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名人 一百三十六 王家屏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王家屏(1537年—1604年),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大同府山阴人,明朝万历时期内阁首辅。
王家屏家道中衰,且耕且读,五岁受业于其父,治《诗经》,十三岁取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人。家屏天赋聪颖,才思敏捷,智力过人。据传“凡为文,不属草,含毫沿吟,一挥而就。闭门散帙,不闻诵读声,过目辄不忘”,且谈吐巧捷,四座尽倾。
隆庆二年(1568年),王家屏获二甲第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修国史。编修《世宗实录》时,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当时首辅大学士高拱之兄高捷任江都御史时,曾用国库银两向严嵩的党羽赵文华行贿,被记入史书。为此,高拱曾多次暗示王家屏笔下留情,为其兄遮掩,均遭其严辞拒绝,同行以“良史”称之。
万历三年(1575年),王家屏晋升为修撰,充日讲官,当时朝讲经筵多流于形式,然而王家屏却“随事开陈,丰采轩朗”,“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教”。万历皇帝称之为“端人”,并赐“责难陈善”题字。
万历元年至十年,张居正任首辅,煊赫一时,群臣竭尽阿谀奉迎,唯王家屏不与其亲近。张居正去世不到两年,群臣就发泄积怨,倒张居正的浪潮渐高。万历帝先褫夺了张居正儿子的官职,取消张居正太师头衔,又加“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之罪,公布天下。此时,王家屏却仗义执言,为张家后代解脱。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王家屏由侍读学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仅仅一月之后,王家屏又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成为内阁的一员。
万历十七年(1589年),王家屏十分注意同内阁诸臣的关系,当时申时行任首辅,还有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居末,却能和睦相处,但搞好团结并非家屏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明史》载:“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是年末,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向万历皇帝上了“四箴”疏,劝皇上“浓醑勿崇,内壁勿厚,货贿勿侵,旧怨勿藏”。言辞尖利,切中要害。万历恼怒不已,欲重罪雒于仁。王家屏称雒于仁为忠正之士,一心为国没有私心,万历让了步,雒于仁免遭重处,善归故里。
万历十九年(1591年),申时行、许国、王锡爵先后以事离职,王家屏作了内阁首辅。当时,明朝“争国本”的斗争发展到最高峰。礼部给事中李献可在“国本”问题上触怒了万历,被降职外调,御批下到内阁,为营救李献可,王家屏拒不执行,将御批封还。帝责之“迳驳御批,故激朕怒,甚失礼体”。有人劝他迁就一点,他却说:“人君之所以为所欲为,是因大臣爱爵禄,小臣畏责罚,使人君有轻群下之心。我认为只要大臣不爱爵禄,小臣不畏刑诛,事情才能回到正常!”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为促使早立储君,王家屏继续以辞职回乡来感化皇帝。王家屏回到原籍山阴八年后,太子始立。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正月,皇帝感念王家屏的公道正派,派人去山阴慰问他,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赐他金币、羊、酒。十二月,王家屏病逝,终年六十八岁。死后,万历帝追封其为少保、谥文端,并选择山阴河阳堡桑干河畔为他修了一座占地十五亩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