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客厅·山海经⑪ 峨眉路还是峨嵋路?“一路二名”由来已久写法有望统一!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说起峨嵋路,许多老虹口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位于虹口区的一条老马路。长期以来,这条历史悠久的马路有两个名字,有用“峨嵋路”的,也有用“峨眉路”的,造成路牌、交通指示牌、门牌名称不统一。最近,有市民朋友发现长期沿用“峨眉路”的交通指示牌已经改为“峨嵋路”了,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历史原因呢?这条马路的路名写法最后会统一吗?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山海经》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晨报老朋友、在上海市测绘院工作的张渊源先生,他近年来一直从事地图文化研究工作。来听听这位嘉宾和主持人山山谈谈山海经,一道聊聊关于峨嵋路以及上海路名的故事。
2020年9月份,资深媒体人、城市文化研究者周力偶然从虹口海宁路吴淞路的人行天桥下来,走进小时候他经常走亲戚的峨嵋路,发现天桥上看到的指示牌和马路上的路牌写法不一致:指示牌写的是“峨眉路”,路牌则是“峨嵋路”。
回来之后,周力在其公众号老周望野眼写了一篇文章《峨嵋路?峨眉路?》分享了见闻。在周力看来,“峨嵋和峨眉是同一地名的不同写法,怎么写都可以,只是同一条路,差几十米的位置而有两种写法,说不过去。”
今年4月上旬,周力到虹口办事,在天潼路他发现一块修改过的指示牌,有“峨嵋路”三个字,在海宁路吴淞路天桥处的道路指示牌也改成了“峨嵋路”(见上图2)。
道路指示牌目前和路牌统一了,但峨嵋路上还有一些明显与路名不统一的地方。节目组和嘉宾最近来到峨嵋路上一处居民大院,发现公告栏当中,两张通知,一张写“峨嵋路”,另一张写“峨眉路”。
最有意思的是在一家小饭店门口,节目组和嘉宾发现同一家店两块门牌写法居然不一样,一个金黄色的门牌写“峨眉路”,另一个绿色门牌写“峨嵋路”。对于两块门牌为何写法不同,老板娘和服务员也解释不清。
峨嵋路最北端是久耕里小区,作为老虹口,摄影师徐志东曾经在此地借住过。据他介绍,久耕里小区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高层和多层组成,四栋高层分别为振华、振兴、长治、久安公寓,靠俞泾浦河边两栋为25层,海宁路边上两栋是22层,最早这里是棚户区久耕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行改建。资料显示,久耕里小区是本市第一个由个人、集体和国家集资方法筹建的住宅区。
在峨嵋路366弄内有那么一室户,是我与一位报社编辑吴先生辛勤耕耘的空间,吴先生的工作是负责编辑小报,每周一个版面编得仔细到位,而我在平面设计方面下苦功,并在居室内练习拍摄人像。
当时,给徐志东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峨嵋路附近的三角地小菜场,这个小菜场曾经是上海最大的室内菜场,据说当时得名于峨嵋路、塘沽路和汉阳路三条马路相交形成“三角地”。记者和嘉宾在节目探访当中发现,三角地菜场原址现在是商务楼,徐志东向我们提供了2015年8月航拍的画面。
峨嵋路也是张渊源非常熟悉的一条马路,除了在这里进行过地图测绘工作,他的外婆家就在峨嵋路附近,而他的母亲曾就读于北虹高级中学。有意思的是,当这次和节目组再次来峨嵋路探访时,张渊源惊讶地发现,须藤医院旧址和新康里面貌和之前大不一样了,建筑的外立面显然已经进行了一番修缮。
相关资料显示,须藤医院曾是鲁迅先生当年在沪就医的地方,而与之相邻的另一栋建筑为里见医院旧址,是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当年来沪就医的地方。须藤医院和里见医院都是由日本医生开设的,两栋建筑如今的门牌号都是峨嵋路108号。
新康里属于典型的海派老式石库门住宅,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据说,《安家》中“徐姑姑”的老房子就在新康里这里取景。走在这条略显安静的小马路上,看着重新焕发新貌的百年老建筑,不由让人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处细节。如果此地能保留下来成为历史风貌街坊,未来或许能成为城中一处新打卡地。
A张渊源:峨嵋路,规模不大,全长也就800米不到,在上海并不起眼,但是在虹口区及周边一带,峨嵋路的知晓度不算低。峨嵋路沿途地标和老建筑主要有北虹高级中学(原圣芳济学校)、须藤医院旧址等。峨嵋路的余杭路至汉阳路一段,在筑路以前是一条小河浜,这条河浜可通虹口港,在今汉阳路处有一个弯道,俗地名叫做“杨家湾”。
Q新闻晨报·周到:据说,解放之前的老地图上标的路名使用过峨眉路,后来为什么改为峨嵋路了呢?
A张渊源:峨嵋路最初筑路于20世纪初,当时叫“密勒路”(Miller Road),以外籍人名命名。1943年,汪伪政府“收回”租界后,对上海原租界和越界筑路区域以西文命名的道路进行了更名,密勒路也位列其中,密勒路更名为峨眉路。我们查阅当时的文件,是写作“峨眉路”的。
1943年10月的更名路名表,《上海地名志》原文摘录《上海市新改路名挂图》标“峨眉路”、《上海市街道详图》标“峨嵋路”、《上海地图》标“峨眉路”
在路名变更的次年,即1944年出版的《上海市新改路名挂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峨眉路”的标注(上左图)。不过,在1946年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编制的《上海市街道详图》中出现了“峨嵋路”的写法(上中图)。同样是1946年编制的,由国光舆地社出版的《上海地图》上却仍然标作“峨眉路”(上右图)。这么看来,峨眉路的“一路二名”由来已久。
在1949年以后的的资料,特别是公安系统编制的资料里通常用的写法都是“峨嵋路”。如1951年大公报出版的《新上海便览》第379页,市公安局编印的1975年《上海市里弄俗称汇编》第362页、1984年《上海市路名册》第126页等都清一色地写成“峨嵋路”(下三图)。户籍部门在编订门牌号时,使用的都是“峨嵋路”,至今在峨嵋路沿线随处可见。“嵋”字被写进了户口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Q新闻晨报·周到:在一条马路上有两种不同名称写法,这种情况在上海应该很罕见吧?在你看来,峨眉路名称为何能使用至今?
A张渊源:同一条马路有两种不同的叫法写法,这种情况在上海是很罕见的。杨浦区的民京路,在90年代进行规范以前,出现过“民京路”“市京路”两个名称并用的情况,当时还上了上海电视台著名的栏目《智力大冲浪》,成为一时热议话题。不过峨嵋路与民京路相比,纠结的点只是在一个同音字上。“峨嵋”是旧时的写法,古籍中就有见到。
Q新闻晨报·周到:之前有市民发现在早期出版物当中,还有道路指示牌和马路上的路牌写法不一致,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
A张渊源:地名管理部门始终按照1943年更名为峨眉路的文件中写法贯彻下来,而公安系统后来始终认定峨嵋路这种写法。因此出现了门牌和交通指示牌上路名写法不一致的情况。
1950年代后期,为了推行简化汉字,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对一些较为难写的地名用字予以更改,如峨嵋山改成了峨眉山;醴陵改成礼陵。巧的是,上海虹口有峨嵋路,也有醴陵路(2004年注销)。醴陵路自始至终没有更改写法,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峨嵋路也是同样的,公安系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Q新闻晨报·周到:目前附近的道路指示牌已经更新为峨嵋路,你觉得这条马路上的门牌名称会统一吗?
A张渊源:会的。之前峨嵋路已经被做进了路牌,和门牌一致了(目前个别门牌用字还不规范,出现了“眉”字),交通指示牌之前长期沿用“峨眉路”,现在也改“峨嵋路”了。既然路牌用的是“峨嵋路”,只要把所有的“峨眉”都改成“峨嵋”,就能实现写法上的统一。
A张渊源:市属公路的名称,在外环线内外会出现两种“后缀”名称。比如沪太路和沪太公路、沪闵路和沪闵公路、沪南路和沪南公路等。这些路实际上两个名称所指的是同一条路。也有一些路,后缀通名“路”和“公路”不同,专名相同,但却是两条完全不相关的路。比如:九江路和九江公路、宝安路与宝安公路、四平路和四平公路、金海路和金海公路、东川路和东川公路等等。
各位读者朋友,侬去过峨嵋路伐?侬个人会写“峨嵋路”还是“峨眉路”?欢迎在留言当中一道分享。
上海会客厅·山海经① 对话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亮相央视,好戏勿断,就想让侬欢喜!
上海会客厅·山海经② 电影学者解读《中国乒乓》,带来独家“彩蛋”,主持人流泪观影,太感人了!
上海会客厅·山海经⑤ 网红马路永康路有啥大变化?当年“咖啡三巨头”影响定位,迭代更新的小马路会更精彩
上海会客厅·山海经⑥ 黄浦江畔的“温度计”不见了,背后有段上海城市工业记忆
上海会客厅·山海经⑦ 两百年前造的本地老房子重修了:九旬老人居住其中,年底有望亮相开放!
上海会客厅·山海经⑧ 衡山路上这座老宾馆有新故事了,1934年的海派经典即将重现!
上海会客厅·山海经⑨ 昔日车站码头厂房变身文艺打卡地,看上海工业遗产如何唤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