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保护文化遗产 留住三晋乡愁

2023-05-05 09:37分类: 山西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习总书记强调,“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山西是中华文化遗产的宝库,各类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保护、传承并延续下去,值得思考与重视。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下,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也向外界传递出了增强“四个自信”的明确信号。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其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博大精深的地上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非物质文化分布在全省119个县域,15.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含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曲艺等754项(含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还有很多保留完整、传承有序依旧经典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发掘。这些不仅是手艺,表演,节会,美食,风俗,建筑,更是来自民间的精神脉络,是中华精神的文化载体,是我们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精神“DNA”。值得我们去挖掘,收集,整理,保护。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两个转型期,一个是从渔猎文明转型到农耕文明,这个转型大概就是从龙山文化到河姆渡文化,到现在有7000年到5000年的时空。但那个时期人类没有保护自己文化的自觉,所以渔猎文明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最多就是一些甲骨文和一些岩石上十分简略的图像和符号。

  而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是第二个社会的转型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时期。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民间文化必然受到冲击。由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必然带动整个文明的转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原有农耕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和消亡,社会转型的进步毋庸置疑,但人类遗产和历史财富不能丢掉。

  文化界的一些人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个可怕的问题:“我们的文化身陷濒危”。这个濒危还不仅仅是一些美好的古建拆掉了,而是我们的文明断裂了,年轻人对传统节日没有兴趣了,我们中国人大过特过洋节。这个时代性的痛点不是人人都能感到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痛点,就是文化的断裂。在社会转型的时候,我们的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明、传统、传承以及文化本身进行全面思考。为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国文化。

  留住乡愁,其实就是留住我们的根,村落是我们中国人的家园。我们的祖先是从村落中走出来的,我们现在的城市,有很多地方是一个个村落一点一点发展出来的。村落是人最早生存、生活、生产的聚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家园。或许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故乡和故人的身上才能找到的童年。

  目前全世界像中国国家层面这样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的,恐怕很少。而在欧洲、日本一些保护情况较好的国家,老百姓起到的作用很大。他们知道这里是自己的根,需要这种精神安慰他们的心灵。当然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新的城镇不断地重新建设,每座城市都有相似的构筑群,但无一例外的是高档餐厅酒吧,以及迫切地宣讲“历史文化和商业经济的完美融合”。可惜它们都很雷同或相似。

  每座城市都克隆了一个塔、一个大学城、一个晒死人的广场、一个怪异而昂贵的地标、一个建筑好看但没什么内容的博物馆或美术馆、一个远在天边只在理论上缩减了交通时间的高铁站。我们担心的事来了,既然城市可以克隆,我们的文化也可以克隆,乡村建设也可以克隆,走捷径,那结果必然是死亡,或者叫被死亡。

  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最早的地域文化是战国时期留下的,最近的板块也是民国时期的,这就是最近的一种文化的区别。最早的文化区别是什么?例如我们所在的山西就是历史悠久的三晋文化,还有山东省的雄浑的齐鲁文化,江南之地秀丽的吴越文化,直到现在这样的板块文化依然是鲜活的。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文化理念,是不能克隆的。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

  “活化”理念应该为核心,重现文化遗产特有的属性,从文化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重构,不仅要,更注重还原原居民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同时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深入生活。如此规划重构的文化遗产,才可称为具有灵魂的文化遗产,既寄托了村人的乡愁,成为百姓寻根问祖、寄托乡思之处,又将遗存丰厚的乡村以一种“活态”的生活文化方式展现出来,真正让所蕴藏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毋庸置疑,文化遗产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懈努力,走出一条契合生态文明、符合三晋实际的保护发展之路,让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真正成为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的乡愁”。

  (作者系山西省政协智库专家、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擦亮招牌传承保护弘扬优秀文化 建好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下一篇:家国晋中晋商故里!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