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文化易俗提升乡村文明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单县讯(通讯员谢丽)近日,单县高老家乡李桥村村民谢某的母亲过世,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帮办,采用了“四大碗”招待客人,简化了繁缛的礼节,赢得村民的一致称赞。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谢文光说:“以前,村里办红白事都比着来,大家伙儿有苦难言,但没人敢带头简办,怕被笑话。现在,红白事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操办,不再大操大办,为群众省了钱,大家都很赞同。”
李桥村关于移风易俗的做法,是近年来单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这得益于该县润物化人的文化引导。刚开始,单县的做法较单一:顺应群众想变不愿出头、盼改不敢主动的矛盾心理,通过制定系列村规民约、制度上墙等规范村民行为。一系列措施实施后,全县移风易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大操大办红白事。经过进村入户深入调研,单县认识到:无论是优序良俗还是陋风流弊,都孕育于民间,遵循于乡里。因此,移风易俗要变“硬性植入”为“潜移默化”,变“纲目规定”为“文化引导”。
为此,单县以建立、发展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和民间文艺团体为抓手,大力开展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等工作。该县将乡村文明知识宣传、移风易俗、文化下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打出“组合拳”,以简办红白事、环境整治、四德建设等为主体内容,全面提升乡村文明。宣传队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婆婆也是妈》《娜娜的彩礼》《我们的骄娇娃》等,在全县502个村普遍上演,引来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目前,该县已组建民间文艺团体727个,培养文艺骨干3635名,进村开展文艺惠民宣传、演出活动6000余场,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移风易俗,难在“破”,重在“立”。单县注重传承、弘扬地方文化习俗中优秀、合理、有益的部分,形成了地域核心文化“善文化”,并以此来剥离、取代糟粕和旧规陋习,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近年来,该县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评选活动2000余场,带动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尽孝、爱亲、睦邻。通过张贴“四德榜”“晒”好人,举办乡村锣鼓大赛“唱”好人……在农村倡建更加文明向上的生活秩序,打造“文化生活圈”,让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精神追求有了更多选择。
“年关前,农村办喜事的也多。以前,摆宴席、租花车、请司仪,样样要花钱。村民辛苦一年挣来的钱,今天随西家,明天随东家,大家心里都在犯嘀咕、发愁!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负担减轻了。群众也有了更多时间放在文化活动、致富创业上,一举多得。”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安说。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10月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该县280多起丧事节约资金120多万元,有效地堵住了农民口袋上的“窟窿”,刹住了不良社会风气,促进了新风正气的传播、形成、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