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相遇 名人大讲堂“杜甫文化季”发布主题书单

2023-04-21 09:56分类: 上海名人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给后世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杜诗具有严格的写实性,描摹出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全景式图卷,也是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诗人内心所激起巨大情感波澜的艺术记录。

  在这些诗里,杜甫几乎写到了自己生活中感受、经验的一切——社会现状、山川壮美、周遭环境、家人朋友、艺术审美等等。于是我们在他的诗里看到他对民众的哀矜,对妻子的思念,与朋友们真挚地交往,看到他如何在颠沛流离中奔走,在成都如何筹建自己的茅屋,在锦江边儿欣赏春景,感受大自然壮美、四季微妙的变化等等。他将其全部的生命经历和体验都放在了诗歌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杜甫“诗史”之“史”,既有朝代大历史,也有他个人的生命史。

  杜甫被公认为“诗圣”,拥趸者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是杜甫的“迷弟”,称赞其为天下第一诗人,“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在当代,杜甫其人其诗也成为滋养人们身心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作家李敬泽曾在演讲中提到,杜甫犹如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他陪伴我们过日子,陪伴我们经历生老病死。

  杜诗伟大还在于,对中华民族语言的贡献。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已经进入了我们语言的血液中,成为汉语经典表达的组成部分。

  杜甫不光是中国的宝藏诗人,其影响力还超越国界,延绵到世界上。在2016年英语全译本问世以前,杜甫作品已被不同的译者选译过很多次。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毕生研究杜甫,把他的约1500首诗,全部翻译成英文,在宇文所安先生看来,杜甫不是用来被衡量的,杜甫就是标准。其他诗人基本都要以“杜甫”为标准,看看自己离杜甫有多远。

  2020年,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播出。在片中,担任主持人的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来到中国,走访留下过杜甫足迹的山川河流——从杜甫的出生地河南巩义,行经他青年时期壮游天下时经过的龙门、曲阜,然后又回到西安,杜甫求仕之地,再到成都、奉节、白帝城、长沙、湘江,重现了杜甫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的经历,回溯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电影《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还在片中出镜朗读《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15首杜甫的诗歌英文译作。这种用影像方式讲述、呈现了杜甫的人生和诗意传奇,在全世界收获了众多粉丝,成为安慰世道人心的一股清泉。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 、华西都市报)承办,中华诗歌研究院协办的2023年名人大讲堂“杜甫文化季”活动,即将开启。在邀请专家学者,生动解读巴蜀大地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邀请名家进行沉浸式主题演讲之外,杜甫主题书单也隆重推出。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洪业 著 曾祥波 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年5月

  洪业(1893-1980)是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他曾身处日寇囹圄,以杜甫诗晨祷夕诵,自述平生以杜诗慰其大悲大喜。后寓居大洋彼岸,用英文写就《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Tu Fu :China s Greatest Poet ),于1952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迄今为止仍是海外汉学领域有关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著述。洪业的传记书写寄寓个人感情,以时间为横轴,杜甫的足迹为纵轴,以杜诗为横轴,呈现出了一个立体化的杜甫。洪业在书中指出,“终其一生,杜甫始终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愿望中徘徊:退隐山林间,或是置身庙堂上。”全书译引杜诗达374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释,力求考实诗人生平踪迹。中文译者曾祥波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博士。他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系做访问学者。专研杜诗,研、译相得,译笔生动流畅。

  这是两位杰出诗人跨越时空的诗性共鸣。 熟识现代文学的读者大都知道,冯至(1905-1993)首先是位诗人,鲁迅那句“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评语尤其引人注目。冯至作为一个现代优秀诗人,以一名史学家的细致和严谨,立体而全面地描绘了诗圣杜甫的一生。冯至藉杜甫的人生和诗心,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融为一炉。其中既有学术严谨性,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又有文学感染力,贯串着一个现代诗人走近另一个伟大诗人的体贴和激情。《杜甫传》被收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亦可见其在研究杜甫的专著中的份量。

  研究唐宋文学的名家,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莫砺锋,因其对杜诗的解读深刻,而被当下学界同道称为“杜甫的异代知音”。莫砺锋深受恩师、文史名家程千帆治学之道影响,在观念上认同学者应该将目光“穿透学术象牙塔的墙壁而进入现代社会”。在解读唐诗宋词的方法上,则践行从具体作品入手,披文入情。在这本书中,他用十个篇章串联起杜甫的生命历程,借杜甫坎坷一生的心灵史还原大唐王朝的盛衰史,并将杜甫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逐字逐句、精读精讲经典杜诗,一部引人入胜的“杜甫新传”蔚然可见。有学者称,“在碎片化的激流中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深度感受杜甫开辟的新诗境,更是一次文化人格的自我沉淀。”

  在这本书中,叶嘉莹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代表性作品进行细致分析,特别注重讲解每首诗的时代背景和杜甫其时的生命状态,因而也特别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在叶嘉莹眼里,杜甫是一个规范之内的天才,他是厚重的,博大的,他的诗里有一种真实沉重的力量,是整个盛唐气象盛极必衰的挽歌,也是面对历史规律颓势难回的无限悲凉。

  陈贻焮积毕生之力写作的《杜甫评传》,被誉为“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全书尽可能设身处地,从理解一个人的角度出发,以杜诗编年为经,以同时代的历史记述与后代重要的杜诗注解为纬,以评带传,考、论相辅,既通脱恣肆又细针密线地为读者复原了杜甫高才大志、仁厚爱民却又颠沛流离、命途多舛的一生:其诗艺的精湛与精神的丰瞻如何在盛唐因安史之乱骤然衰败的历史危局中绽放光辉并绵延久远,成为一代“诗圣”。

  这本书旨在发现一个“活的杜甫”,并重申经典的魅力:一代代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个体境遇,和杜诗进行呼应。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主编的《九家读杜诗》,收录宇文所安、艾朗诺、倪健、王德威、罗吉伟、陈威、潘格瑞、卢本德等九位学者对杜甫诗作进行细读的文章。九位作者角度各异,一并致力于发掘杜甫的真实形象,并将文本阅读延展到诗歌和视觉艺术、传统和现代等话题上。书中尤其重点讨论了安史之乱前后,杜甫飘零在夔州的作品。在远离长安时,杜甫与当时的精英文学机构产生了距离,这反而让他成了一个先驱者,为中国的诗歌话语引入了新形式:对日常现实、家庭生活的细节性关注,反映出与“诗圣”“诗史”不同的、另一种复杂的诗人形象。

  《盛唐诗》宇文所安 著 贾晋华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3月

  资深汉学家宇文所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播者。他总是独辟蹊径,找到与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不同的思路与切入点,为古典文学提供另一种宏大的视野。宇文所安对杜甫的研究是深刻的,在本书中设有专章谈杜甫,其采用的细读分析法非常新颖到位,有许多感受属于宇文所安“独家”,也是他研究的特色。他认为,盛唐诗歌的标准不是由我们所熟知的几个大诗人来界定的,也不是被切断了历史的一个多姿多彩、光辉灿烂的瞬间,而是在诗歌观念、题材、风格乃至技巧等方面持续地发展和变化的复杂过程。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葛晓音数十年精研汉唐文学,在我国汉唐文学研究领域极具建树。代表作有《汉唐文学的嬗变》《杜甫诗选评》等。本书按诗圣杜甫“少壮漫游”“旅食京华”“奔赴行在”“度陇入蜀”“定居草堂”“滞留夔州”“漂泊荆湘”先后七个时期,精选不同阶段的代表性诗篇76首,加以提纲挈领的导读、简明扼要的注释和独到的评赏。从个人史见其成长与变化,从文学史见其突破与影响,从唐代史见其“诗史”精神,纵横比较,文史兼顾,视角宏阔而讲述细致,立论深刻而平易可读。

  本书为名家讲堂丛书之一,是历史学家、北大教授吴小如在29年杜诗专讲课上的讲稿录音整理而成,分为23年杜诗讲稿、“读杜一得”散论文章及整理后记。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本书由于是讲稿整理而成,所以更见吴小如真性情。吴小如在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他在其中旁征博引,知人论世,是了解杜诗不可多得的佳作。

  《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 赖瑞和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

  30多年前,唐史研究专家赖瑞和孤身一人,背上背包,沿着唐代文学的印迹,行走寻找留下的时代痕迹。本书是赖瑞和九次畅游全国的散文式游记,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大到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洛阳,小到某个山村。他以杜甫、李白等盛唐诗人漫游为线索,进行了属于自己的漫游之旅。平静的文字中,有对历史的追怀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深切地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关切。赖瑞和的写作的手法是日记体,写实的叙述风格,文字尤为接地气和朴实。

  向以鲜说,一个诗人在他一生中,一定会和另一个诗人,尤其是历史上的某个诗人发生神秘的联系——要么成为异代的兄弟,是么成为精神上的父亲。他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喜欢杜甫,这种喜欢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浓重,于是他写成了《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向以鲜以杜甫诗歌文本为根本,辅以相关历史文献典籍及近现代中外杜甫研究成果,发挥他身兼学者诗人双重身份的优势,使得这本评传既有严肃的文献支撑,又有生动晓畅的现代表达。全书由59个小节组成,意在暗合杜甫59岁的一生。其中有多达十节的篇幅,来叙述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与创作。

  伟大的唐代诗人们,“诗圣”“诗仙”…各有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的作品已经是不朽的经典。诗人们怀揣着梦想来到长安,要出名,做官,买房,甚至重振家国,成为时代的英雄。本书集历史、传记、诗歌评论等多重元素于一体,可以说是一本“诗人版《人类群星闪耀时》”。用八个故事,串联起大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一段历史,从诗人的眼里看见时代与命运,讲年轻人在大城市里的梦想、艰难和漂泊。通过这些故事,你或许能重新认识这些诗人,看见和我们一样的人。

  杜甫遗迹星罗棋布,形态多样。《杜甫遗迹研究》并非循前人“现地学”研究路径的续作,亦非一部新的杜甫遗迹实地考察报告,作者有更加丰富深刻的学术思考、学术发现。以杜甫生前流寓所经及卒葬地为线索,以流传后世的故居、祠、墓、亭台楼阁等杜甫遗迹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杜诗学、文献学、沿革地理学等方法,深入考辨了西安、鄠县、鄜州、延安、秦州、成都、梓州等十五地杜甫遗迹的创建源流、历史变迁及文化价值。和一般的现地考察、研究不同,王超博士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不仅关注杜甫生前活动留下的遗迹,还关注“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造的祠宇、亭台楼阁等与杜甫密切关联的历史文化遗迹”。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沪上过起“文化年”:名人故居可“登堂入室”

下一篇:塞尔维亚艺术家Mateja:生活在上海我用艺术思考平凡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