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知识:清末蓬莱县辖下的长山列岛都有多少人口?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过去几十年间,长岛虽然是作为一个“县”而存在,但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内,长岛其实都只是蓬莱县治下的一隅而已。
因此,在清代的《蓬莱县志》当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长山列岛的记载。本文就以县志为依据,简要介绍一下清末当地各个岛屿的人口分布情况。
长山列岛,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不少出土文物可以作为佐证),唐宋之际,这些岛屿作为流放地点(沙门岛)或军事前哨(乌湖戍),亦曾设置官守或驻军。不过到了清朝之初,由于严格实行海禁政策,不少岛屿成为空地。直到康雍乾时期,才逐渐又有居民。
从《蓬莱县志》记载的情况来看,如今长岛片区十大居民岛的格局,在清末已大体成形。下面就按照人口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介绍之。
这十大居民岛是南北长山(其实是两座岛,不过中间水浅,有天然礁石相连,县志中合称为长山岛)、庙岛、大黑山、小黑山、砣矶、大钦、小钦、南隍城和北隍城。(注:南北长山之间海底礁石称玉石街,近代曾在此基础上修筑堤坝,前些年附近建起跨海大桥)
千户以下、百户以上的有五座岛,依次是砣矶岛(五百余户)、大黑山岛(四百余户)、大钦岛(二百三十余户)、庙岛(二百数十户)、北隍城岛(一百数十户)。
百户以下的岛有三座,以此是小钦岛(四十户)、小黑山岛(数十户)、南隍城岛(十余户)。
综合计算,当时长山列岛的总人口在四千余户左右。按照每户五人计算,约有两万居民。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纂的《长岛县志》所说的“清朝光绪初年,长岛有人口2万余人”,指的应该就是这个时候。
以上人口格局,实际上与现在的情况差不太多,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岛屿的面积。
长山岛、砣矶岛、大黑山岛、大钦岛这四个人口大岛,面积都超过了5平方公里,而小钦岛、小黑山岛和南隍城岛这三个小岛,面积仅在1平方公里左右。
在清末,并无旅游业的概念,渔业也并远不如现在这么发达(光吃鱼虾填不饱肚子),当时迁到岛上定居的人,主要目的其实是开荒种地。岛屿越大,可开垦的土地就越多,人口承载量也就越大。
到了近现代,随着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交通工具的提升,以上岛屿的人口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庙岛算是例外,可能因为距离长山岛太近,人口被后者吸收了不少)。比如,南隍城岛在清末只有十余户人家,而到了1985年,总人口已经达到了827人。砣矶岛在清末有五百余户(大约两三千人),到了1985年,则达到11014人。
时过境迁,这些年来,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多数海岛都出现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的情况。不过,好在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岛上进进出出,倒也仍显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