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火爆背后的暖心故事:去年万名大学生来防疫隔离临走当地请大家吃烧烤……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橙柿互动调查多个烧烤市场,赵一家烧烤几个分店每天的小葱用量超过了上千斤。
有在杭的淄博人半牢骚半兴奋,“为家乡出圈而高兴,为五一回家买不到票忧虑。”
河北衡水的老陈,在淄博做生意20多年了,“2001年那年,我过生日吃了一顿烤肉,和朋友花了19元。那时候五花肉是五毛钱一串,到现在只涨了5毛钱。”
他说,“90年代初,我父亲在老电影院自己摆摊儿做烧烤。价格最早是一块钱五串儿五花肉,什么时候涨到五毛钱,我记不清了。总之,从2000年以来,价格就没涨多少。
“父亲说那时候的我,坐在旁边儿一个小桌子,吃着花蛤和烧烤。很多人看一个小孩儿在那儿自个吃烧烤,觉得蛮有趣。那时候,烧烤就是地摊经济。
“淄博形成烧烤广场,是近六七年的事。后来国家开始要求城市力行环保,但是烧烤产业在淄博有了一定基础。政府并不一刀切,才形成了统一规划的烧烤广场,这给了淄博人一个很好的烧烤环境和氛围……”
橙柿互动遇到的游客,对这座城市感触蛮深:十字路口的铁桩子都铲了,骑行道人行道重新修整,又宽又平,要知道这个城市出行电动车蛮多。
火出圈后,淄博只要有烧烤摊的大街小巷,总是车满为患。车子违停不会先被贴罚单,交警先打电话联系车主,语气很客气。
偶尔两个车刮擦了,烧烤店老板会出面说和,“都是来的来玩的嘛……”大家相对一笑,握手言欢,甚至没惊动交警。
北京来的情侣小陈小蒙告诉橙柿互动,“出了高铁站,居然碰见本地人自发来车站接送。
“刚开始误以为是哪家店来拉客的,结果司机说,想去哪家店我们自己决定,很快顺利到了出发前网选的烧烤店。”
出租车李师傅说,“这是能看得见的改变。浅海美食街、八大局、临淄大院等烧烤集聚地方,早晚都有交通管制,大批交警在引导外地游客停车。治安也加强了很多,警力每天巡查更频繁了,连城管等行政单位都全城出动。
“最用力的是物价局,每天一波又一波在市场出没,告诫每家店老板:生意再忙再火也不能乱抬价。
“有一家烧烤店用的炭火质量好,还明码标价了炭火费,还是被游客投诉了,市场监管局去了三拨人,直到店主出来道歉……”
有个外地男子烧烤后,以20元/盒的价格买下一盒锅饼。第二天发现,锅饼其实买贵了,正常价格6块左右。男子发到网上,评论区瞬间炸锅。
橙柿互动留意到,评论里几乎全是来自淄博人的道歉信息,并提出希望弥补游客损失,更有人直接转账并给这位游客致歉。
在淄博街头,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当地人这样讲,“我们整个城市在为烧烤做服务……”
有人说,淄博第一次大火,还是2700年前的齐桓公时代。而这次借烧烤出圈,是会被写入城市运营的经典考卷。
关于淄博烧烤爆火的“密码”,烧烤店老板、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小区居民,向橙柿互动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去年5月,山东大学12000多名学生来淄博隔离,其中七八千人分配到临淄。临淄区政府给学生们安排的食宿环境,让大家感到很温暖。
送别前最后一餐,请他们吃了一顿烧烤,并约定来年春暖花开,欢迎大家带上朋友再来做客。
淄博政府趁热打铁,接住了这一波带有情感温度的烧烤热度,加大执法力度、稳物价、控食品安全、保治安。
“隔离了七天,每天饭菜不重样,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拍视频记录。据说有同学隔离了七天胖了六斤肉肉,我也胖了好几斤。”
在小文的社交账号里,那段日子,她每天绽放着一对小虎牙,得意炫耀当天的隔离美餐。
有学生家长说,“我儿子整个学校都去隔离了,在那里被照顾得很好,伙食啥的都挺不错,很感谢淄博政府做出的努力。”
这座城市历来有情、有义、有爱、有光……凡我在处,便是山大;待你来时,这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