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说文解词 山东文脉根深叶茂尽显齐鲁风范

2023-04-20 03:48分类: 山东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思想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齐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到,加强“山东文脉”工程建设,高水平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片区,加快齐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公园山东段建设,加强文物保护等内容。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山东文脉”正以根深叶茂之势尽显齐鲁风范。

  对稷下学宫遗址考古队领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董文斌而言,2022注定将是生命中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专家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学术殿堂和文化圣地,稷下学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也是山东文脉之渊薮,稷下学宫遗址的发掘,因此成为一次里程碑式的考古发掘。

  稷下学宫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傅斯年先生在《夷夏东西说》里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自春秋至王莽时,最上层的文化只有一个重心,这个重心便是齐鲁。”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

  稷下学宫与几乎同时出现在希腊雅典的希腊学园(又称为柏拉图学园,阿卡德米学园),都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学府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它们分别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现出了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山东省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二级研究员王永波认为,以前我们或许会常说到希腊学园,稷下学宫遗址的发掘,用考古实证证明,东方的智慧之光一点不比西方晚,甚至还要早,战国时期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出现的百家争鸣盛况,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文化DNA,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奠定,诸子学说和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史奠定了非常高的基础,稷下学宫遗址的发掘,当然是彰显中国气派的考古盛事。

  就在稷下学宫遗址被考古确认之后不久,4月17日,历史文化纪录片《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首次以剧情类纪录片语言描绘了稷下学宫150年的历史画卷。通过孟子、淳于髡、邹衍、慎到、韩非、李斯、荀子、叔孙通等思想家的故事,串联起宏大的历史架构,在全球视野下展现齐鲁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历史贡献,展现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气度和胸襟。该片播出后,即以严谨的学术水准、科学的历史判断和厚重的文化含量,获得业内专家及观众的高度评价。

  如果说稷下学宫的考古发掘让我们获得了一个确定的“历史现场”,可以站在孟子、荀子曾经站过的地方遥想当年,那么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则能让我们理解“山东文脉”所蕴含的丰厚内涵。

  在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孙敬明眼里,山东文脉的核心可概括为“重仁尚德、先秦长风、文明达礼、习武研经”。孙敬明先生年少时即好古敏求,大学时读的也是考古与古文字专业,他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已逾四十年,对齐鲁文化有着极其深入研究,如今虽已七十岁,而依然以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怀着无限缱绻与仰敬之热忱,乐此不疲于历史文化研究。孙敬明还是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并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兼职任教授及研究生导师。孙敬明告诉新黄河记者,《史记》《汉书》中的经典记载,可以让我们领略山东文脉的特点。《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地风俗曰:“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琊,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齐国处于海岱之间,《尚书》所谓:“海岱维青州,潍淄其道。”齐地本东夷文化之核心,先民生性仁义;且性情恣肆汪洋而阔达舒缓。孙敬明认为,司马迁论述齐地风俗,只是宏观取其海山之势,纵论历史,横说民俗。“尽管如此,然自太史公始,后来有所论者,大概依其发端之谊,而出入不大”。而鲁为周公封疆,重宗法,承礼乐,“所谓周礼皆在鲁,而礼之核心则在于仁”。

  此外,史书还记载春秋吴公子季札闻齐之歌后曰:“泱泱乎,大风也哉!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从中可以看到当年齐国的风范,而下面这句话,则鲜明地写出来当年齐国的富足和性格特点:“……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

  孙敬明认为,值得注意的还有《诗经·齐风》中的一首描写齐地风俗的《还》,“诗中描写齐地的山川峻茂,齐人的勇猛孔武与慷慨仗义,正是当地的历史长风。而且这种历史长风,源自于先秦,兴盛于先秦两汉时期,而其绵延至今,迄犹未绝。尽管汉代以后的著作,在研究齐地风俗时,较少称引这首千古名诗篇,但其历史风韵却是长期传承下来。自古及今,可以将《还》视作浓缩齐地风俗的典型之作。”

  孙敬明认为,深入发掘研究齐鲁文化的核心内涵,还应溯源到距今5000多年的海岱区域厚重文明。因此应该注重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经典相结合,组织专家队伍撰写系统齐鲁文化通史,“充分吸收新的考古发现,展示海岱区域历史文化亮点。同时注重泰山作为数千年来天下独尊的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研究,阐释泰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构成格局中的历史作用。同时与国际开展文物展示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兼容。”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凤莲告诉新黄河记者,从山东文脉的角度来说,黄河文化当然是山东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凤莲表示,黄河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世代繁衍发展而积淀形成的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源头文化和主体文化。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展现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家国天下情怀,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发展智慧,自强不息、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发展黄河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黄河之水滋养了齐鲁大地,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黄河文化蕴含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深厚支撑。张凤莲告诉新黄河记者,山东沿黄地区文化资源富集多样,发展潜力巨大。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41处,A级景区622处,旅游度假区13处。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黄河入海口”等享誉海内外。

  张凤莲表示,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滋养保护山东文脉,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取得显著成就。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力度,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一是大力实施黄河文化研究阐发宣传工程,构筑形成黄河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格局,讲好黄河故事的“山东篇章”;二是大力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进史前文明遗存、黄河故道、岗丘堌堆、防洪堤坝等遗址遗迹的发掘,建立全省黄河流域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三是大力实施黄河文化艺术创作工程,推出一批精品成果;四是大力实施黄河文化惠民工程,以黄河沿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为主体,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为重点,统筹谋划沿黄地区文化旅游公共设施建设;五是大力实施黄河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水平。坚持市场导向、集聚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体要素,构建复合美景黄河、美味黄河、好品黄河、好玩黄河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六是大力实施科技支撑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加快文化科技创新应用,推动文化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突破,实现黄河文化传承弘扬与现代高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七是大力实施沿黄省区协作发展工程,完善协作机制,唱响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大合唱。

  2021年9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开讲,公开课紧扣时代主题,紧跟学术前沿,邀请王志民、江林昌、杨朝明、黄朴民、郑杰文、孙波等16位全国知名专家接力讲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文明表示,邀请专家、学者以齐鲁历史和名人为着眼点,正是为了全面展现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深入揭示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吕文明认为,齐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于山东历史文化的高度,无论是代表古国时代繁荣气象的城子崖遗址,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齐国的王霸思想,还是秦汉时期的齐鲁经学,齐鲁文化都达到了同一时期全国的最高水平。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挖掘和充分思考,是推动齐鲁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重要举措。认清齐鲁文化的现状,充分发掘和利用齐鲁文化优势,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吕文明介绍,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齐鲁文化研究院曾先后推出了《齐鲁历史文化丛书》《齐鲁文化通史》《山东区域文化通览》《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历代诗咏齐鲁总汇》《胶东通史》等重大学术成果,出版了《书写中国文明史》《三礼学通史》《从儒风到雅艺: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等一批重要的学术专著,还围绕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术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文章。吕文明表示,未来五年研究院将以“齐鲁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与贡献”作为主攻方向。在基地主攻方向之下,沿着文化齐鲁传承发展与中华文明轴心时代、齐鲁文化对外传播与汉魏六朝中华文化格局调整这一脉络,重点梳理齐鲁文化在周秦至汉魏六朝时期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关系,以孟子文献整理研究、先秦齐鲁兵学文化综合研究为重要切入点,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涵,打造一批能够体现时代性、原创性的标志性和代表性成果,扎实推进齐鲁文化研究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末,将齐鲁文化研究院打造成为全国齐鲁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高地,进一步提升齐鲁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吕文明认为,齐鲁文化除了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贡献,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齐鲁文化应该坚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首先是要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然后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走出山东,就要联合一些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齐鲁文化开展学术研究的联合攻关,共同推出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成果;走出中国,最重要的就是经典外译,比如我曾经尝试做四书五经的选译,希望通过这样的途径努力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还有就是与国外的研究机构联合举办学术会议,我们的研究人员也要经常到国外访学,努力传播齐鲁文化,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山东2021年新公布900处历史建筑

下一篇:39岁时升正厅的他代理市长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