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录:山西省晋中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晋中市是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市境北达阳泉市,西界太原市、吕梁市,南邻临汾市、长治市,东接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西麓中段,太原盆地东缘,地势东高西低,分为东部太行山地区,中部太岳山丘陵区,西部汾河谷地平原区。汾河流经市境西南部,北部有其支流潇河,清漳水东源、西源与浊漳水北源均发源境内。晋中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百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留有百余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许多名人名臣出生于此。明清时期,晋中商人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奇迹,以“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富甲天下、诚信天下、家国天下”著称,也孕育了弥足珍贵的太行精神。晋中属太原都市核心区、山西中部城市群组成部分、山西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市城区紧临省会太原,与太原形成“三纵十横”路网体系。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本名融(后世史书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隋末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年少时以打铁为业,隋大业末年,敬德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参与平定高阳民乱,累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打败永安王李孝基,俘虏李孝基、独孤怀恩、唐俭等。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颇有功勋。武德九年(626年)参加玄武门之变,受封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监修洛阳老君山,拜上柱国、鄂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不问政务,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贞观十九年(645年)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唐高宗显庆三年十一月甲辰日(658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于昭陵。
传说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敬德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
王维(约693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
王维出身太原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祁奚(前620—前545),又称祁黄羊,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
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
虽然祁奚在政治上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祁奚荐贤却成为千古美谈,为人所称颂。祁位于帝尧封地,有“尧之遗风”,其民勤俭质朴。这种品质在祁奚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祁奚请老,悼公问谁可代中军尉一职,祁奚举荐解狐。悼公又问,解狐可是你的杀父仇人,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解狐卒,祁奚又荐祁午。悼公问,祁午可是你的儿子,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这就是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王允(137年—192年7月4日),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祁县王氏始祖。
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勤政爱民,斗争中常侍张让失败后,去官隐居。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掌权之后,辟王允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董卓拥立汉献帝即位后,王允代替杨彪,拜太仆、尚书令、司徒,密谋刺死董卓,联合吕布共同执政,日益骄傲自满。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王允兵败而被处死,时年五十六岁。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清代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代当家人,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在乔致庸手中,乔家的事业比起乃祖乃父时候有了极大拓展,先是由“复盛公”派生出复盛全,复盛西,复盛油坊,复盛菜园,复盛西店,复盛西面铺等商号,“复”字号商业金融集团成为了资力最雄厚,连号最多,声势最大的一个商业组织,下属的众多店铺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渗透在各行各业里,经营范围十分广泛。
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温庭筠(801年—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再次拜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岁。宋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为相期间,稳固朝局,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斛律光(515年—572年8月22日),字明月,太安郡狄那县(今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人,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
善于骑射,武艺出众,得到大行台高欢欣赏,跟随世子高澄,担任亲信都督,号称“落雕都督”,天保三年(552年)从征出塞,先驱破敌,多有斩获,拜晋州刺史。河清三年(564年)抵抗北周大将达奚成兴进攻,迁司徒。参加洛阳之战,大破北周齐王宇文宪,拜太尉,别封冠军县公。武平二年(571年)参加汾水之战,大破北周柱国辛威和韦孝宽,别封中山郡公。率军攻打平阳道,攻克姚襄和白亭城戍,别封长乐郡公。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多次击败北周进犯,拜左丞相、咸阳王,与尚书右仆射祖珽、领军将军穆提婆不和。北齐武平三年(572年8月22日),遇害于凉风堂,时年五十八岁。北周武帝灭亡北齐后,追封上柱国、崇国公。
介子推(?—前636年),一作介之推,又称介子、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晋文公重耳的辅臣。
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他是春秋时期晋国人,骊姬之乱发生后,他跟随重耳出奔,历尽艰辛,忠心辅佐重耳得以返国,介子推却淡泊功名,归隐山林。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逝世葬于介休绵山(今山西介休市)。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渠本翘(1862年—1919年),原名本桥,字楚南,山西祁县人,中国实业家、官员。
渠本翘于1885年中秀才第一名,1886年赴太原参加岁试,获第一名,受山西学政赏识并接见,在接见时,山西学政将其原名“本桥”更改为“本翘”,并赠字“楚南”。1888年中解元,1892年中进士,任内阁中书。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往西安,渠本翘亦赴国难。1903年以外务部司员派往日本横滨领事。1904年充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在山西任内,他参与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并和乡绅商定,自己捐资两万多两白银,将昭余书院改办祁县中学堂(该学堂附设蒙养学堂)。1906年出资5000两白银接办山西官办晋升火柴公司,并更名为双蝠火柴公司,公司设在太原三桥街。1906年清政府将山西潞城、阳泉等地煤矿的开采权售予英商福公司,山西省乃在阳泉创立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渠本翘任总理。渠本翘筹措白银150万两,赎回了矿权。
1909年任三品京堂候补,后获授典礼院直学士。辛亥革命爆发后,渠本翘任南北议和随员。不久,南北议和成功,宣统帝退位,此后他离开政界。晚年,渠本翘勉力收藏及著述。1915年,他刊印了刘奋熙的《爱薇堂遗集》,并为其作序言及生平事略。1916年,渠本翘应榆次人常赞春的邀请,出资赞助戴廷式的《半可集》石印出版,1919年病逝于天津。渠氏先祖于明洪武初年由上党迁居祁县,世以经商为业,到其父辈一代,渠家已经成为全省闻名的富商巨贾,是山西票号业中著名资本家,山西最早的实业家。
祁寯[jùn]藻(1793年7月11日—1866年10月22日),字叔颖,一字淳甫(后避同治帝载淳之讳改为实甫),号春圃、息翁、间叟,晚号观斋、䜱䜪亭叟。山西省平定州寿阳县(今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清朝中后期大臣、学者。
祁寯藻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起家庶吉士,迁翰林编修,历官湖南学政、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等。道光十九年(1839年)亲赴福建筹办海防,查禁鸦片。旋升兵部尚书。主张加强海防,查禁烟贩,捕治汉奸。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军机大臣。太平天国兴起后,与肃顺同掌户部,反对印纸钞,铸大钱,阻挠用湘军太平军。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咸丰四年(1854年)以老病告归。“辛酉政变”后特诏起复,入直弘德殿,负责教习同治帝读书。咸丰、同治之际,密陈厘捐病民,力请罢止,论时政六事。同治三年(1864年)自请致仕,两年后逝世,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赐谥号“文端”。著有《马首农言》《䜱䜪亭集》《勤学斋笔记》等。今人辑有《祁寯藻集》。
寯藻平生提倡朴学,主张通训诂,明义理,调和汉、宋学术之争。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并身体力行,为士林所推崇,被赞为“一代儒宗”。常荐举人才,讲求吏治。他横亘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代,居官五十余年,忠清亮直,担任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位皇帝的老师,有“四朝文臣”“三代帝师”“寿阳相国”之称。
郭泰(128年—169年),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山西省介休市)人。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他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最初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后世称“郭有道”。官府辟召,都不应命。他虽褒贬人物,却不危言骇论,所以不在禁锢之列。后为避祸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人,提拔“英彦”六十多人。建宁元年(168年)郭泰闻知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而遇害,哀恸不止,于次年正月逝世,终年四十二岁。史称当时“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有近万人前来会葬,蔡邕亲为其撰碑文。
雷履泰(1770年—1849年),山西平遥人,清朝实业家,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创始人。
因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进平遥城当学徒做买卖。在平遥城内北门头拐角,当看宝盆的把式时,被西裕成二少爷李大全闲逛时看中,请到了西裕成颜料铺,不久便委任其为汉口分号执事,以后又调其到京都分号领班,到李大全继承父亲李文斌执掌号东时,将雷履泰调回总号,委以总经理重任。于道光三年(1823年)创立了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并担任总经理职务,为日升昌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对中国金融业发展贡献颇大。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