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的建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整个西周时期乃至春秋前期,陈是方圆超百里的公侯级泱泱大国,举足轻重。作为陈国开国君、舜裔陈姓始祖的陈胡公,被《话说河南》列入河南古今名人中唯一的诸侯君,并置于春秋名人首位。陈国非同一般诸侯国,大有探究述说之必要。
关于陈国及开国君陈胡公,《左传》及《史记》均有明确记载。陈这个地方是最早记录于史的古老文明之都,先是太昊伏羲氏所都之宛丘,在这里造就一位伟大而智慧的时代英雄,首开中华文明史。而后又是炎帝神农氏所都之陈,他在这里接替太昊伏羲氏而王天下,开创了中华农耕文化。舜帝之时,这里建造起一座完整的平粮台龙山文化古城。夏朝之时,这里地处豫州之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淮阳时庄出土的夏代粮仓遗存可见一斑。到了商朝,商汤封虞舜帝的后裔虞遂于此建陈国;舜帝的另支后裔虞阏父任周的陶正之职,管理制陶有功,其子满不淫,故周武王将其长女大姬配嫁给满,封于陈,授以侯爵,建陈国,为“三恪”之一。并赐满“妫”姓,故名妫满,以使舜帝世系得到延续,享受祭祀。满谥号胡公,世称陈胡公。
胡公妫姓,为历史文献所记,也为考古发掘出土的多件陈国青铜器铭文所证实。陈国为周武王亲封的公侯级大国之一,与齐、鲁、宋比肩。据梁光庆、陆其成《陈国考》及新旧《淮阳县志》说,陈国辖域14邑,方圆百余里,直至春秋中期,仍为12个有影响的诸侯国之一。
在陈国569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数位有作为、有影响的贤能之君:首推受世人敬仰的开国君陈胡公以不淫著称于世。春秋前期,有自负十足的第十世第十二位君陈桓公,居然不把首占鳌头的郑闰放在眼里。然而,正是由于他的盲目自大,导致陈国被郑国侵掠甚重,开始由富强走向衰弱:春秋中期,第十一世第十六位君陈宣公,在位长达45年,其女为王后者一人,为诸侯国君夫人者一人;还有第十三世第十八位君陈共公,受到卫、鲁等诸侯大国的求好,并敢与强楚交战,还取得全胜;春秋末期的第二十世第二十六位君陈湣公,当时陈地处于晋楚、楚吴、吴越强国激烈征战的交点,勉力维持,并在列国礼乐普遍崩坏的形势下,热情地接待了孔子师徒一行。遗憾的是,陈湣公趁白公胜之乱轻率袭楚,招致楚惠王报复,致使陈国覆灭。
在陈国的大夫中有作为才干的,首推辕涛涂,他为维护陈国利益,敢于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周旋;春秋中期,有敢于向国君陈灵公劝谏致死的泄冶;春秋晚期有贤大夫司城贞子,由于他的引荐,孔子在陈享有陈湣公“周臣”名号与待遇,使孔子师徒在陈居教近四年,使儒学在陈地得以传播,其治学精神绵延后世;还有知书达礼、富有智慧的陈完,因陈国内乱奔齐,得到齐桓公的赏识,遗憾的是,可用之材未得陈用;值得称道的,还有春秋晚期的孔门“陈国四子”子张、巫马施、公良孺、陈亢,他们都是孔子的高足,被列人“七十二贤”,在历史文献中留有他们的光彩事迹与思想。
陈胡公为舜帝之后,又受周礼的直接濡染,重礼乐之规,使陈国成为当时列国中典型的礼仪之邦,享有盛誉。也正是由于陈国过重礼仪、轻武备,加之君臣淫逸不求革新,致使国势由富强走向弱小,中晚期处于朝晋暮楚受人欺凌的境地,先后出现五次内乱,三次被楚所灭。
周武王伐纣克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和西周的开端。可是学术界已往对武王克商究竟发生在哪一年,说法有数十种之多,最早为公元前1130年,最晚到公元前1018年,相差112年。
为解决这一难题,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成立的“复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首先对周初遗址进行科学测定,得出克商之年的范围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间,然后在这30年中进行比较,选定与文献,金文、历谱,出土文文物符合点最多的一年,为公元前1046年。
武王克商取得牧野之战胜利尚未下车之时,封陈胡为“三恪”之一。由于武王克商之年的确定,陈胡公被封之年随之前确定为公前1046年。
陈国自公元前1046年陈胡公建国,至公元前478年陈湣公被楚所杀最终灭国,计20世,26位君,历经569年。
关于陈胡公,多部史籍文献上有明确记载,如《左传》载,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秋,子产答晋人问有关陈国情况时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指周武王)。我先王赖其器用也,与其种明(虞舜)之后也,以元女大姬(周武王长女)配胡公(虞阏父之子满),而封于陈。《史记•陈杞世家》亦载,“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居于妫汭,其后姓妫氏。禹天下,舜子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由此得知胡公姓妫名满,为陈国开国之君。
关于妫姓的来源,《左传》载,鲁昭公八年(前534年),晋史赵答晋侯询问说:“陈,颛项之族也。辩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舜之后裔,史称虞遂),遂世守之。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妫),使祀虞帝。”说明胡公姓妫为周武王所赐,而非如《史记•陈杞世家》所说,胡公之前已姓妫。
对此,《书》也载:“虞帝舜之后,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即阏父)为周陶正,生满。武王以元女(长女)大姬配之,封于陈(今河南淮阳),赐姓妫,以奉舜祀,是为胡公。”《淮阳县志》也作了如上记载。
综上所述,胡公的父亲姓虞,名阏父(也作遏父)。阏父是舜的后裔,为周制作陶器有功。因其先祖生活在妫汭,武王赐虞阏父之子满为妫姓,封到陈地做诸侯,建陈国,使祀舜帝。“胡公”是妫满的谥号。武王之所以未封阏父,而封其子,据史学家杜预说:其时遏(阏)父已故。
关于妫姓,还可从胡公后裔陈侯和陈国大夫制作的青铜器铭文中得到证实。如1976年3月,陕西临潼县零口乡西段村出土的春秋早期青铜器《陈侯簋》,其铭文:“陈侯作王妫媵殷,其万年永宝用。”除证实陈国为妫姓外,还可知陈国与周王室通婚的史实。再如,1975年秋河南商水县朱集村出土的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原仲簠,其铭文:“隹(惟)正月初吉丁亥,原仲作沦仲妫家(嫁)媵固(簠),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说明此器是早期陈国大夫原仲为他的女儿嫁给顿国“沦”的男子所特制的陪嫁物。
史料所记,妫陈为一宗。陈胡公的后世子民,有以国名“陈”为姓的,表示对乡土的追念,产生了舜裔陈姓,陈姓人尊胡公为“得姓开山祖”,这既合乎“诸侯不得祖天子,大夫不得祖诸侯”的规定,又表达了陈姓子民对陈国开国君主妫满的怀念与敬仰。此外,他的后裔有的则以胡公名“满”为姓,还有以谥号“胡”为姓的。
周武王所封诸侯有两种:一种是先帝后裔和功臣(异姓诸侯);另一种是亲族(同姓诸侯)。最先封的是先帝后裔。武王所封的先帝之后,有所谓“三恪”之说。“恪”是“敬”意,“三恪”是指对前三代帝王的尊敬。
关于“三恪”,说法不一。《左传》杜预注说:虞、复、殷三代后裔为“恪”。而《礼记•乐记》则说:周封黄帝、尧、舜后裔为“三恪”。并说:“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即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后又封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吕氏春秋•慎大览》有类似的记述,然地名有别: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此外,《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以上无论何种说法,都包括舜裔妫满(陈胡公),其封地名一致均为陈。看来,武王所封先帝之后不止3个,合计起来有6个之多。综合比较,“三恪”当以《礼记》所云为是,即武王克商取得牧野之战胜利,“未及下车”时所封的黄帝、尧、舜后裔。“三恪”也可作为武王分封先帝后裔的泛指。
周武王分封先帝后裔为诸侯,一是表示对先帝的尊敬;二是以此团结有势力、有威望的异姓贵族,巩固周朝的统治。其政治目的正如《论语•尧日》所说:“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对于陈,更是通过以联姻形式加强其政治关系,使陈国成为周王朝东南方的重要屏障。
对待敌对的殷贵族,武土采用了加强监督控制的办法。一方面将同姓亲属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3个封国作为对纣王子实禄父(即武庚)封国的监控,即所谓的“三监”。另一方面对臣服的殷贵族采取宽容优待的措施,封爵分邑。在武王分封神农、黄帝、尧、舜、禹及殷后裔之后,由于武庚参与“三监”的叛乱而被处置,将归顺的殷贵族微子徙封于宋,即所谓的“投殷之后于宋”,目的是使其协助控制原商地的臣民,这是安抚笼络殷贵族的重要措施。为了防患于未然,武王将与宋国接壤的陈、杞、焦等国作为异姓诸侯,对宋的内线实施监控;此外,对宋还由同姓亲属诸侯封国的外线监控。
西周之初,所封诸侯国等级不一,土地面积有大小,爵位也有高低。当时所封的各国国君统称为诸侯,爵位分五级,即公、侯、伯、子、男。五级之下,又有第六级的附庸国,土地更小,隶属于邻近较大的诸侯国。胡公被封的陈国,属公侯级(见台湾著名文史学家柏杨《中国人史纲》文、表),其版图大小同公爵,属一级大国。根据历史记载,周武王、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达71个,其中53个为同姓国,其余为异姓国。需要说明的是,陈国虽属异姓国,然与所封的神农、黄帝、尧、禹后裔的小侯国不同。陈胡公是武王的女婿,有着姻亲关系;又由于胡公为功臣阏父之子,加之陈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故得到武王异常重视。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陈国地位与齐、鲁两国比肩。
西周至春秋中期存有12个有影响的诸侯国,即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这些诸侯国大多为公元前11世纪所封,陈国被封的时间,为武王克商之年(公元前1046年),是西周之初最早封国之一。被誉为“第一功臣”姜尚的齐国,及武王胞弟周公的鲁国,其被封时间均晚于陈国。同姓封国的卫国则晚至西周宣王十六年(公元前812年),才由伯爵加封为侯爵,郑国则晚至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才获封爵。准确地说,西周初被封的只有10国,其中楚国爵位相当低微,仅是第四级的子爵,并为伯国,直至周平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楚武王自立为王;此时的秦,尚未知名;春秋中晚期发展起来并兴盛一时的吴、越,此时尚无声息,不在诸侯封国列。陈国在当时地位之高为世瞩目。华夏姓氏源流研究员袁义达先生在《中国三百大姓》中指出:陈国在西周时期,其国势和地位仅次于后来的“五霸”。
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这里所说的鲁僖公,不是爵位,而是谥号,属尊称。
以上诸例的排序,说明陈国为西周至春秋期间有影响的诸侯国之一。这是由当时其诸侯的爵位高低、社会影响大小决定的。
自陈胡公立国至陈桓公在位期间,为陈国历史上第一阶段——陈国的建立,在此阶段陈国社会基本处于祥和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直到春秋中期陈国还是当时12个有影响的诸侯国之一。
西周时的陈国版图,已往《淮阳县志》有记:辖壶丘(今新蔡东南宋岗一带)、焦(今安徽毫州)、夷(今亳州城父)、株林(今西华西夏亭。另,清顺治版《陈州志》引《寰宇记》说,南顿西南三十里有夏亭城,城北五里有株林,今商水东南)、株野(今柘城含胡襄城)、相(即厉亦作苦,今鹿邑东太清宫一带)、留(今开封陈留)、项(今沈丘槐店沙河南)、沈(今安徽临泉西及今沈丘老城一带;另,今平舆北射桥西有沈国故城遗址,当属后迁都地)、顿(西周至春秋初期之顿,在今商水东南13公里平店乡李岗村,后南迁至今项城南顿)、鸣鹿(今鹿邑辛集东北)、辰陵(今扶沟南,西华西北15公里,实为一地)、防(今淮阳北陈楼,一说今太康老冢,两地相连实为一地)、怪(即荦,今淮阳西北,一说西南:另说,今西华南15公里会柽寺),计14邑。从1991年版《淮阳县志》中《周•陈国略图》看,陈国的版图,至今太康北界,东北靠近今商丘地界,胡襄城在所辖之内;东至今安徽毫州城父,接涡阳地界,今鹿邑、郸城在所辖之内;南至今新蔡东南:西至今西华西夏亭。而实际与此有出入,陈国辖域比今周口辖域还大许多,可见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名副其实的公侯级大国。
从《周•陈国略图》对照周代诸侯爵位比较表,比其中所列疆域法定面积有所超出,方圆达百公里。统观胡公爵位及陈国版图,实为一级诸侯大国,属侯中之长“元侯”一等,与齐鲁相当。现将柏杨《中国人史纲》中的一些诸侯国受封的爵位,法定面积表附下,以作比较。
周武王还特将东北肃慎氏为祝贺伐殷胜利的贡品楛木石镞箭赐给陈国,以使其不忘效忠周王室,该物存人陈国库中。
陈胡公姓满之所以被周武王如此重视,究其原因:陈地是殷商时期南方的一处战略重地。这一点可从武王发兵平定南方诸侯的记载中得到证明:殷商在南国经营近600年,有根深蒂固的势力,驻有重兵,因此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向南方征伐诸侯就成为当时征战的重点。当武王还未攻取商都朝歌时,就立即分兵四路南下,其中第二路军,由侯来统率,伐殷驻军将领靡集于陈(今河南淮阳),这一路军于夏历三月辛巳 (十五日)回报战绩并献馘俘。四月庚子(初四日),第四路军将领陈本奉命伐曆(即历,今河南禹县),于四月乙已(初九日)回报战果。随后,武王又命百韦伐厉(今河南鹿邑东),进一步讨伐反叛诸侯。厉在曆的东南方300多里处,与陈地相邻。西周与春秋之际,厉是陈国的附庸国,即《春秋》所述僖公十五年齐、曹所伐之厉。由此看来,陈与厉两地在周武王伐南方诸侯时,属一大重要战区,战斗定是十分激烈而残酷。武王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必须选拔可信并对当地有影响之人出任主持,妫满则是最佳人选。早在周朝之前汤建立商朝后,陈地被汤王授予舜的一支后裔虞遂为食邑。周武王灭商之后,将舜的另支后裔妫满封于陈,因为同宗族,必对陈地的管理有利。
关于上文中提到的第四路军将领陈本,《舜裔源流》的作者何光岳认为“当系陈胡公的亲族”。何氏之见,依据不明,如是指商朝虞遂之后,以封邑名“陈”为姓,尚有可能。我们根据前引文明示认为:胡公父姓“虞”,胡公被周武王封为陈侯,赐姓“妫”,与“陈”姓无涉。孙以国名“陈”为姓则是胡公过世之后的事。陈本则是殷商晚期人,无证据能判断陈本为胡公亲族。以此推断,陈本有可能是陈地本土人士,为距今5000年前随黄帝族东迁至此的陈锋氏后裔。作为掌握一方兵权的陈本,参与到周武王伐纣的大军行列中,成为第四路大军的将领,是武王伐纣取得全面胜利的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