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旅游:凸显山西本土特色文化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近日,太原市民尉晓到河津市探亲旅游时,慕名来到了河津吕氏祖传琉璃厂。在这里,工艺大师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出的鲤鱼跃龙门、十二生肖等琉璃作品,让她爱不释手。细细观赏一件件精雕细琢的砖雕和琉璃制品,让尉晓感受到这些传统砖雕文化的魅力。
可以说,旅游与“非遗”的融合让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从而让来山西的游客能够更深层次、多维度地感知多彩的本土特色文化。
原来只有春节、庙会期间能看到的剪纸、面塑、皮影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如今在山西省许多景区已经成了常态化节目。
武乡八路军文化园的非遗文化《顶灯》演出,《太行游击队》《反扫荡》情景剧吸引了不少慕名来看的观众;司徒小镇“非遗”展演节目《千年铁魂》已成为晋城“非遗”的闪亮名片;皇城相府景区《迎圣驾》《编钟乐舞》《天朝国风》等剧目经久不衰;大阳古镇《飞燕省亲》、珏山景区《泽州鼓书》、炎帝陵景区《喜酒歌》等节目更是获好评如潮,这些节目已经成为各景区的品牌项目。
同样,在襄汾县荷花园景区,“翼城花鼓”、蒲剧《跑城》、浮山木偶戏……景区戏台上的精品“非遗”项目展演,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元素。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中,“舞动三晋·鼓舞山西”锣鼓展演、“威武雄壮·惟妙惟肖”舞狮展演、“三晋民俗”旱船等表演在太原食品街齐上阵……感受山西“非遗”的浓浓文化味,是许多游客的向往。
各地“非遗”展演进景区,不仅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而且使“非遗”文化更具发展活力。
从气势恢宏的绛州鼓乐表演,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上党八音会,这让湖南籍游客陈林近距离触摸到了大美山西的历史人文脉络,山西之行令他流连忘返。
今年3月28日,由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申报的“2019年度晋港青少年山西绛州鼓乐交流活动”成功入选2019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这也是山西省唯一一个入选港澳文旅交流项目的文化活动。
绛州鼓乐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多次入选内地与港澳文旅交流重点项目,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山西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先后有不少来自香港的青少年来到绛州,寻根探鼓,认识鼓乡,传承非遗,将中国鼓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鼓乐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平遥推光漆器、大同结艺、和顺牵绣……一件件“镶嵌”着山西传统符号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纷纷亮相各大景区专卖店。推光漆器已成为山西旅游商品的代表性符号。木版年画、长治堆锦等也成为独具山西特色的旅游商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非遗文化正在变成可观赏、可体验、可购买,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省文旅厅副厅长李贵说,“只有让大众近距离体验非遗、品味非遗、享受非遗,非遗才会更具生命力。”
7月28日,一则由山西商务国旅发出的“非遗传人+宾大博士带你探秘平遥古城,创作壁画,通过你的点子让非遗酷起来”的活动招募令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据了解,此活动招募的对象是8至16岁的孩子,项目的特色和亮点就是让这些孩子亲手制作传统技艺,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传承。
山西商务国旅市场部经理郭俊说:“我们推出这个项目,就是要带领孩子们在体验平遥古城文化遗产的同时,用创新思维,结合互联网科技,把逐渐被遗忘的壁画文化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让壁画重新酷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据郭俊介绍,在体验活动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壁画传人亲自授课,介绍壁画的历史与发展,带领孩子们体验精美的壁画艺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通过了解壁画、体验壁画、宣传壁画,最终让壁画酷起来。在这其中,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演讲表达、原创想法等,让孩子们不断突破自己,提升创新能力。
郭俊说,按照山西商务国旅的规划,他们不仅会做壁画体验,而且还要构建山西非遗体验的体系,并融入到旅游线路产品中。
“在旅游的过程中,将我省的非遗文化更好推广,这种形式非常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壁画传人邵帅说。
目前,山西省各地纷纷举办“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们在参观景点之余,亲自动手传承千年的壁画艺术手法,这对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将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