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感动漯河!请记住他们!感动漯河2021十大年度人物事迹展播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评出,十个先进个人和一个集体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为国争光的吕扬、消防卫士鹿毅、志愿先锋赵庆九、教学标兵张风光、最美政协委员韩付志、见义勇为的马长庆、科技惠农的鲁镇胜、创文标兵靳会杰、照顾邻居27年的梁爱云、警苑英模王安定,以及排涝抢险、守护群众安宁的市城管局防汛排涝突击队。
6月9日,“感动漯河2021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新闻大厦演播厅举行。颁奖典礼通过播放故事短片、主持人访谈等方式重温“感动漯河2021十大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
女,28岁,中共党员,河南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比赛中,她和队友以绝对优势赢得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项目金牌,为祖国争了光,实现了作为运动员的梦想,同时也实现了漯河籍运动员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为家乡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市体校推荐)
奥运赛场,她是勇夺冠军的佼佼者;沙澧河畔,她是播撒奥运火种的排头兵。栉风沐雨,见证梦想花开;超越极限,创造人生辉煌。在她眼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男,34岁,中共党员,市消防救援支队金江路特勤站政治指导员。2021年2月26日下午,我市一家二手车市场仓库着火,里面有两个乙炔储罐、两个氧气储罐、两个二氧化碳储罐,情况危急。鹿毅带领几名消防员冒着爆炸的危险深入火场成功找到六个储罐,并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了一场严重灾难。他还曾主动援藏,在尼泊尔8.1级地震西藏灾区救援中,冒着生命危险先后营救、疏散被困群众200余人,抢救出多件珍贵文物。(团市委推荐)
雪域高原,他用人民至上的信念,交上抗震救灾的完美答卷;熊熊火场,他以奋不顾身的行动,构筑城市安全的坚固防线。他是一块砖,即使砸碎了,也要筑成防火墙。无怨无悔救援路,汗水倾注为民情。
男,53岁,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漯河二高音乐教师、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一名长期扎根农村的音乐教育志愿者。自2009年起,他带领他组建的农村音乐教育志愿团队,十几年如一日,深入近百所农村学校,为孩子们上公益音乐课,并帮助培训农村音乐教师560人,受益儿童5万余名,其中有七成是留守儿童。他先后荣获“漯河市最美志愿者”“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2019河南年度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等 荣誉。(市创文办推荐)
涓涓细流,汇成爱的大海;点点滴滴,彰显仁者情怀。他和他的爱心团队,撑起留守儿童艺术的蓝天。赠人玫瑰千百束,志愿先锋写新篇。
男,33岁,中共党员,漯河高中教师。从教十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为不耽误高三学生学业,在左腿膝盖术后未康复的情况下,他坚持拄双拐重返讲台。教学中,他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是学生心目中的“定海神针”。他先后荣获“漯河市优秀班主任”“河南省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漯河高中推荐)
三尺讲台,是他丰饶的土地。带病坚守,温暖孩子的心。这不是绝情,是浓浓的深情;不是冲动,而是不悔的选择。种得桃李满天下,胸存大爱育青禾。
男,73岁,中共党员,郾城区新店商会党支部书记。成为郾城区政协委员以来,他数十年如一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扛起委员职责,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其他委员履职。他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道理、讲政策,成为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化解矛盾的“稳压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2021年2月18日,《人民政协报》头版头条以《老韩的“解忧杂货铺”》为题,深入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2021年7月20日,韩付志赴京参加“全国最美基层政协委员”颁奖典礼,受到全国政协领导接见,成为河南政协系统一张闪亮名片。(郾城区委宣传部推荐)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造福一方的赤诚;不求丰功伟业,唯有为民解忧的热情。在委员履职的舞台上,他昂首阔步,大有作为。老牛自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男,67岁,源汇区干河陈街道马夫张村村民。2021年11月1日,一名男子因琐事与女友争吵后,从107国道澧河桥东侧跳下。在这危急时刻,面对冰冷的河水,刚做完静脉曲张手术、胳膊里还有钢板的马长庆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奋力将轻生男子救上岸。(源汇区委宣传部推荐)
面对汹涌的激流,他不顾术后虚弱的身体,纵身跳下。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却毫不犹豫地完成生命风险的交换。他的凛然正气,征服了冰冷的河水,也征服了我们的心。
男,49岁,中共党员,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高级农艺师,三十年如一日扎根我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一线。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三链同构”战略,建立了研究团队,破解“玉米籽粒机收技术”难以应用的世界级难题。科研攻坚期间,他的母亲去世,因为工作没能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程,他把悲痛化为力量,历时五年,最终实现历史性突破,形成了以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为核心的玉米生产新模式。我市因此成为我国夏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先行示范区。据测算,该技术每年可节本增效超亿元。他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成果奖”。(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推荐)
脚踏沙澧大地,破解农业难题。在科技惠农的道路上,他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做实。他的默默付出,是一个个点石成金的故事,更是一位农机专家的人生传奇。
女,46岁,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天桥街道志愿服务中心主任。2016年到漓江社区工作以来,她把社区当家、把居民当亲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居民谋幸福,带领漓江路社区获国家级荣誉6项,使漓江路社区成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赢得居民的称赞。在她的积极倡导下,漓江路社区的志愿者从当初的17人发展到现在的近4000人,相继成立了“夜鹰巡逻”“天桥救援”“小杰说事”等十多支志愿服务团队,已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数十万次。(召陵区委宣传部推荐)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在社区繁杂的工作里,她是贴心的好管家。递上的是温暖,收获的是感动;捧出的是真心,赢得的是尊重。飒爽英姿金盏菊,有口皆碑靳会杰。
女,60岁,舞阳县孟寨镇梅庄村人。她细心照顾现已83岁的邻居长达27年。这位邻居逢人便说:“要不是梁爱云,我都不知道能过成啥样,云对我真好。”梁爱云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真正践行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舞阳县委宣传部推荐)
用寸草之心,彰显人间至爱;用无微不至,诠释道德荣光。面对非亲老人,她用几十年的坚持,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滴滴心血传孝义,行行足迹动人心。
男,43岁,中共党员,二级警督,临颍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他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20年来一直奋战在刑侦第一线,屡破大案、要案,被称为“拼命三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他带领的队伍连续3年荣获临颍县公安局打击效能第一名。2021年,公安部对全国公安机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王安定作为我市唯一成绩突出个人受到表彰。2022年2月17日,王安定当选2021河南“最美基层民警”。(临颍县委宣传部推荐)
面对时代要求,他用精湛的业务,练就所向披靡的铁拳;面对大案要案,他用“拼命三郎”的干劲,践行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他和团队的奉献精神,让“责任”二字恒久芬芳。
2021年7月我省遭遇暴雨灾害,漯河市区大部分道路和涵洞出现积水。市城管局立即成立了防汛排涝突击队,全面开展防汛抢险排涝工作。在做好我市排涝工作的同时,市城管局防汛排涝突击队还先后驾驶作业车辆、携带移动水泵驰援郑州、鹤壁市浚县,帮助当地进行排涝抢险工作,受到省住建厅、郑州市政府等有关方面充分肯定。当地居民也自发送来多面锦旗和多封感谢信。(市城管局推荐)
坚守抢险一线,徒手清淤不怕苦;驰援兄弟城市,大爱无疆写风流。险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义无反顾,疏堵保通有风姿;身手不凡,守护安宁勇担当。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