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故里:在颍水王上又有新佐证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是: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这个作文题一出,关于管仲的出生地问题,再次成为中国广大民众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那么,管仲究竟出生在哪里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管仲是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史称千古一相,史称管子。千百年来,千古名相管仲出生地问题,备受文人学士关注。嵩山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们通过历时数年的实地考证和遍查史籍,证实管仲故里在今天河南登封颍水之阳大金店镇的王上村。并简要整理出管仲故里在登封王上的十三大依据。现今又发现新的历史佐证,特整理成文,与诸位专家、学者和广大管仲文化爱好者共勉。
王上村,位于登封市西南18公里处,现隶属登封市大金店镇。王上之名,顾名思义,为上古帝王的尊称,单听名字就知其历史久远。再加上古城墙、古城壕,尤其古祭坛和“衅钟”存在的历史至迟在3000年以上。据著名考古学家、河南省考古所原所长安金槐考证,王上古时称上阳城、颍地、颍水上原,颍水之阳——颍阳所在地。据明清《登封县志》载,王上在明清时期是登封八大名镇之一。尤其是管姓源出嵩山一带的管国(今嵩山东郑州市)。管叔叛乱,兵败被杀,成王十一年迁管叔鲜子辈为纶邑(今登封颍阳一带)大夫,这就是管氏族谱记载“管兑邑纶”。“纶邑即纶国”是夏代方国,在登封王上一带,管氏族谱记载,到管仲时已传13世。
在嵩山一带自古流传着一句话,“王上出帝王,王上出宰相”的传说。嵩山方言常说“能出管子”,在王上甚至嵩山一带或更远的地方流传着众多有关称赞管仲的方言。比如,至今王上周围的人方言中说“智管子”、“能出管子”,意为夸赞某个人的智慧像管子一样或这里曾出过管子这样的大人物,炫耀了2000多年。从地望和民俗的角度说这里是管仲故里,完全合情合理。
《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司马伦传:“而冏军已在颍阴,去阳翟四十里。冏分军渡颍,攻泓等不利。泓乘胜至于颍上,夜临颍而阵。冏纵轻兵击之,诸军不动,而孙辅、徐建军夜乱,径归洛自首。”译文:“这时司马冏的军队已经在颍阴,距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四十里。司马囧分军渡过颍水,进攻张泓不利。张泓乘胜追到颍上(今河南登封),夜晚面临颍水列阵。司马冏派轻兵进攻他们,诸军不动,而孙辅、徐建的军队夜晚自乱,径自回洛阳自首”。
这里所说的司马伦是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年号建始。后宣布退位,迎接晋惠帝复位。司马冏是西晋宗室、大臣,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 ,晋武帝司马炎之侄,“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文中所提的“颍上”就是登封的王上一带,与今安徽颍上无任何关系。
在少室山南有一道山岭叫“管子岭”,这道山岭直通王上村。这说明古人在告诉后人,这条岭下出过大人物“管子”,并引以为豪,把这条岭就叫“管子岭”,以此来激励后代向管子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管子成就在齐鲁山东,人们对管子的出生地模糊了,就把“管子岭”写成了“冠子岭”,似乎与管子无关,但究其背后却暗藏着春秋第一相的机密。遍查中国的版图,叫“管子岭”的仅此一处,至今王上村背后足有10公里的长岭上有一个村庄,就叫“管子岭”(冠子岭)村,足以说明岭下王上村是管子的出生地。
明代嘉靖本《登封县志》把管仲列为乡贤,这是现今可查到确认管仲出生地较早的文字记载,应该说在失落的登封文字中早已有之,代代相传至明代;明清时期登封县学乡贤祠中供奉有管仲,在儒家思想盛行,把尊敬圣贤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古代,不会轻易把管仲称为乡贤的。王上城隍庙供奉的就是管仲。古时王上城隍庙供奉的是“管爷”,其中有老管爷殿和禹王殿供奉的就是管仲和大禹。因为据考古学家安金槐考证,王上还被称为“上阳城”,就是大禹的都城。
宋明以后由于民间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三国关羽忠义精神所感动,各地盛行建关帝庙。清代中期王上城在打寨墙时,挖出了一个木头神像,当时人们认为是关爷显灵了,就将神像油漆后,供奉在王上城隍庙内。于是王上城隍庙,后来也称“关帝庙”。庙内供奉的有两尊神像,其中正位是白脸管爷(管仲),靠左上(东)为关爷(关羽),现在王上人都知“老管爷”和“老关爷”是两个人。目前,庙内现存明清建筑3间,民国及解放后翻修建筑11间,明清古碑刻数通。
另外王上现存有“管祠”遗址:遗址在王上城东寨门街南,自古传为“管祠”,建筑风格为“一百(柏)担三间”,意思是一条高大的柏树做了三间管祠的脊檩,房屋非常坚固。上世纪50年代被民宅占用。但王上村6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这里是“管祠”遗址。
颍上就是颍阳王上: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颍上”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鲁成公十六年》载:七月,鲁成公会合尹武公和诸侯进攻郑国。成公将要出行,穆姜又像以前一样命令成公。成公又在宫中设了防备以后才出行。诸侯的军队驻扎在郑国西部……还没有回来,诸侯又迁移到颍上。《晋书列传二十九》载,八王之乱时,众王在嵩山一带讨伐篡位的赵王伦。直接注明:“又令近亲于嵩山著羽衣”……“泓乘胜至于颍上,夜临颍而阵”。
另外《左传》记载的颍考叔,为颍谷(今河南登封西)封人,是春秋郑庄公时期的郑国大夫,是管理郑国颍地或颍上的地方官员。是管仲的长辈,因帮助郑庄公“掘地见母”而被天下百姓所敬仰。在管仲12岁左右时,公元前712年,以颍考叔为帅,子都为副帅,兴师诛讨许国。子都争功心切。在许国将破之际,子都发冷箭射死考叔,窃取了灭许大功。这些记载表明,当时因颍地和颍上出了名人而名扬天下,为此,《左传》就有了颍地和颍上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了“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的表述。
《隋书地理志》也明确指出“汝阴郡”之“颍上”:“梁置下蔡郡,后齐废郡。大业初县改名焉。”这个颍上县在今天安徽省阜阳市,并且是在《史记》成书700年后,由秦汉的“慎邑”和南北朝的“楼烦县”改为“颍上县”的,但隋置的颍上县与司马迁所言的“颍上”根本不是一个地方。
综上所述,《左传》《史记》和《晋书》所说的颍上是指颍水上游。登封是颍水发源地,因登封大金店一带在春秋时期名曰颍阳,故管仲出生地应为颍阳王上人,左丘明和司马迁所言“颍上”即是颍阳王上的简称,或者因避帝王讳而称之为“颍上”,那么“颍上”就是现在登封市大金店王上村。
管仲、鲍叔牙自古就列入登封乡贤,鲍叔牙的故里也在这里。成语“管鲍之交”、“管鲍分金”故事名垂千古。鲍叔牙也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管仲和鲍叔牙是老乡。管仲、鲍叔牙自古就列入登封乡贤,王上村北有鲍家沟,鲍子沟,西有石道鲍庄。鲍叔牙的出生地应该是鲍家沟,现在人称鲍家沟为“八家沟”或“北沟”,这条沟久不住人,早已塌陷不堪,出过鲍叔牙(鲍子)的鲍家沟早已被淡忘,并顺口称为“八家沟”。
现在来到这里,看到虽沟不长,但有两空塌陷窑洞,依稀让人想象出2700多年前鲍叔牙故里的景象。另外还有《管子》一书多处记载管仲家乡的事例,管姓渊源和迁徙踪迹,以及全国专家学者认同管仲出生地在王上等各种依据……
历史的天空或明或暗,往事在尘埃中若隐若现。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的王上人却以管仲寻根溯源,愿管仲这个千古名相及早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