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东有哪些神奇的习俗与习惯?

2023-04-14 21:17分类: 山东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山东潍坊高密银。强答一下。只能说我们老家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山东各地可能差异较大,有没有代表性不知道,不过确实是山东有的。

  在说之前讲一个山东方言差异。俺是潍坊的,黑白读heibei,烟台一带就读hebo。比如喝(ha)杯薄酒,嗯,就是喝白酒。不是文绉绉的一杯薄酒喜相逢。还有吃饭的吃,我们当地就讲吃,烟台很多地讲dai。要到我们那问人dai了没,要挨揍的,因为我们只讲狗dai屎吃。其实烟台对过大连也这么讲的。毕竟东北地区山东移民多。

  开讲俺知道的潍坊高密西乡的一些风俗。刚过了年就从过年开始。过年是一个体系, 一套系统。年前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祖国大,差异大,有的地方就是二十二),过小年这天要请灶王爷:一张木板刻画。最上面是灶王爷骑马,中间是灶王爷跟他的两个媳妇。下面是二十四节气之类的。晚上先把最上面骑马灶王爷那一段裁下。下面那部分贴到灶台附近的墙上(也有很多家贴在主卧门背后)。裁下的那段厉害啦,哈哈,要烧掉的(手动捂嘴笑)。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工作,要好好送走。于是买糖果,顺便好好沟通一下,具体流程是这个样子滴:在碗里摆满糖果,裁下的骑马灶王爷放在糖果之上。女主人开始烧纸,并念念有词,比如灶王爷你上西天,一定在玉帝面前多好言。回时多带粮食多带钱。沟通(祷告)完毕后,把裁下的骑马灶王爷放入烧纸一起烧掉。讲到这里讲一个笑话。我姥姥村有一个妇女在家做这套流程的时候,许了一个愿,希望灶王爷给她家带两个大胖小子来。太灵验啦,第二年她跟刚过门的儿媳妇一人生了一个,果然是俩。

  在腊月还有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扫屋。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准备过年。没太多好讲的。

  除夕这一天,一般讲年三十啦,很忙的。比如贴春联,挂灯,还要摆供,上坟。摆供就是供族谱跟财神。族谱在我们当地读zhuzi,其实是族子,应该是地方口音导致的,山东很多地方念轴为zhu,车轴念车zhu,族子下面有卷轴,由此而来吧。据我了解也有单供族谱或单供财神的。财神一般是文财神李诡祖。很多人可能觉得是比干。但据我辨别,基本都是李诡祖。家里面不会供武财神的。再讲一个我们当地真事。供财神那要先请财神,就是买啦。有一个人去请的晚了,剩下一张质量不太好的,也只好请了。回家路上碰到邻居,问他:请财神啦?他回道:唉,请了个歪瓜裂枣。财神是不是黑人问号脸?回到家要供上,就先用锤子在墙上砸一个钉子。顺手就把财神夹了膝盖那。定好钉子忘记了,找不到财神,他媳妇说:你不是夹着了嘛。这人一拍脑袋:唉,骑驴找驴骑驴找驴。后来摆供的时候,他家小娃想吃摆上的糖果,他媳妇就哄孩子:都是屎都是屎。让我笑会,他家的财神估计呆不住了。上坟在年三十下午。家族的人一起(原则是男性,女娃没资格的,很传统对不,手动再见),给家族去世长辈上坟。做如下流程:压纸添土烧纸敬酒放鞭。邀请老的们回家过年(真回来了还不得吓死)。这类风俗我一直觉得是仪式,而这些仪式是为了增强你的归属感。具体到上坟这件事就是增强你的家族归属感。上坟完毕后各回各家。此时天也差不多黑了。放鞭炮迎财神。男性上坟的时候女的也很忙,要在家准备上供的碗碟。一般是四碟果蔬,四碟菜肴。这些做好了就开始炒菜,准备晚上全家喝酒啊。现在知道为啥不让女的上坟了,女的也上坟,这些事谁干啊 。开玩笑了,那都是封建思想。写到这里发现年好长,这还没咋地就写够了啊。手机码字,休息会再更。

  继续码字。炒好菜整好肴那就是烫好酒开整啊。基本都是在自己家吃一会就自己家族的内部开始串门喝酒。这顿酒整完那就开始包饺子,老传统是纯素的(豆腐菠菜馅的多),现在年轻人不喜欢吃素的也包肉的啦。开心就好。饺子里一般会包九个硬币九个枣,吃到钱的新的一年里发财,吃到枣的新的一年里有好运。反正就图个吉利。好玩又搞得心情爽的事情应该传下去,虽然是个迷信,嘎嘎 。包好饺子后休息会就等着晚上的重头戏:发马子。肯定是这个发音,但是具体哪三个字俺也不确定。先前都要11点之后才开始进行,现在都改进了,10点以前就进入高潮了。谁没事爱熬夜啊,早整早休息。先要在堂前,天井里摆上供,一般就是十个一斤的大饽饽摞成两堆,刚包的饺子煮熟盛出每处摆上两碗,然后在需要祭奠的地方开始烧纸,比如族谱,财神爷,天井,炕妈妈,灶王爷等等,烧纸烧尽后用饺子碗里的水奠一下,也就是拿饺子水在烧纸灰上点一下啦 。然后开始放鞭炮。对的,鞭炮又出来了,这玩意在过年的时候挺出风头。到处是鞭炮声,火药味,嗯,让你觉得,这他NND才是年啊。男人们放完鞭炮在烧纸祭奠的各处跪拜后收拾供品,女人们把饺子热热(我觉得还需要洗洗,烧纸灰很有可能落上啊 )。然后全家开始吃年夜饺子。吃完这顿饺子,亲们,你们就长了一岁啦。我们村有户姓刘的,媳妇年三十感觉要生。家里合计,早点包饺子发马子,吃完了就算初一的大生日。结果还是没赶上,包饺子的时候孩子就出生了。只好是年三十的生日了。农村就是有这些好玩的事情,我怀念农村的生活。

  吃完饺子就该磕头了。都是男人和媳妇给长辈磕头。自己家的女娃不用。可能觉得因为早晚要嫁人,是别人家的人吧。不过不能忍啊,即使她要嫁人,俺闺女也永远是俺闺女,是俺的宝,俺的心头肉。说跑偏了啊。说回磕头,自己家的磕完了,还要给本家族的长辈去磕头。在我们那地,真是跪下来一板一眼的磕头的。不过媳妇们基本上都吆喝一声就算啦。想想人家在自己家都没给爹娘磕过头 出嫁了不磕也应该。俺是男的,可俺就是这么通情达理。其实社会进步,时代发展,这套内容已经丢的差不多了。磕头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家族的亲人们有这么一个时间,停下来,相互关心一下,了解一下。当然啦,小娃娃们磕磕头,老人们要给压岁钱的。也算是儿时美好的记忆。原谅我略过了春节晚会。那个不算风俗。即使是传统了,也没啥特色。

  过了大年夜,后面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送年。送年时间差别比较大。最早的是岳家,发完马子就送年。其他的一般在初二或者初三。一家自己搞的有,全家族一起送年的也有。送年跟发马子流程差不多,区别在于放完鞭炮吃完饺子,男人们就需要把供了几天的族谱财神爷请下来,收好。来年还要继续用呢 。

  高密西乡基本是初三媳妇回娘家。也有初二的。不过基本认知是送完年后。这个传统很不好,一整就是闺女除夕不能见娘家人啥的,很不好。现在年轻人基本也不在乎了。还有啥正月剃头死舅舅,扯,不理。不过也是一个习俗。熬一个正月不理发的很快就能迎来理发大日子。

  时间来到农历二月,很快就是一个重要的风俗,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可以理发了。这天还有一个幸福了整个童年的记忆,尤其是对于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孩子来讲。每年的二月二,家家户户要做一些小零食,有棋子,地瓜条,炒黄豆。棋子是一种菱形的面食。现在结婚的时候也会跟喜糖放在一起分发。地瓜条记不清楚了,大概是煮熟的地瓜去皮切条后晾干的,挺劲道,有点甜。小朋友带到学校分享,幸福的童年回忆。

  寒食也是老家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一般早上起来要吃单饼卷蛋。注意,是单饼,不是鲁南鲁西南地区的煎饼。一般都是头天用鏊子摊出来的,熘的时候先洒点水,免得太脆。鸡蛋煮熟后去皮,在盐里蘸一下,然后放到摊开的单饼上,用饼碾碎碾开,然后把单饼下端封好,卷成筒。山东不都是煎饼卷大葱,反正俺们那地就是单饼卷蛋。味道好极了。吃好饭,要去给老祖宗们上坟,就是压纸添土烧纸啦。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到处抽打一下,然后插在大门旁。说是驱邪辟邪。当然啦,小朋友觉得是好奇,但爱干的事情不是这,是用柳枝扭哨。把折下的柳条拿小刀子两端削平,轻轻的扭动柳树皮,使皮与枝干脱离,然后抽出。柳枝皮一端用小刀或者就是用指甲把外皮去掉,就是一个柳树哨了。村里到处都是扪扪的哨音。清明节前后还有一件老少皆宜的活动:荡秋千。或大或小的秋千会立起很多。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荡的好的可以高过秋千上端横梁,有点追风逐云的感觉,体会风在耳边略过的感觉,是的,那是儿时云上的日子。可惜,现在社会节奏快了,木材少了,村里再也没有了高耸的秋千。我想,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应该对秋千的感触更深。王阳明一般的他,一直不开口说话,家里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哑巴。直到某年清明节在他家两棵树之间的秋千板上,他喊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单词,对着他的爸爸,叫了一声哥哥。他的爸爸涕泪直流,大喊着:我儿子不是哑巴我儿子不是哑巴。我的老同学,你在家乡还好吗?

  说到清明折柳枝,想起来年三十下午上完坟后要干的一件事情:折榆树枝。除夕前后,榆树已经有了骨朵。每家都要折一根。要求小枝多,主干直,拿回家插在煮熟的干小米堆里。也要摆在族子前。枝枝叉叉上放上一些钱币。这就是摇钱树了。

  十月初一,寒衣节,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不过不能算山东风俗。只有少部分人会在路边烧纸,给那边的亲人送钱。好像是因为孟姜女给他夫君送寒衣而来。想起小时候在村里经常响起的戏剧声音。一般这些戏剧都是大队干部下发通知的前奏,比如通知交提留,出义务工,检查妇女放环等等。常放的曲目有孟姜女哭长城,逼婚记,罗衫记,借年,天仙配等等。那时都是用唱片机。唱片时间久了在某个地方唱针划不过去,就会翻来覆去的唱同一句,也是童年的一点乐趣。

  我记忆里的老家风俗也就这些吧。求学,工作,离开家已经接近20年,这个话题也勾起了很多儿时回忆。所以风俗之外夹带了不少私货。心里知道,一年只有短暂时间回到故乡的游子,还是当初的那个山东少年。

  本来完结了,可又想起两件事情。虽然少人关注,还是补充一下,自己偶尔翻来看看也好。过年的晚上,用过的碗筷是不能洗的,就堆放在那里,初一后再洗。另外,垃圾不能扫到门外,扫起来,堆成对,扫的时候要从门口方向向里扫,按照老的说法是怕把财气扫出去了 。过年了,到处喜气洋洋,都要说吉祥话,平时喜欢讲怪话的可要注意了。以免触了霉头,哈哈 。田庄城子村有一个小孩,总是爱说丧气话,家里人怕他乱讲,就让他先睡觉,等吃饺子的时候喊他,并嘱咐他醒了别乱说话。吃饭前喊他的时候,他睡的稀里糊涂的,闭着眼睛在坑上摸,一边摸一边说:俺的腰绳呢。听不出啥毛病吧?其实已经说了丧气话了。腰绳,在我们当地,是出殡时候扎腰的白色布条。以前没有腰带,也是拿布条扎腰。但绝对不能随便说腰绳啊。最后,从大年夜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顿饭后,都要拿一些干粮,多是小面鱼,放在锅里,我们当地称压锅,寓意年年有鱼(余)了。

  结婚,人生大事啊,也挺有特点的,睡不着,想起来,再啰嗦一下。结婚前,要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会测算的查一下,所谓合八字。然后选择吉日良辰。查日子的人要写一个东西:龙凤贴。网上查了一下没有我们当地的版式。就不上图了。反正红纸黑字,最上方有一个大大的禧字,下面是男女双方的八字。这张龙凤贴要贴在婚房靠近床的那面墙的上方。此外,要在男方家大门楼上放两块砖胚。砖胚外面用红纸或者粉纸包好,再在上面绑一双筷子。有传说是青龙白虎当值一般,逢凶化吉,大富大贵,早生贵子。男方出发接新娘子的时候要带一个本家族的男童,以前是用轿子的,俗称压轿。现在都用车了,也就叫压车。因为接女方的轿子是不能空的。到女方家后,新郎官跟压车男童要每人吃两个荷包蛋,才能接上新娘子回转。当然,出发接亲,以及接亲到家都有讲究的。新娘到达后就是坐床了,嗯,开始无聊漫长的一天。对了,新婚用的被子边角都有枣还有栗子,寓意早生贵子。被子缝好后,需要童男一个来回打两个滚。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干这个差使,蛮好玩的。新娘子坐床后要端上生饺子,新娘作势咬一口,婆婆或者新郎姑姑就问:生不生?新娘子就要回答:生。娶个媳妇回来简直就是当生育机器啊 。情投意合过日子很重要,生儿育女,开枝散叶也很重要。闹洞房,全国都有的吧。别的什么细节想不起来了 ,就这样吧。

  馒头是主食 几乎不吃米饭(除非我爹馋米饭了=w=估计一年能馋上个两三次)喝小米粥大米粥玉米面粥黑米粥八宝粥等等等等 饭店里有的菜我妈都会做而且超好吃 恨不得连盘子都舔干净的幸福感呀=w=

  腊八腌腊八蒜 过年吃饺子(为毛我家包水饺从来没放过硬币…) 还有下水酥锅什么的(可能外省人没吃过) 初三走娘家 十五吃汤圆

  煎饼卷大葱去年去曲阜孔庙外面有好多卖的 那是本宝宝19年的人生中第一次吃这玩艺!不过大学外面的山东杂粮煎饼生意超级好 没想到我是在外省才知道和吃到山东杂粮煎饼=w

  家住县城 除夕下午去奶奶家包水饺 放鞭炮 吃完饭回家看春晚然而并没有看咻了一晚上(我家到奶奶家开车10分钟=w=

  到我这一辈几乎不拜年了 初一睡到自然醒 然后去奶奶家直接次饭 (什么女人不让上桌次饭之类的简直闻所未闻…

  初二回我姥姥家(农村) 农村并不是在大山里啊 县城有啥农村都有 而且农村现在盖的房子都是小别墅那样的啊!羡慕!不过路比较窄有好多小胡同 还有 比较冷上厕所有点(真 茅房…

  初二以后就更随意了 我过年这几天就是去跟小伙伴刷电影美人鱼澳门风云啥的 反正闲 而且电影院人山人海场场爆满看来像我一样闲的人真的很多很多

  今天十五等会午睡醒了去奶奶家包水饺吃汤圆 晚上回家看明妃转(什么鬼doge

  答完发现跑题了 只是想说我认识的山东好像真的没什么奇怪的习俗啦 可能我大山东更加偏远的地方会有一些陋习 但是时代在发展!

  想起一个禁忌,新媳妇 七不走八不挪,九走死婆婆。意思就是新媳妇在正月初七初八初九不能回娘家。还有一个是正月十一这一天不管是新媳妇还是老媳妇都不能吃娘家饭,对丈夫不好。

  说个事儿,山东规矩太多。跟大学同学聊到过年拜年的事。我说拜年要去磕头,把人家笑岔气了,觉得我们那里还没解放,还封建着呢..(。•ˇ‸ˇ•。) …

  除夕:不知道别的地方我们那里三十晚上要磕头,名字叫辞年头,就是辞别旧年;也有的地方是去大街上放炮烧纸迎接逝去的祖宗回家过年。

  大年初一:先去血缘关系近的家里去磕头拜年,再去稍远些的,再去没有血缘关系的。这三遭逛下来就九点了,六点起床的,这还不是都拜。我们村有两千多人,四五百户,要是都拜还不得到下午。

  从去世那天起共要停灵5天。夏天就需要水晶冰棺,别问我没有水晶冰棺的早年间怎么办。嗯,夏天去世确实会有出现异味的。不过不多,因为第三天就要入殓,入殓后放到棺材里就不会出现异味了。当然,送盘缠、出殡那些更加繁琐了。

  下葬后第二天要圆坟,头七分地方过,有的地方过,有的不过。然后就是三七五七百日,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还有去世后的连续三个春节都不能贴春联,挂红灯,连续三个大年初二上新坟。

  饭桌上的规矩。这是我最难过的,真的好麻烦,尤其是来了亲戚。还有称呼,舅爷爷,姨奶奶,姨姥姥,姑奶奶,姑姥姥,舅姥姥⋯⋯⋯⋯⋯⋯

  鲁菜,糖醋鲤鱼、京酱肉丝、木须肉、油焖大虾、九转大肠、黄焖鸡块(和黄焖鸡米饭的黄焖鸡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没有哪个城市能代表山东了,每个地方习俗都不一样。说山东人能喝酒也是分人,跟山东没关系。就好像我是烟台人,我爸妈喜欢吃馒头,而我只吃米饭。。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山东各地春节习俗

下一篇:山东各地的过年风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