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山东的抗战历史你了解过吗?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如今硝烟散去,祖国繁荣富强,然而无论时间怎样流转,那段血泪写就的抗争我们始终不能忘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先后调集8个师团4个旅团共30余万人,分三路在华北地区展开战略进攻,其中一路沿津浦路南犯山东。
七·七事变,彻底惊醒了一个民族,素来温和、宽容、善良的中华民族,用以血还血的悲壮,投身血战到底的抗争。
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在山东分局所在地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成立,这是抗战以来除开赴华北太行山区的八路军以外,诞生在沂蒙山区的又一支八路军劲旅。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党的工作的加强,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觉悟,各地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了给予山东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以有力支援。
在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提出“派兵去山东”的指示!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加速开辟沂蒙山根据地,加强了沂蒙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六中全会刚刚结束,党中央就派遣红军指挥员张经武和黎玉率毕业学员和干部近200人从延安奔赴山东,充实山东的党政军力量。
更可喜的是,根据毛主席“派兵去山东”的指示,陈光、罗荣桓率八路军精锐之师一一五师主力2000余人进军山东。老八路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山东的抗战力量,对于坚持和发展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建设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起了巨大的作用。
1938年1月同志明确指示:山东省委工作的重心当放在鲁中区,……尤以莒县、蒙阴为中心。沂水(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正处在莒县和蒙阴的中间位置,所以沂水就成了这个根据地“中心”的中心。
1938年11月下旬的一天,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沂水县西北部王庄村迎来了一批陌生而尊贵的客人,这就是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机关的领导和同志们。他们从刚刚进驻两个月的岸堤移驻地处沂蒙腹地的沂水县王庄村,是根据地边区省委决定来这里创建沂蒙山区中心抗日根据地的。
1938年12月,中央决定,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把一个边区省委改为中央的一个分局,足以看出党中央、毛主席对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视和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至此,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沂水夏蔚镇王庄村成立。
八年浴血而战,血战至死,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换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正义之师的打击下,被中国战场的大反攻彻底摧毁信心的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湖南芷江,日本降使向中方代表交出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的命令备忘录。
1945年9月2日,日本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包括中国的徐永昌将军,依次签字。
1945年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这一天为抗日战争胜利庆祝日。这个日子,也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1945年9月9日,南京,这个曾惨遭日军屠城暴行的六朝古都,见证了侵略者最后低头的历史性时刻:中国在南京正式接受日本投降。
2018年以来,已有数十位抗战老兵离我们而去,全国幸存抗战老兵已不足两万人。他们,曾用鲜血捍卫国家尊严;他们,曾用生命换来今日和平。祖国山河日新,国力日强。可这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从未被忘怀。
赵云端,1928年12月出生,山东济宁人。1943年6月入伍,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王宝颜,1927年6月出生,山东博兴人。1945年6月入伍,荣获解放奖章。
陈道显,1927年6月出生,山东博兴人。1945年1月入伍,1949年12月入党,历任卫生员、调剂员、班长、医助、学员、司药、司药长等职,荣立三等功两次。1956年荣获解放奖章,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晁岱玉,1922年3月出生,山东菏泽人。1936年6月入伍,曾参加过莱芜、淮海、上海、抗美援朝等战役。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崔兰馨,1930年9月出生,,1945年3月入伍,随杨国夫司令员开赴东北,参加过四平、辽沈、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中加入渡海先锋营,参与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2年转业。
高其煊,1921年7月出生,山东高新区青田办事处人,1939年成为送情报的“小八路”,1945年8月,成为一名线月,在攻打邹平韩家寨战斗中负伤,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从负伤到1956年的10年时间里,高其煊每隔三、五日呕吐一次血。直到1956年,在一次大口吐血时把胃内弹头吐出。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凝练出“沂蒙精神”的革命老区,人民军队和根据地的人民携手并肩,创造了山东抗日战场的一个个辉煌的胜利。
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人向人民群众传播革命理想信念,为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用生命与鲜血染红了八百里沂蒙大地,誓死守卫人民家园。
正是通过党在根据地的施政措施,沂蒙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美好前景和社会变革的美好未来,从此有了盼头、有了奔头、有了劲头,从而迸发出“最后一粒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热情。沂蒙精神启示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
习总书记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有国才有家,有先辈烈士血肉之躯守护的国土,才有你我今日安身立命之地,7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烽火岁月,面对这段沧桑悲壮,而又足够令人自豪的历史,我们总能在一次次向先辈的致意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沂蒙山根据地开展的红色研学课程,追寻红色革命足迹,遥想红色峥嵘岁月,了解沂蒙精神真谛。瞻仰沂蒙山根据地纪念碑,参观中共山东分局旧址纪念馆,大众日报纪念馆,八路军山东纵队纪念馆;聆听沂蒙革命先烈故事,了解革命斗争事迹,体会革命先辈抛头颅散热血的革命情怀;参演抗战实景剧,感悟革命精神真谛;体验支前劳动——推石磨、纺线、纳鞋底、摊煎饼、作坊酿酒、推车送军粮等丰富研学活动,感悟沂蒙军民鱼水亲情,了解红色历史文化,学会感恩,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沂蒙精神的践行者。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今天让我们致敬先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