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历史波澜里的中国故事:山东作家常芳新作《河图》研讨会举行

2023-04-19 00:42分类: 山东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23年3月18日,由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中文系青年批评论坛主办的“历史波澜里的中国故事 ——常芳《河图》讨论会”在上海大学中文系举行。

  来自全国十几所高校院所的青年评论家,上海大学的朱羽,华东师范大学的项静,上海大学的汪雨萌,暨南大学的唐诗人,上海大学的肖水,南京大学的李海鹏,上海大学的张高领,中国人民大学的走走,上海大学的谭旭东,上海交通大学的龙其林,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刘启民,电子科技大学的邱田,上海师范大学的陆丽霞,江苏师范大学的田振华,上海大学的李云,山东大学的邵部,上海大学的叶端,上海大学的唐小林等,先后分别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

  研讨会由上海大学中文系青年评论家谢尚发主持,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张永禄致欢迎辞。《收获》杂志副主编钟红明、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编辑唐婧、作家常芳受邀参加研讨会。

  常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21年获评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已出版长篇小说《爱情史》《桃花流水》《第五战区》《河图》、小说集《一日三餐》《冬天我们去南方》《蝴蝶飞舞》等。长篇小说《河图》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

  2021年10月,常芳历时七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河图》获得首届凤凰文学奖。2022年《收获》长篇小说秋卷刊发。2023年1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河图》刊发出版后,好评如潮。先后入选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国内出版社文艺联合书单,入围中国作家网好书榜等。

  作为一部填补山东辛亥革命文学叙事空白的长篇小说,《河图》以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独立十二天”为历史背景,以济南和黄河岸边的泺口镇为地理坐标,描摹了一幅革命时期的人间万象图。在历史的碎片中,在偏方、幻术、传说与寓言交互织成的文化记忆中,聚焦小人物的命运,诸多民间生活场景连缀成一幅“黄河百景图”,犹如一幅绚丽的黄河长卷。

  凤凰文学奖的评语,称《河图》“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鸿篇巨制”,既有宏观的架构,又处处充满包含年代感的细节。它写衰败,也写新生。它回顾历史,也试图道破心灵。整个文本中,现代中国的隐秘心灵史悄然呈现,做到了为凡俗的长夜与信仰的坚韧作证。小说为我们提供了足以反观自身处境的历史范本,也折射了长篇小说的文学使命。

  研讨会以“历史波澜里的中国故事”为题,在近4小时的会议中,青年评论家们就小说《河图》的叙事结构与谋篇布局、历史书写与革命史实、小说的地域性和民间性、人物聚焦方式和传教士书写、现代性视角和自由主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交流探讨,充分肯定了《河图》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常芳的写作擅长聚焦于宏大叙事,《河图》作为一部鸿篇巨制的文本围绕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密码,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山东独立12天为大背景,在传统与现代、革命与保守、城市和乡村、西方与中国、民族与国家等多重关系的纠缠中带给我们对人与时代的多维思考,刻下读者心中关于辛亥革命的思想和情感的一些深刻印记,给当代文坛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新风。

  上海大学张永禄教授在致欢迎词时高度肯定了《河图》的书写价值,指出其以浮世绘的方式描绘出一个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人间百态,虽然描绘时代风云,但其中的众多小人物都饱含深情,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些鲁迅精神。他指出,《河图》这本书在辛亥革命书写方面的贡献举足轻重,其艺术价值和人文智慧值得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和读者们慢慢地咀嚼和发现。

  作家常芳讲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与自己祖父的祖父和曾途径家乡小镇的德国地理学家的渊源。这部小说致力于描写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一代人,为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当代人带来新的思考,“在浩浩荡荡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需要庆幸的是,我们没有与历史擦肩而过,没有与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失之交臂”。

  朱羽从革命历史小说的独特性对小说予以评价,并指出小说从“结局出发”叙事的可能,他赞扬了小说的三个突出特点:叙述者隐藏自身让人物说话、作为历史小说脱离了聚焦事件的窠臼、前景式人物的交织视角,并与茅盾和柳青的小说做了对比,指出了《河图》在创作视角、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其与整个20世纪革命小说的区别和20世纪中间人物的讨论价值;

  周立民从现代性的符号角度展开叙述,分析了文本对现代文明进入中国的反思和态度,并特别指出作者的平民化视角在当代写作中的价值和以平民视角重新审视革命和历史的可能性;项静以敏锐的目光点出了该作品的戏剧化结构方面的创新,并对比了20世纪的整个小说创作的“祛魅”和《河图》的“赋魅”,指出中国化叙事方式的回归价值,并分析了当代青年作家将“世界图景微观化书写”的新趋势,阐明了唤醒“传教士书写”的价值。

  汪雨萌从“方言”角度对小说予以分析,称《河图》为“不被方言侵蚀的小说”,并指出了小说中对于近代的启蒙话题的思考;唐诗人首先对作家的考据精神予以高度赞扬,尤其指出对于“事物”和“事件”的考据,指出其民俗化表面蕴含的文化底蕴,并从作品的文学意识层面肯定了作品的思想高度和精神维度;肖水从“意象”角度展开发言,把作品与电影《长江图》的叙事作了对比,并从“断裂”这个词语深入分析了黄河的意象,又从“铁路”“火车”等意象入手分析了作品从世界性因素进入到中国性探寻的意义。

  李海鹏针对小说中探讨历史的不确定性和革命的非必然性予以分析,指出小说展现出的本雅明式的历史感,从“圣经式的”“河图式的”“泺口式的”三位一体叙事方式展开阐释;张高领抓取南怀珠这个主角人物展开叙述,指出其将革命的理想主义完全祛魅,细致深入分析了谷有之、周约瑟等主要人物的塑造特色;走走以福柯的“装置”为新角度分析了文本的中西碰撞;谭旭东以革命叙事的历史观为视角分析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强调关注不同群体对革命看法和立场的重要性。

  《河图》在《收获》刊发时的责编钟红明从《河图》某一个版本的删减部分入手,分析了“玫瑰”这一意象对于塑造革命者南怀珠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小说对于人类文明的反思主题的重要价值和小说通过意象赋予词语本身之外含义的创新价值。作为《河图》单行本的责任编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唐婧认为“河图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鸿篇巨制,不夸张的说,感觉它是特别接近名著的一个作品。”邱田从“民间讲史”角度将《河图》与李劼人的小说作了对比,指出此作品并非“大写的单数”,而是“小写的复数”,并从语言特色角度做了细致分析,并指出叙事的“织锦”之美。

  刘启民把《河图》与王跃文《家山》的对比中阐释了一些历史革命和现代性方面的思考;龙其林关注了小说中德文原文的书写对于西方文化介入角度生发的思考,并对小说中某些语言细节向作者提出了疑问;陆丽霞从回忆中国现代起源角度切入分析了小说如何将宏大的历史观念融入到了日常细节的叙述中;田振华以历史题材书写的打开方式、人物的聚焦方式和民间神性的书写三个角度为关注点,分析了小说的独创性;李云特别注意到小说的细节方面,从分析戴维这个人物入手阐述了中国叙事与西方文明介入的书写新视角。

  邵部聚焦了作品在家族叙事中的去中心化突破,以小人物周约瑟的行动和语言入手强调了文本“中心”的弥散,并强调了文本中的“济南符号”;叶端的发言以“在新与旧的路口”为主题,围绕历史小说的现代性问题、小说对于性别问题的处理和偶然性、必然性的问题分析了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心思;唐小林则指出《河图》是一部“拉长到极限的短篇小说”,并把这部小说与沈从文的《长河》作了对比,阐明其反讽底色和象征意味,同时强调叙事者隐藏自身的特殊控制能力和对历史的理性思考能力。

  作为本次研讨活动的召集人与主持人,上海大学的谢尚发认为《河图》对于70后一代作家的创作具有标志性意义。总之,不管是革命,地方,中国,启蒙,还是文化,还是世界与中国的关系,这部作品实际上有很多内涵,包括小说的叙事,结构,人物,任何一个角度切进去,都会是一个新的视角。“《河图》包含着作家的野心。这个野心到底是什么呢?可能要留给批评家去阐释。”

  会议最后,作家常芳对诸位学者和批评家的发言作了回应。“大家的讨论是对《河图》的丰富与重塑,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作家、编辑、评论家和广大读者们不断地丰富和讨论中完成的。那些激情澎湃的大河,或者海洋,正是由于无数支河流的汇入,正是它们集体的合唱,让大河成为了大河,让海洋成为了海洋。”常芳说,无论褒扬,还是批评指正,《河图》得到各位评论家老师的厚爱,都是这部小说的荣幸,也是她的荣幸,是对她创作的一次激励和鞭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黄河大家谈|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刘良海:把中国文化、黄河文化传播出去 发出中国声音

下一篇:【历史影像】一百年前山东济南府老照片(图组)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