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史上最深度的黄河文化溯源节目?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大河文明,因何灿烂?一曲一弯之间孕育民族根魂,一奔一涌之息照见文明起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沿黄九省(区)文旅部门、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一档黄河文化溯源节目《馆长来了》,并在沿黄九省(区)电视台共同播出。节目以沿黄省(区)博物馆、重大考古发现和标志性文明遗址遗迹为载体,以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依托,以黄河流域文化的活态传承为线索,邀请沿黄九省(区)博物馆馆长及国家权威专家参与讲述沿黄宝藏文物的独特魅力和黄河精神的现实意义。
《馆长来了》从黄河源头青海出发,溯源九省至山东入海,根据九省(区)不同特色设计13集主题内容,节目以沿黄九省(区)博物馆文物为载体,邀请沿黄九省(区)27家博物馆馆长,选取了40余件最具黄河流域代表性的文物,沿黄九省(区)电视台主持人来到节目中,作为黄河文化溯源人实地探源;并在演播室中与馆长、国家权威专家、文化学者、文物相关人交流碰撞,共同溯源孕育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从黄河源头的青海出发,欣赏纹饰多样造型优美的彩陶,探访号称“东方庞贝”的喇家遗址;在九曲第一湾感受多元包容的四川文化,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融合造就了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独特神秘,中原地区流行盘古舞在四川的画像砖上摇曳生姿,一件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打开了2000多年前蜀人的朋友圈;沿着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走过甘肃,在莫高窟的壁画上亲眼看到敦煌飞天的曼妙舞姿,那些年,我们在语文本课上读到的那篇《马踏飞燕》终于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
一条黄河,一座贺兰山,一边是大漠无垠,一遍是塞上江南,独特的地理风貌造就了宁夏的极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贺兰山上神秘岩画描绘一部石上史诗,就像从古老部族在对你低语,西夏鎏金铜牛的记述了一个王朝短暂的辉煌,在黄河的哺育下,宁夏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塞上文明;来到热情奔放的内蒙古,辽远广袤的草原像摇篮孕育了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在内蒙古博物馆的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护乌桓校尉幕府图”上,抛丸、倒立这些百戏表演绘声绘色的展示了2000年前的内蒙古生活图鉴,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在这交流、融合,共享着同样的文化生活;“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沿着黄河的几字湾来到陕西,汉唐盛世气象铺面而来,谁是陕西黄河文化的代表,是九州一统真实见证的八千秦俑,还是带有最早“中国”二字的何尊,展现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的三彩骆驼载伎乐俑,还是挥洒着万国来朝盛世大唐气韵的何家村窖藏的鸳鸯莲瓣纹金碗?
三晋大地,表里山河,九曲黄河把最澎湃的景色留在了山西,在壶口瀑布听黄河咆哮,在博物馆里看“华夏文明摇篮”,“中华第一龙陶”彩绘龙盘昭示着文明的符号,龙图腾的起点,晋侯鸟尊亲历着春秋战国、三晋风云;大河弯弯绕中原,走进河南,触摸历史脉络,感知中原悠久灿烂的黄河文化,二里头遗址揭开了“最早的中国”夏王朝的神秘面纱,绿松石龙形器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殷墟甲骨上刻着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在山东入海,催生了璀璨夺目的海岱文化与齐鲁文化。
每一件文物都镌刻着一段厚重的历史,都凝聚着黄河文化的精髓,见证着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站在世界文明的角度看黄河文化,将这些最能体现黄河文化高光时刻的文物呈现给世人,《馆长来了》不仅让观众更加了解黄河文化,更是打开一扇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
《馆长来了》走访了沿黄九省(区)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博物馆,邀约博物馆馆长、各省专家学者和国家级专家进行探讨和论证,容纳多方视角和声音,最终呈现出黄河文化盛宴。
最终沿黄九省(区)27家博物馆馆长带着他们的“镇馆之宝”集结山东,讲述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依托文物故事解读黄河文化,生动诠释黄河文化的多彩与多元。
节目邀请了国宝级专家团强势助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共同溯源黄河文化,深度聚焦黄河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深厚历史底蕴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程遂营、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等名校专家倾力助阵,传递给观众富有诗意的文物观,以物见史,以物见人。
九省(区)电视台主持人化身为“黄河文化溯源人”,搭档文博历史界青年博主,一起探寻沿黄九省区独特的悠久历史和地域风情,走进九省区各大博物馆,与国宝文物零距离接触,溯源国宝背后的文化基因,展示馆藏国宝的真实魅力、沉浸式感受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带领大家一起寻找文博探索新体验。
除了主持人带你深度溯源,专家学者带你通透历史,还增加了青年文物研学团,发表时代青年文化声量。因为节目中有更多元的声音加入,为观众通过节目接受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时尚的视角。文物研学团因年龄、阅历、专业等方面的不同,让代际间的对话有了强共鸣的契机,为节目的话题传播带来了突破次元壁的可能。
节目并没有只停留在国宝知识的普及上,而是更注重与历史时代的紧密结合,在节目中中设计各种不同的故事打开方式,以年轻化、潮流化的特点将文物故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传递给观众。
从一堆青铜碎片到一件完整青铜器,晋侯鸟尊的重建天日包含了文物修复师们多少的心血,父子两代考古人挖掘的侯马盟书与刖人守囿车的在博物馆展厅中相互守望,让我们看到了文物传承的力量。
耳熟能详的敕勒歌,诉说着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融,腾踏纵跃的盘鼓舞,跃动起穿越千年神秘过往;一段韵味十足的《莲鹤方壶》,让青铜时代的绝唱再次回响。
盲盒里有体验考古和文物修复各类文创,也有意义深远的书籍、还有各种意想不到东西,等待你来揭晓,让年轻人充分感受到文物的魅力,延伸出“国宝”的无限可能。
《馆长来了》坚持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注重用年轻人喜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立足黄河文化,与年轻人同频共振,将一段段文物故事通过小屏传递给观众,并通过九省博物馆、电视台多维度穿透式宣传、各历史专家、文化博主、各圈层顶流加持、重掀黄河文化溯源高潮。
黄河奔流,激荡古今。黄河文化经久不息、历久弥新,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浩瀚星空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新一代年轻人不再是文化传承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输,而是主动溯源探索。就像王巍教授在接受节目采访中所说:“我们很希望通过这样的节目,让华夏子孙和全世界炎黄子孙来了解黄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馆长来了》让世界看到文物里的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