的环境下成长会更聪明,家长用不同语言跟孩子交流也更利于孩子成长。
如果一个小朋友不会讲本土语言,也不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归属感和认同感从何而来?
换句话说,一个天津孩子不会天津话,他们又怎么发自内心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天津人?更不要说以自己的家乡和文化为傲。
而且,孩子对语言接受的能力很强,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有学习多种语言机会,对以后接触社会和开发语言天赋有很大作用。
·相声大师马三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创新改编的新相声以天津方言为主,各种段子接连诞生了,天津话、天津事儿加上表演,听了乐想起来还乐。人们用相声中的“经典语言”“你这半拉多好,没核儿”“挠挠”“崴啦崴啦崴啦”“逗你玩”等互相调侃,
,“来到了天津卫,嘛也没学会... ...”,二德子三梆子可是见证了我们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现在,看普通线后,也注定和看天津方言版《猫和老鼠》的老人家有无法跨越的鸿沟,
、《没事偷着乐》讲的就是天津人天津事儿,就连家喻户晓的《武林外传》中燕小六也说着一口天津话,让天津人倍感亲切。
当那句“跟您了说说,我的快乐生活,我为了赚钱嘛活我都干过……”响起时,我们的时光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七点半。
。还真不是跟您吹,每一位天津人都做到了满口段子,在天津人人都是相声表演艺术家。
甭管嘛事,从天津人嘴里说出来都能让你乐上半天。我大哏儿都真是名不虚传,“哏儿”就哏儿在天津话上啦。
前不久风靡一时的天津话配音动漫,还有大火的天津游戏主播,哪一个不证明了天津话的魅力。
。如果有一天没人再说天津方言,那得少了多少乐子啊?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到遗憾的吧!
·我有个朋友,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高考完后去了一所省外的大学,她时常跟我唠叨离开家乡才知道家乡有多好。在经历了几个月没有天津话,没有天津菜的生活,她很想念天津。
所以每到假期她回天津后,排队买早点,吃嘎巴菜 煎饼果子,沿着海河遛弯,体验天津人的生活。
她说回到天津时,听别人叫自己“结界”,当时突然有想哭的冲动,感觉自己真的回到了家。
一方乡音,承载一方乡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方乡音往往是联结人与地方情感的纽带,最能带给一个人稳定感和安全感。
因为热爱,所以忧虑;因为重视,所以不想失去。我们也很清楚,假如没人再说天津话,这个世界上至少会缺少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