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西解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2023-04-10 18:50分类: 山西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山西省解县,现为运城市盐湖区组成部分。1958年与安邑县组成运城县,解县原县治所现为为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是中国规模最大、最悠久关帝庙所在地。解县历史上名人辈出。

  一、风后,黄帝时代解州人,传说为黄帝的宰相。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东门外社东村有一块风后故里的大碣石和风神庙。今山西芮城风陵渡赵村有其墓并以此为地名。

  相传黄帝做一梦,梦见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黄帝惊醒后,自我圆梦,心里暗忖: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他食不甘味,寝难安席,到处留神察访,终于梦想成真,在海隅(运城市解州镇社东村)这个地方找到了风后,即拜为相。由于风后是黄帝的第一任宰相,故后人称他为开辟首相。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又据《汉书·艺文志》载:风后著有《兵法十三篇》。足见风后对黄帝的帮助是多方面的。特别是黄帝与蚩尤大战中,风后立下赫赫战功,致使蚩尤闻风丧胆。因此黄帝在置列侯众官时,特擢风后为三公之首。

  二、李冰(约公元前302—前235年),原名李讳冰,又名季冰,号称陆海,秦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秦昭王十七年(前290),魏向秦献河东400里地,秦置河东郡,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守。

  李冰能知天文地理(《华阳国志·蜀志》),且注重实地考察。他在任蜀郡守期间,沿袭大禹治水的“疏导”办法,征调民工“凿离碓(即离堆),避沫水(今青衣江)之害”(《史记·河渠书》),并开创了沫水流域的航运事业。随后,他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同时,结合岷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胆地将河东盐池(古称解盐池)初见成效的“人工垦地为畦,将卤水引灌入畦内,利用日光蒸发晒制食盐”的“垦畦浇晒法”应用于治水工程。他和儿子李二郎(李金山,清雍正五年敕封承绩广惠显英王)按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思路,采取“分洪溢道,笼石为堤”的办法,征调民工,就地取材,修都江鱼嘴,筑内、外金刚堤,建飞沙堰,开宝瓶口,兴建成既布局合理、施工技术高超、受益面积广阔,且功在当代、惠泽后世的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开创了化水害为兴水利的新纪元。2200多年来,都江堰永葆青春,一直为川西平原提供了巨大的水利效益,造福于川西人民,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人类文化遗产的一座丰碑。

  三、关羽,字云长,东汉河东郡解县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封汉寿亭侯。后世帝王累次加封。陈寿《三国志》有详细记载。

  关羽年轻时因战乱逃亡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任平原国国相后,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所辖军队。刘备与关、张二人连睡觉都同一张床,亲如同胞兄弟。关、张二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整日侍立在刘备身旁,跟随刘备对敌作战,从不惧避艰险。刘备袭击徐州杀死刺史车胄后,即让关羽镇守下邳城,代行太守职务,自己则率军回驻小沛。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徐州,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擒获关羽后返回,任关羽为偏将军,对他以礼相待,赏赐优厚。袁绍派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起初,曹操钦佩关羽的勇猛气概,后来察言观色,发现关羽并无久留曹营之意,于是对张辽说:“你利用与关羽的交情设法去探探他。”不久,张辽借机向关羽问起此事,关羽感慨地说:“我深知曹公对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我决不会背叛他。我最终不会留在此地,我一定要立下大功报答曹公的恩情后再离去。”张辽把关羽这番话回报给曹操,曹操为他的义气深受感动。待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一定要离开自己,对其赏赐更为厚重。关羽将曹操赏赐的钱物全部封裹好,留下书信告辞曹操而去,径直赶往袁绍军营投奔刘备。曹操手下人想将他追回来,曹操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

  关羽跟随刘备依附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平定荆州,刘备自樊城准备南渡长江,另派关羽统率数百艘船只走水路,约定在江陵会师。曹操追击刘备至当阳长阪,刘备抄小路逃往汉津,正碰上关羽的船队,于是一起赶到夏口。孙权派兵协助刘备打败曹操,曹操退归北方。刘备乘胜占有江南数郡,然后封拜各有功将士,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派他驻军江北。后来刘备西进平定益州,授权关羽督掌荆州大政。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他过去与马超毫不相识,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于是回信答道:“马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众、卓尔不群。”关羽蓄着一副漂亮的长须,所以诸葛亮称他美髯公。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关羽曾被流矢射中,箭头穿透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一遇阴雨天气,臂骨便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其毒已渗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开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彻底除掉这一病患。”关羽当即伸出手臂让医生为他开刀治病。当时关羽正请众将饮酒进餐,臂上刀口鲜血淋漓,流满了接在下面的盘子,而关羽却在割肉把酒,与大家谈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官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和斧钺。同年,关羽率军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领兵救援曹仁。当年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泛滥,于禁督率的七军全被淹没。于禁投降关羽,关羽又斩杀魏国将军庞德。梁、郏、陆浑一带的豪强武装,有的遥受关羽的印信号令,成为关羽指挥的地方武装,关羽声威震动中原。面对如此形势,曹操建议迁离许都以避开关羽的威胁,司马懿、蒋济则认为关羽得志取胜,孙权是不会高兴的,应该派人前去劝说孙权,让他派兵从后面袭击关羽,并答应事成之后割让东南诸郡封给孙权,这样樊城之围自然而解。曹操采纳了这一意见。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另外南郡太守糜芳驻守江陵,将军士仁驻扎公安,两人一向怨恨关羽轻视他们。当关羽领兵出征,由糜芳、士仁两处负责供应粮草军需,两人不愿全力救援关羽。关羽放出话说:“回去后就惩处他们。”糜、士二人都恐惧不安。于是孙权暗中派人去诱降糜、士二人,二人即派人迎接孙权。而曹操又派来徐晃率军救援曹仁,关羽攻不下樊城,只好领兵退还。这时孙权已占据江陵,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儿老小全部俘获,关羽军队于是全部溃散。孙权派部将堵击关羽,在临沮斩杀关羽及其子关平。

  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关兴字安国,年少时就有声名,丞相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且认为他不同常人。关兴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几年后去世。儿子关统继承爵位,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没有儿子,死后就由关兴的庶子关彝续封爵位。

  四、柳宗元,唐代河东郡解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10]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 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得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815年(元和十年)1月, 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五、胡证(758—828)字启中,唐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州)人。举进士第。宝历初历拜岭南节度使。工书,尤工八分及篆书,贞元十七年(八零一)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颐撰魏侍中王粲石井阑记,及元和八年(八一三)韩愈撰唐田弘正家庙碑,均为其八分书并篆额。《唐书本传、金石录》。胡证墓在东胡村北。关帝庙有胡公祠。相传与关公胡夫人是一支。

  胡证,父瑱,伯父玫,登进士第。证,贞元中继登科,咸宁王浑瑊辟为河中从事。自殿中侍御史拜韶州刺史,以母年高不可适远,改授太子舍人。襄阳节度使于頔请为掌书记,检校祠部员外郎。

  元和四年,由侍御史历左司员外郎、长安县令、户部郎中。田弘正以魏博内属,请除副贰,乃兼御史中丞,充魏博节度副使,仍兼左庶子。入迁左谏议大夫。九年,以党项寇边,以证有安边才略,乃授单于都护、御史大夫、振武军节度使。前任将帅非统驭之才,边事旷废,朝廷故特用证以镇。十三年,征为金吾大将军,依前兼御史大夫。十四年,充京西、京北巡边使,访其利害以闻。

  长庆元年,太和公主出降回纥,诏以本官检校工部尚书充和亲使。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及证将行,首请厘革,俭受省费,以绝鬻官之门。行及漠南,虏骑继至,狼心犬态,一日千状,欲以戎服变革华服,又欲以王姬疾驱径路。证抗志不拔,守汉仪,黜夷法,竟不辱君命。使还,拜工部侍郎。

  敬宗即位之初,检校户部尚书,守京兆尹。数月,迁左散骑常侍。宝历初,拜户部尚书、判度支,上表乞免,愿效藩服。二年,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充岭南节度使。太和二年,以疾上表求还京师。是岁十月卒于岭南,时年七十一,废朝一日,赠左仆射。

  广州有海之利,货贝狎至。证善蓄积,务华侈,厚自奉养,童奴数百,于京城修行里起第,连亘闾巷。岭表奇货,道途不绝,京邑推为富家。证素与贾餗善,及李训事败,禁军利其财,称证子溵匿餗,乃破其家。一日之内,家财并尽。军人执溵入左军,仇士良命斩之以徇。时溵弟湘为太原从事,忽白昼见绿衣人无首,血流被地,入于室,湘恶之。翌日,溵凶问至,而湘获免。

  六、薛笃弼(1890—1973),山西解县(山西运城盐湖区车盘村)人,1911年毕业于山西法政学校。薛笃弼早年受孙中山的影响,参加辛亥革命,任河东军政分府主办的《河东日报》社长。随后任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政府甘肃省省长、民政部部长、内政部部长、水利部部长等职,1948年辞去政府职务,到上海当律师。薛为官清廉,据他的女儿薛淑俭回忆,当蒋冯合作时,薛笃弼在南京政府中担任部长,但他没有官架子,一向与部下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用餐时,与下属职员们同样饭菜、同桌吃饭,没有什么小灶伙食。

  1949年3月间,李宗仁曾专程来沪到薛家看望,拟邀其出任行政院副院长,但薛以厌倦政务为由婉辞。不久,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上海告急,政府官员纷纷撤离。当时,陈诚曾亲自来薛家邀请薛笃弼全家去台湾,薛又以要奉养年老体弱的双亲为由婉言拒绝。解放后,薛闭门家居,原打算不再出头露面参与政治。

  1955年,是薛笃弼新的政治生命的开端,这年他参加了民革并担任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5月担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56年1月,薛又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

  1914年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旅)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深得冯玉祥赏识。1918年冯玉祥驻军湖南常德,他先任军警联合督察处长,后任常德县知事。1921年,冯玉祥部调驻陕西,他先后任长安县县长、陕西省禁烟都督、陕西省财政厅长、河南省财政厅长等职。1923年1月,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5月,暂行兼代国务院秘书长。1924年9月任内务部次长。12月,调任京兆尹。1925年任甘肃省省长。1926年9月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后历任政府民政部、内政部、卫生部部长,第三、四、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和第六届中央执委,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水利部部长。全国解放前夕,毅然拒绝陈诚等人的纠缠,坚决留在大陆。毛主席曾称赞其“野有遗贤”。

  建国后,历任上海市政协常委、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上海法学会理事、上海律师协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兼上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73年7月9日病逝于上海。

  七、程子华(1905年-1991年3月30日),山西解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中国经济战线杰出的领导者。曾任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1922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程子华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26年6月加入中国,12月,考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后,到军队中做兵运工作。1931年4月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红三十五军第三七团团长, 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五军第四十师师长、第四十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四师师长,第二十二师师长,粤赣军区代参谋长,参加了第二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月在第二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同年6月,任红二十五军军长,11月,率部进行长征。1935年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政治委员。西安事变后,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工作,任党团书记兼人民武装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39年1月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后兼任冀中区党委书记。1943年8月,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治委员,后代理分局书记、代理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10月,任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北平解放后,任北平警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4月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10月后,调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1956年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1958年任商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60年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1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4年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西南三线建委常务副主任。“”中受到迫害、关押。1975年以后,到中央党校读书班学习。1978年3月,任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1980年8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八、刘湘屏,山西解县人,原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部长谢富治的妻子。曾任国家卫生部部长。

  1936年9月刘湘屏在山西太原军政训练团学习。1937年4月任太原儿童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8月任山西晋城县东沟区委委员、副书记、代书记。12月任山西长治市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3月任山西高平牺盟会特派员。1939年9月任山西高平县县长、县委委员。

  刘湘屏16岁参加抗日,18岁当县长。20岁新婚丈夫董天知(抗战60周年人民日报头版和2005年中央电视台专栏介绍了这位抗日英雄。)在百团大战中光荣牺牲。刘湘屏在抗日战争中多次负伤,22岁时被日军芥子毒气全身烧伤,当时左权将军信中说:“(1942年)二月间我们全处在反扫荡中,……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毒即芥子毒气)…….因为毒伤,老百姓恨死了一些人,伤得很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幸而医治较早,大概可以不死了,其痛苦之极也可想而知。……”

  1940年4月任太南专区救联主席、党团书记。8月在华北局党校学习。1941年4月任太行区5专署秘书主任、代专员。1944年4月在太行区委党校学习。1945年4月任太岳土敏县委书记、县长。1947年8月任豫西区党委5地委委员兼县委书记。1949年5月任2野军大总校党委委员。

  建国后,1950年2月任川东行署民政厅副厅长、党委书记。1951年10月任川东行署人事厅副厅长、党委书记。1952年6月任云南省政府人事厅副厅长、党委书记。1954年10月任云南省昆明市委副书记。1956年2月任昆明市委第3书记。1956年7月任昆明市委书记处书记。1959年10月任农业机械部计划财务司司长。1964年4月任农业机械部计划司司长、部党委委员(1964年11月起)。1966年1月任8机部综合局局长。1970年6月任1机部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7月任卫生部部长。

  九、胡尚礼,山西解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历任政治指导员、太岳军区团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高级步兵学校战术教授会副主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昆明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副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76年10月至1979年6月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胡尚礼同志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九、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革命战争年代,胡尚礼同志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寇九路围攻与多次反扫荡、反蚕食,浮山、青浮、上党、临浮、灵陕、平汉、洛阳、淮海、广州、粤桂、西昌等战役战斗,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组织部队开展正规化训练,狠抓部队官兵军事素质的提高,为加强部队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呕心沥血。他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十、孙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县人,晋军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14年从阎军的见习排长一直提升到1928年时的33师师长。阎锡山未经国民革命军中央委员会同意,私授孙楚等三人为上将军衔。孙楚是第一个与北方红军交手的阎军将领,在临县黄河一线阻击红军东征。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楚升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担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11月孙楚任第十五兵团司令,几个月后在太原战役中被俘。后来在战犯管理所渡过了12个春秋,1961年冬天获特赦,几个月后因病去世,时年72岁。

  孙楚父亲尚武,晚清武秀才,早亡。少年孙楚立志发奋,出人头地。一个偶然的机会,孙楚被同乡举人薛士选看中,作为其子薛笃弼地伴读进了私塾,以经书之学启蒙。两年之后,孙楚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把他带入知识殿堂的私塾,进县城一家中药铺做了学徒,开始闯荡社会。

  1906年,16岁的孙楚按照晋南地区早婚的习俗,娶妻成亲。婚后,孙楚在岳家资助下,得以负笈求学,入西安陆军小学,后转入山西陆军小学兵学班。由于对“清廷昏庸,屡辱国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非常痛恨,同时又受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孙楚在学兵班时就秘密参加了革命党的活动。1911年辛亥之秋,他受组织委托,曾“孑然一身奔走东北,联络同志,共襄义举”。1912年春,孙楚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同年夏,转入保定军校第一期,与杨爱源同年。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孙楚与杨爱源同窗相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孙楚聪颖机警,才思敏捷,擅长谋略;杨爱源老成稳重,善于利用他人之所长。在校期间,两人即在学习上、生活上相互接济。出任军职后,杨爱源以五台同乡关系首先得到阎锡山的器重,成为正宗嫡系。孙楚则一方面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实干精神,一方面得益于与杨爱源的关系,也跻身于嫡系之列,成为惟一一个非晋北籍的阎锡山嫡系将领,嫡系中的旁系。

  1914年,孙楚由保定军校毕业,作为一名具有一定军事素养的近代军人,投身于晋军之中,在陆军第十二混成旅作了一名见习排长。他虽然身体瘦小,但做事麻利,勇敢刚毅,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并因此而不断升迁,到1927年晋军参加北伐时,已一步一步升到师长。

  1926年的所谓“讨赤”之役发生时,已任团长的孙楚,奉阎锡山之命率领所属十二团先部署于大同正面,又退到雁门关防守。此役国民军败北,孙楚因所部表现突出──当双方争夺龙王堂、恒山等阵地,激战一天不见分晓时,孙团孟宪吉营在孙楚亲自指挥下,以强大火力发动进攻,一举占领主阵地,使战局发生重大转机。在这次战役中孙楚的军事才干在指挥一个战术单位的作战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开始为阎锡山所瞩目。

  阎、冯战争结束后,晋军主力返回太原,进行整顿,充实装备,加强训练。孙楚得到阎锡山的赏识,被任命为训练副总监,协助总监杨爱源,督促部队实施训练。在训练副总监任内,孙楚的军事才干在军事教育方面进一步表现出来。为了对军队施行正规教育,他在组织督导训练的同时,仿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方法,亲自执笔编写了《步兵操典》、《防御工程》等军事教材。这些教材既浅显易懂,又有一定的规范性,成为晋军正规化教育的蓝本。

  二次北伐时,孙楚率师东向,策划指挥,一败敌军于石家庄,再挫敌锋于定州,望都城外一场激战,方顺桥前大破敌军。此后以战胜之余威作破竹之进展而直下保定。为了率先占据北京,第三集团军在攻占保定后,以孙楚部为右纵队,以张荫梧部为左纵队,兼程向北挺进。6月7日夜,孙楚率所部卫队营和副官处,乘奉军北撤混乱之际,在夜幕掩护下,化装成奉军,分乘十数辆卡车,悄然进入北京城。孙部的突然降临,使奉军留守人员惊慌失措,纷纷逃入日租界。这样,孙楚不费一枪一弹,化装奇袭,为第三集团军抢先占有了北京。8月,蒋、阎任命孙楚为北平市警备司令。

  1929年阎锡山暗中扩充军队,将所部扩编为十个军,孙楚升任第一军军长,兼顺(德)大(名)警备司令及平汉护路军司令,辖第一师(师长孟宪吉)、第二师(师长陶振武)、第三师(师长马延守)驻节平汉线之顺德府(邢台)。而北平市警备司令一职则由张荫梧接任。

  北伐胜利后,闫、冯和蒋介石之间矛盾日趋尖锐,1930年4月终于爆发了以阎锡山为首的大规模的倒蒋战争。孙楚之第一军及杨效欧之第二军、关福安之第七军划归冯玉祥、鹿钟麟节制,由徐永昌、杨爱源分任总、副指挥,由孙楚任前敌总指挥,担任陇海路东段之作战任务。

  战前孙楚即令第七军郭宗汾师作为先遣部队进驻兰封以东之红庙村,利用地形构筑大正面圆形阵地,以此为基地进行警戒,并深入敌方搜集情报,掩护其余各部转移。

  5月上旬反蒋各军集结完毕,孙楚指挥的三个军亦在陇海线正面占领了阵地,与左翼之石友三、刘春荣部,右翼之万选才、刘茂恩部构成一条南北阵线,作攻势防御。战斗开始,按照统一部署,孙楚指挥所部向东进攻。先头部队进至曹县一线后战况发生变化,遂变进攻为防守,向后集结兵力。不料右翼之刘茂恩因与万选才为争夺河南省主席一职发生芥蒂,乘反蒋联军变更作战部署之际,诱捕了万选才,兼并了万之队伍,投蒋而去,使反蒋联军出师未捷,先遭挫折。

  面对上述情况,孙楚一面电阎请调第六军杨效欧部前往增援;一面以前敌总指挥名义指挥郭宗汾师担任铁路正面防御任务。从而使原阵地得以迅速恢复。5月中旬,蒋介石集中刘峙、顾祝同、陈继承、陈诚、张治中等中央军精锐部队,向陇海线正面的晋军强攻,蒋介石亲自到前线督战。在强敌压境的形势下,孙楚力排众议,提出针对敌方之人海战术,采取近战及抵近射击的打法,将各种火器依性能及地形适当配置,组成密集之火网。具体部署是:先以炮火形成第一道防线,专待敌集团方队进入射程;再以重机枪构成第二道防线,扫射距阵地五百米之敌;最后以冲锋枪、手榴弹轮番发射,消灭更近距离的敌人。由于指挥得当,曾多次打退对方之进攻。与此同时不断以小部队进行逆袭,野鸡岗一役一举打垮蒋军之王牌军──教导师。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十余天,战斗中蒋军的伤亡大大超过了反蒋联军。反蒋联军的前期战果虽显而易见,但却因各怀异志,号令不一,在蒋方军事进攻和瓦解利诱下,不断分化。以8月攻势为标志,战局开始逆转。9月张学良通电入关,全局大败。孙楚是聪明人,还在8月攻势失利之初就已预感到反蒋联军必败无疑。为全身而退,他先期将所属第一军各部撤到安全地带。败局形成后,再由道清铁路进入薄壁口,经七十二盘退回晋东南地区。为晋军、也为自己保存了一部分实力。嗣后,晋军整编,孙楚所部改编为正太护路军,下辖三旅(师改旅),原师长孟宪吉、陶振武、马延守分任旅长。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孙楚再次得到阎锡山的重用,奉命以“陕北剿匪前敌总指挥”的名义,进驻离石柳林镇(今柳林县城),指挥所辖第一、二、三旅及陈长捷、方克猷旅,协助张学良部“围剿”红军。到任后,他以第三旅马延守部随总部驻扎柳林,作为机动部队,随时过河策应;以其余四旅由军渡过河,分别驻防于陕北吴堡一线。过河部队几次与红军接战均损兵折将,不能取胜,不得不转攻为守,改取碉堡战术——东以黄河为依托,沿吴(堡)、米(脂)、绥(德)、佳(县)一线,依地势之起伏构筑土城,冲要地段增设碉堡。碉堡线前配以一至三米宽、深约三米之外壕。交通要隘之处则架设铁丝网、鹿砦,以增强抵抗力。两堡相距以火力得以相互交叉为准,堡内构筑掩体与多层射击设备,顶端筑有瞭望台。加上充足的弹药、粮食贮备,试图以静制动。

  然而坚如壁垒的碉堡阵并没有把红军挡在河西。1936年2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突击队由距山西中阳县属三交镇二十里之黄河对岸的王家坪渡口东渡,突破孙楚苦心经营的碉堡封锁线,直插三交镇。其时孙楚正在南京参加军事会议,阎锡山急电返防,遂乘专机星夜回省。随即奉命以“剿共”副总指挥名义,代总指挥杨爱源担负前线指挥全责,统一指挥原所属五个旅及第六十六师杨效欧部、第七十二师李生达部、第六十八师李服膺部之李俊功旅、第六十九师杨澄源部。

  2月25日,孙楚飞抵陕西绥德,与第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等商谈“合剿”办法。旋督饬马延守、孟宪吉各旅向石楼、中阳等地进发,实行堵截。同时以第六十六师杨效欧部、第七十二师李生达部(缺陈长捷旅和第四一八团)附第六十八师李服膺部之李启功旅集结孝义、汾阳一带;以第六十九师杨澄源部集结临汾一带。同年3月5日,孙楚以“剿共”总指挥名义下达总攻击命令,6日拂晓向红军发起全面总攻。为便利指挥计,孙楚几易指挥部所在地,由柳林而离石,再中阳、南大井。3月10日,孙楚指挥所部向集结在中阳、关上之红军主力进攻,当日中午占领关上(兑九峪战斗)。在此之前,孙楚指挥所部多次与红军交战,多遭败绩,这对在历年作战中常常胜券在握的孙楚来说是个不小的震动。

  红军回师后,阎锡山晋军改编为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五三个军,分别以孙楚、杨爱源、傅作义为军长。其他两军均各辖三个师,惟有孙楚的第三十三军属下无建制部队。从此,孙楚由高级将领变成为阎锡山的高级军事幕僚。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军编为第六、第七两个集团军,孙楚升任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十三军军长。张家口、南口失守后,日军主力从察南进犯山西要隘平型关,直抄雁门关后方。阎锡山不得不放弃“大同会战”,进行平型关会战。孙楚受命以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的名义代理总司令杨爱源全权指挥平型关方面的作战。

  根据日军的运动迹象,原定作战计划是:诱敌深入到沙河以西地区,从恒山、五台山两方面发动钳击,截断平型关要隘,歼敌于滹沱河上游盆地。孙楚则认为,从蔚县进攻广灵之敌只不过是一支游动牵制的偏师而已。日军的主力部队仍将利用铁路交通之便向大同输送,南攻雁门关。于是,建议改变作战部署──将高桂滋军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分别置于平型关左右两翼;晋军之郭宗汾、刘奉滨、陈长捷、金宪章等四个师及章拯宇、孟宪吉等几个旅置于正面;刘茂恩军置于凌云口、恒山一带。整个会战投入兵力六七万。

  9月下旬,平型关、小石口、阳方口均发生激烈战事。9月24日,高桂滋部擅自放弃阵地,战局发生逆转。之后,阎锡山为避免与日军决战,决定放弃平型关。9月30日,孙楚代表长官部下达总撤退命令,各部队先后撤到五台、定襄、忻县一带,平型关会战草草收场。平型关会战虽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迟滞了日军行动,为忻口会战赢得了时间。平型关会战是孙楚直接指挥的最后一次大战。此后,他基本上再没有亲临前线月,娘子关失守,忻口撤防。随即,太原失守。孙楚随二战区长官部转移临汾。其时孙楚虽领第六集团军司令衔,但并不实际指挥部队,赋闲无事。同志会成立不久,孙楚被增补为同志会十三高干之一,成为同志会驻会高干。因他素以正统军人自居,不愿介入纷繁的政治派系斗争。故在同志会内部一直被称为“公正人”。

  1939年3月召开的秋林会议后,孙楚被任命为第三行署(晋东南)主任。与此同时,晋军扩编,孙楚兼任新成立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是年冬,孙楚奉长官部命令,率领第三行署全套人马及大约四五百人的警卫团,由秋林出发,绕道河南,从渑池渡河进入山西(当时山西交通主干线为日军占领),到达阳城县岩山村,走马上任。不久“十二月事变”发生,孙楚带着十余人脖子上挂着手榴弹冲进决死队三纵队总部,扣押了全部员,瓦解了这一部队。后因推行省钞(即晋西印制之新山西票)受到驻地中央军的抵制,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发生龃龉,于1941年2月,奉调二战区长官部。

  孙楚回到长官部后遂被任为部“主持委员会”主持三委员之一,负责主持军事。自此到抗战结束,他便主要致力于军队建设──主持训练班、开设军事课程等。孙楚自从军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的风云变幻,而每次变幻都与他的升降荣辱息息相关。久而久之养成了随时搜集资料,注意观察研究形势的习惯。一台收音机随人而走,收听时事新闻常年不辍,从而使他对国际情势了若指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他即预言“美日绝对不免一战,而战败必属日本”。不数月太平洋战起,迄至日本投降,一如所预测,对其先见之明所知之人无不佩服。所以,长官部每周一次的形势报告多由他承担,每每座无虚席。

  孙楚自入晋军,不断升迁,由下级军官而高级将领,但一直未得阎锡山之彻底信任,被视为嫡系中的“杂牌”,颇似卫立煌在中央军的地位。他之于阎实际上只是一种利用关系,在战事时任为总司令、总指挥,委以重任;一旦事毕,则调办政务,而夺其军权。尽管如此,他却只念阎栽培奖掖的知遇之恩,始终对阎忠心耿耿。辛亥以来,晋军中的晋南籍将领多背阎而去。也曾有人策动他拥兵自重,自立投蒋;蒋介石知悉他是个军事人才,亦曾几次拉拢,试图网罗,但孙楚均不为所动,他常与人言,“阎先生是我的老长官,我是阎先生一手提拔栽培起来的,不能中途变节。今后阎跳崖我跳崖,阎滚沟我滚沟。”

  抗战结束后,孙楚任民族革命同志会临时执行部高干责任会议委员、建军高干,负责军队的训练教育。还在抗战结束前,他就受阎委托,负责策划“接收”。对此他主张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即先派两个师为第一梯队,打头阵返回太原;随后由第六十一军和第三十四军护送阎锡山返并。稍事安定后,先以重兵打通北同蒲,夺取大同;进而由北向南再下南同蒲。接着,一面与陕北胡宗南取得联系,一面会同傅作义打通正太路,再相机向上党地区推进。对于急于夺取上党的意见,孙楚不肯苟同,他认为:其一,、八路军在上党地区有着深厚的基础;其二,同时伸出两个拳头打人乃兵家大忌,在自己脚跟未站稳之前贸然进攻上党,成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阎锡山听不进不同意见,又急于在晋东南地区插上一足,发动了上党战役,结局为孙楚不幸言中,自然是失败的记录。

  阎锡山返并后,为了巩固太原城防,决定扩建工事、增筑碉堡、强化防务。孙楚在阻拦红军时的碉堡战术很得阎之赞许,故授权他负责监造城防工事。孙楚虽少时只读过两年私塾,但从军后于军事技术均能触类旁通,且兴趣广泛,声光电化无不涉猎。他不仅着眼于武器弹药的改进──曾自己设计手榴弹,使杀伤力提高十倍,而且对筑城学颇有研究。自奉命监造城防工事后,从图纸设计到具体施工无不过问,还多次到东山牛驼寨、淖马等要隘视察。据有关方面评价,其时修造的东山要塞工事,确实有一定的军事价值。

  晋中战役后,孙楚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代理杨爱源所遗之缺。阎锡山赴南京前,又被指定为五人小组成员。在北京和平解放后,太原成为华北大地少数还由控制的城市,解放军调三个兵团的重兵发起解放太原战役,两大元帅彭德怀、共同负责此次战役。在扫清外围后,解放军派出被俘晋军将领欲进入太原劝和,被拒绝。后又两次发布文告,建议和平解决太原事宜,也被孙楚、王靖国等拒绝。解放军乃在1949年4月24日清晨开始对太原城发起总攻击。仅两个小时,12路解放军攻城部队就进入太原城。当解放军进入太原绥靖公署大院内时,孙楚、王靖国和晋绥署中将第10总队总队长今村、少将炮兵顾问岩田等日本人一起走出地下室,做了解放军的俘虏。因在太原之役中施放毒气、破坏工厂、民房等财物,拒绝十数次宽大劝告、警告与通牒,孙楚等四名守城主官经中共中央同意被宣布为战犯。

  孙楚从被俘到1956年期间一直关押在由原省立第一监狱改建的战犯管理所里。1956年1月,北京战犯管理处宣布全国战犯大集中。是年春,孙楚与沈阳、济南、抚顺、昆明、重庆、西安、武汉、天津、保定等地的二百多名被俘高级将领一起走进设在功德林的北京战犯管理处,继续他的改造生活。

  1961年12月25日,孙楚与廖耀湘、杜建时等68人作为特赦的第三批战犯获释,恢复自由。1962年1月28日,孙楚病逝于太原,后迁葬于运城市盐湖区老家中条山下,终年七十二岁。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开国将帅中的山西名将

下一篇:山西省籍三国六大名将:朔州市临汾市各一人运城市太原市各二人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