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上海市长宁区的历史由来

2023-04-18 14:09分类: 上海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长宁区可谓渊远而近发。早在北宋时期,境域法华地区便有居民集聚。南宋时期,境域西部北新泾渐成集镇。明代中叶,法华与北新泾地域商贸日盛,成为主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至清代,东北部曹家渡镇继而兴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社会经济自南向北发展。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上海开埠和租界当局越界筑路,借水陆交通之利,吴淞江沿岸和沪杭铁路线附近出现近代工业,境地始有南商北工之格局。民国初,虹桥路西端辟建虹桥飞机场。随之,外商和国内政要巨贾在虹桥路、新华路、愚园路等处建造花园住宅,度假别墅、公寓逐渐在沿路两侧由点连成线,而成片拥挤的是棚户简屋和贫民窟。直至解放前夕,沪杭铁路以西大部地区尚属农村农田和零星村落。

  解放后,建起天山新村等一批新住宅,新辟和延伸道路,区域城市化进程由东向西迅速推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区内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虹桥机场成为全国著名的国际空港,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古北新区相继开发建设,并双双获得“90年代上海市十大新景观”的殊荣。特别是在1992 年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引下,长宁区确定了“依托虹桥,发展长宁”的发展方针,规划和推进虹桥涉外贸易中心、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和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经济建设,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实施形态、功能、产业三位一体综合开发,推动区内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由市、区联手建设内、外环线和延安路高架、地铁二号线、轨道交通明珠线等大容量交通道路,旧区改造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驾齐驱,推动了教、科、卫、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唯一正确道路。

  “以志为鉴,继往开来”。在建设新长宁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发展规律,继续锐意进取,为把长宁区建设成为以涉外经贸与商务为主导功能,以高效益的内外贸、高新技术产业、高水准教育文化、高质量住宅与环境为特征的现代化新城区而奋斗,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198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利用虹桥国际机场有利条件,在机场邻近地区辟建以涉外经贸和商务活动为主要特征、兼具外事功能的虹桥开发区。东起中山西路,西至古北路,南接

  虹桥路,北至仙霞路,面积0.65平方公里。1984年,批准规划。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国家级开发区。至1995年底,完成投资15.76亿美元(其中,引进外资11.74亿美元),占总投资20亿美元的78.80%。每平方米土地投资额超过2000美元,居全国开发区之首。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完善,15个项目(16幢楼)、面积60.20万平方米建成开业,其中,办公楼面积10余万平方米,宾馆客房3000间,公寓1200套,展览面积2.30万平方米,购物商场等配套设施3万平方米。6个项目(7幢楼)在建,面积45万平方米。美国、日本等4个国家驻沪领事馆签订借地建馆合同。1991年,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迁入开发区办公,便利涉外经贸和商务活动开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分会和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也相继迁入。至1995年底,有中外客商创办公司和跨国集团办事处518家在开发区安家落户。交通银行总行和瑞士银行上海办事处等16家中外银行进驻开发区。1992~1995年,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先后承办100多次大型展览活动,中外客商400余万人次参展和洽谈商务。开发区经10余年建设,大厦林立,道路纵横,万商云集,商贸繁荣;虹桥开发区建筑群,凝聚多国建筑师的智慧,风格迥异,各领风骚。1995年,被市评为“90年代上海市十大新景观”之一。

  1984年,为适应上海改革开放总体部署,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全市最大的涉外高标准住宅综合区——古北新区随之兴建。东起姚虹路,西至虹许路,北依虹桥路,南临古羊路,面积1.37平方公里。至1995年底,建成多层高级公寓15幢,高层高级公寓21幢,花园住宅88幢。新区建筑群体,以典型欧陆风格展现现代国际大都市建筑风貌, 1995年,亦被市评为“90年代上海市十大新景观”之一。

  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古北新区的开发建设,使涉外经贸与商务活动日益明显成为长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功能。“依托虹桥,发展长宁”,成为长宁区发展方针。1993年,中共长宁区委、区人民政府决定以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辐射拓展至1.77平方公里,辟建虹桥涉外贸易中心,扩大涉外贸易和商务活动,拟建各类项目设施面积370万平方米。1993~1995年,在拓展的地域内,17个项目相继投入建设,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主要项目有虹桥上海城(一期)、天山商厦、鑫达大厦、安泰大厦、远东国际广场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虹桥涉外贸易中心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上海市“九五”计划中,虹桥涉外贸易中心被列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的“五中心”(即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外高桥转口中心,中山北路物贸中心,大柏树工贸中心和江桥、北蔡农贸中心)之一。

  随着虹桥地区崛起,涉外设施配套,投资环境优异,大量中外客商纷纷至区境投资兴办实业。至1995年底,全区外商投资企业除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外, 发展到423家,累计协议引进资金4.58亿美元。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产出期。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占全区出口创汇总额72.50%;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39.60%;税收在区财政收入中比重,从1990年1.87%提高至13.91%。同年,外省市投资企业发展到535家,注册资金总额6.80亿元,营业收入22. 84亿元,上缴税收5986.5万元,占区财政收入7.43%。1995年,上海举办’95上海华商会,长宁区赢得海外客商青睐,合同投资额1.17亿美元。通过土地批租扩大利用外资来源,增强建设实力。至1995年底,全区共批租土地121幅,总面积138公顷,总出让金11.70亿美元。其中,区人民政府办理土地批租45幅,总面积37公顷,总出让金5.10亿美元。区内先后成立2家外贸公司、1家国际劳务公司。4家区管区属企业走出国门,分别在波兰、俄罗斯、捷克和美国开设公司、办事处。1995年,全区创汇总额8854万美元,出口创汇型企业发展到71家,产品销往美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0家企业年创汇在100万美元以上。

  解放前,境内仅有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解放后,各高等院校、国营企事业陆续建立实验馆、研究室、科研所,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1992年,区境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等22所科研机构。是年,中共长宁区委、区人民政府为充分发挥科技力量,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区域经济,确定“科技兴区”发展战略。区人民政府和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召开长宁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发布会,公布《关于发展高新技术和民营科技企业十二条》优惠政策,进行科技经济一体化改革试点,引起市内外科技界很大反响。嗣后,区境民营科技企业迅猛发展。1993年,建成芙蓉江路电子街,1995年,在其北侧建成长宁科技楼,形成以科技楼和芙蓉江路电子街为轴心的仙霞科技贸易区。至1995年底,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87家,注册资金3.43亿元,专兼职高级技术人员3367人,中级技术人员4605人,技工贸年收入23.60亿元,上缴税收4799.70万元,占区财政收入5.96%。30家企业技工贸收入超千万元,其中4家超亿元。19家企业跻身于上海民营科技企业100强,位居全市各区首位。有200余家中外著名计算机厂商聚集长宁,成为长宁区民营科技主体产业。全国十大科技集团有9家在长宁区落户。各计算机厂销售网点占全市的40%。1995年,计算机产业技工贸收入10亿元,为全市计算机销售收入的1/4。

  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为区属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有利条件。1993年,全区组织开发30个新产品,其中,8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个为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4年,全区30个重点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产值比上年增长50%。1995年,12家科技企业与区属老企业“嫁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长宁区在近代即以花园别墅众多而闻名申城。解放前建造的花园住宅达46.40万平方米,占全市解放前建造的花园住宅总面积29%,主要分布在愚园路、华山路、番禺路、江苏路和新华路等地段。花园洋房造型别致,风格迥异,有中世纪式、英国乡间别墅式、西班牙式、美洲大陆式,还有外型为近代西洋式,室内则修以中国传统纹饰,或外型采用古典飞檐结构,内部作西洋装饰的混合式。坐落区境西部虹桥路、淮阴路、哈密路一带的大型花园住宅群,装潢豪华,多附有舞厅、游泳池和网球场等设施。解放后,沙逊别墅(今虹桥路2409号)等7处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优秀近代建筑,西园大厦(今愚园路1396号)等11处被市人民政府列入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名单。改革开放后,又新建一批高级住宅群,至1995年底,新建花园别墅和高级公寓共523幢,经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获优秀设计一、二、三等奖的现代优秀建筑27处。古北新区高级住宅群,面积66.30万平方米,由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等设计。建筑外形采用多重变化的拱顶,窗户和墙幕精心修饰,高贵典雅;室内装饰和设施,富丽豪华;庭院缀以艺术雕塑、喷泉、花坛、草坪、铁铸栏杆、庭园灯饰等,充满浪漫情调;街坊总体设计突破传统布局,空间丰富而多变,过街楼呈轴线对齐,住宅层层叠叠具有进深感,增添古典风韵。区内其他新建的花园住宅群,也设计新颖,功能齐全。布局上改变独立式和并列式,结合地形交叉排列,错落有致。一般以2层为主,30~50幢为一群体。整块绿地伴以灌乔木。建有私人车库和泊位,有的还建有网球场、游泳池、高尔夫球场和健身房等设施。建筑群四周用铸铁栅或镂空花墙封闭,设警卫室,户户有来访对讲电话。著名的花园住宅群有绿谷别墅、四方西郊花园、新律花园、新城花园、金虹别墅等。新建的著名高层高级公寓有龙柏公寓、锦明公寓、锦绣公寓、富都花园、兴国大厦、凯旋公寓和总统公寓等。全区准销的高级外销房占全市准销的外销房屋数的1/4。

  由于区境花园住宅和高级公寓的居住环境优良,成为广大中外人士择居购房的理想城区。新建高级住宅、公寓租售率较高,长宁区房地产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态势。1995年,全区房地产经营税收达1.66亿元,比1994年增长66%,占区财政收入19.50%。

  清光绪五年(1879年),圣约翰书院在梵皇渡创办,为境内高等教育之始,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家顾维钧、新闻工作者邹韬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法学家张友渔等曾就读该校。光绪七年,圣玛利亚书院建校梵皇渡,光绪三十一年,爱国教育家马相伯在于右任、邵力子等参与和配合下创办复旦公学,为境内较早的2所中学;复旦公学培养了、陈寅恪、竺可桢等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科学家。民国4年,上海第一所盲童学校迁入忆定盘路(今江苏路)。民国6年,中西女塾迁入境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及其姐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量等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人士,学生时代就读此校。民国14年,圣约翰大学部分师生另行创办大学,取名“光华”,著名学者章乃器、罗隆基、徐志摩、胡适之等在校讲学授课,鲁迅、林语堂曾赴校演讲。民国15年,傅兰雅聋哑学校在境内开办。至解放前夕,境内有高等学校2所、中学9所、盲童聋哑学校各1所,以及小学、幼稚园等。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整顿、改造和新建、扩建各类学校。1951年,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中国纺织大学)建立,后发展成全国纺织院校中历史最久、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文科的多科性大学。1952年,圣玛利亚女中与中西女中合并,取名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为上海市唯一的重点女子中学,先后培养众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有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原上海市妇联主任、香港华贤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芸,钢琴家顾圣婴等。1956年,建立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培养出世界锦标赛鞍马冠军李小平、高低杠冠军樊迪等一批体育尖子。1959年,区工读学校建立。1979年,上海市第二聋哑学校附设辅读班(今区初级职业辅读学校)开办,系全国第一所智力儿童学校,连同盲童学校、聋哑学校构成特殊教育体系。1984年,建青实验学校成立,在全市率先实行幼、小、中“三段一体”的教育改革实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上海市舞蹈学校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涌现出凌桂明、石钟琴、汪齐风等著名芭蕾舞蹈家;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教委首批命名的省市级重点职业高中。昆曲大师俞振飞任区业余昆曲学校名誉校长。交响乐指挥家黄贻钧、曹鹏任市三女中女子室内乐队艺术总顾问、指导。区内大、中、小学就读的学生,不少成为全国科技、实业、新闻和文体界人才。此外,业余中专、业余中学、业余大学开展成人中等、高等教育;区业余科技学校、中华补习学校及职工学校成为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基地。

  1988年4月,区和街道两级社区教育委员会成立,共同参与教育和管理。1990年后,办校形式除公办学校外,恢复民办学校,教育部门与企业单位合办学校,教育部门与街道(镇、乡)联办学校和港、澳同胞投资及命名的学校。至1995年,全区已有幼儿园94所,小学63所,中学32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36所,全日制高校7所,成人高校11所等,社会力量所办的各类学校多达84所。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展开,形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资源丰富和人才众多,为全区基础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长宁区在实施“八五”计划中,积极探索,提出“依托虹桥,发展长宁”的发展方针。1995年底,中共长宁区委、区人民政府讨论制订长宁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确定长宁区总体发展将形成以涉外经贸和商务为主导功能,以高效益内外贸、高新技术产业、高水准教育文化、高质量住宅为特征的现代化新城区。“九五”计划期间,重点开发虹桥涉外贸易中心、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和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为实现跨世纪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徐家汇这些地方也用ZIKAWEI!专家呼吁:尊重历史和文化不要再去改动了|上海会客厅

下一篇:走进上海历史博物馆感受魔都的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