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山西春节特色民俗大盘点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华夏先民们会举行一系列旨在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的仪式,这些仪式逐渐演变为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春节民俗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农耕文明与塞北游牧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彼此交融,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积淀、多元的族群构成、长期的文化融合,使得山西不仅拥有壮美河山、奇谲瑰丽的自然风光,更拥有深沉厚重、雄浑博大的地域文化,也使得山西的春节民俗活动呈现出多元并蓄、古朴豪放的特点。
表里山河,是《左传》对山西地理环境的描述。诚然,山西外有太行、黄河环绕,内有吕梁、太岳雄踞。
因此,不仅对于周边地区来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而且,内部也被分割成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长治盆地、晋城盆地等若干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这些盆地是山西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人口聚居区,地理上的相对封闭独立与历史上的不同发展路径,使得这些地理单元的春节民俗活动各具特点。
晋北地区(大同、朔州、忻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入寇的前线,当地分布着大量的要塞、堡垒等军事遗迹,当地民众很多都是古代军户后裔。因此,当地的春节民俗活动有着浓厚的尚武气息和军事色彩。
比如,流行于朔州的“踢鼓秧歌”,剧目多是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故事,表演中融入了形意拳、八卦拳等传统武术,配乐则是铿锵雄壮的《将军令》《大得胜》等古代军乐。此外,晋北地区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当地形成了垒旺火的习俗。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用大块煤炭在院里搭建一个宝塔形的旺火,并在除夕夜点燃,预祝来年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明清时期,晋商崛起,繁荣的商业、雄厚的财力使得晋中地区(太原、晋中)的春节民俗活动呈现出盛大、精致的特点。比如,太谷有正月挂灯、游灯、比灯的习俗,各商户将自家的宫灯悬挂在门庭上,争奇斗艳,相互品评。
这些宫灯都是名贵木材精心雕刻而成的,上面彩绘着历史故事、花鸟鱼虫,显得颇为奢华。比如,春节期间,太谷、平遥、祁县都会开展铁棍、背棍、秧歌等社火活动,一方面是农闲时节的狂欢活动,一方面也是各村镇、各姓氏、各商号之间的暗暗比拼。
晋南地区(运城、临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分布于此,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此,当地的根祖文化非常深厚,春节民俗活动也受到根祖文化的深刻影响。
比如,正月初二是万荣的祭祖节,当地居民都不走亲访友,而是举行祭祖仪式,纪念祖先的功德,祈望祖先的庇佑。
此外,晋南地区也是山西重要的产粮区,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因此,春节期间,当地普遍有蒸“年馍”的习俗。
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就忙活起来,将馍捏成枣花、古钱、鱼儿等形状,寓意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年年有余,蕴含着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晋西地区(吕梁)处于吕梁山区,交通受限,因此,传统风俗保存得最为完好,当地的春节民俗活动受到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比如,流行于柳林的“盘子会”起源于古代的搭棚祭神活动,“盘子”是由匠人将庙宇与神像等比例缩小,用名贵木材精心雕刻而成的,被称为“放大了的神龛、浓缩了的庙宇”。
春节期间,张灯结彩,点燃旺火,人们转九曲、扭秧歌,一起欢度美好节日,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晋东南地区也称上党地区(长治、晋城),是山西地理上最独立、文化上最独特的地区。
春节期间,上党地区往往会举办“八音会”等社火表演。“八音会”因演出时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而得名,融合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戏曲配乐、民歌小调于一体,雅俗共赏、老幼咸宜,风格高亢悲壮、古朴豪放、热烈火爆、荡气回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年江苏省高考女状元,遭到多所985名校拒绝录取,成最惨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