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没想到河南人丢下的那些风俗客家人竟然保存得这么好!

2023-04-14 15:14分类: 河南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为广阔、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

  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华人口体系中占据重要影响力的群体,却因战乱,一次次被迫南迁,颠沛流离。

  可他们的根在中原,不论是走到天涯海角,他们都与我们中原有着千丝万缕斩不断的联系!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乡土是根本。因中原战乱而被迫迁移的客家人,将中原的文化、风俗带到了南方,也透过这些习俗,在千百年来的岁月中,咀嚼着故乡的味道。

  客家,这个常常被称作“东方犹太人”的群体,不仅像犹太人一样坚韧不屈,也有着犹太人般的精神向往。这份向往,源自于他们身上流淌着的中原人的血液,源自于他们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清末诗人黄遵宪这样评价客家人: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这个从中原大地,经历多次南迁而形成的民系(关注“中原复兴社”,并回复“迁徙”,可深度了解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历经辗转,身上依然带着浓重的河洛文化气息,不论是饮食、穿衣、住所,还是风俗习惯,都有深深的中原印记。

  客家菜源于中原,特色鲜明,虽历经千年,却仍然保留着中原一带的烹饪技法和风味。

  闽粤一带的饮食多口味儿淡,多以海鲜为主,但客家人的菜肴仍然以油多、味浓、高热量高蛋白为特点,就像这道经典的“盐焗鸡”,乍一看,还以为是咱河南开封的桶子鸡呢!

  河洛文化在饮食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吃面食,但南方没有小麦,多吃米,可他们怀念面食的味道呀,怎么办?

  聪明的客家人就把大米碾磨成粉,当做面粉来食用。比如,他们会用植物染料将稻米碾成的粉染成五颜六色,然后包进各种馅料,放入蒸笼蒸制。比方说上面这道“抹茶喜粄”,就是将之染绿,再包上黑芝麻椰丝花生馅,味道超级棒!

  还有一样,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客家“酿豆腐”。中原人在逢年过节会吃饺子,客家人没有面,便将猪肉和蔬菜酿出的馅嵌入豆腐,然后蒸熟,代替饺子,最终成为久负盛名的客家菜肴。

  豫菜大师孙润田曾说过:“客家人也会做‘豫菜’,由于当地不产芥菜,在那里,开封的‘芥菜肉’就变成了‘梅菜扣肉’,两地做法大致是一样的。”

  还有许多诸如紫盖肉、素烧肉、红烧肉、烧鲤鱼、糯米酥鸡、八宝全鸡等都能在豫菜中找到原型。

  初次见到穿着传统服饰盛装的客家人,人们往往以为西南方某个少数民族。其实,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传统服饰也是汉族服饰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服饰不易保存的特性,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客家传统服饰实物一般是近现代的。从其形制结构和艺术特色看,至今还保留着中原汉服的古风,或能明显看出其演变轨迹。

  比如,客家典型服饰大襟衫和大裆裤以宽松肥大为美,以遮盖住女性身体曲线为美,特别是大裆裤俗称“宽腰便裤”,其宽松得要将裤头翻折多次才能穿用,这一点,明显就承继了汉服唐装古风。

  还有,客家绣花童鞋,有大量的虎头纹饰装饰;流行在赣南三南(龙南、定南、全南)的冬头帕,也是过去中原的方头巾文化演变而来。

  客家人始终保持汉民族“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低也”的传统观念,恪守南迁前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因此,在三江流域,客家人保存了大量中原汉民族文化遗存。

  聚族而居的客家人,共一门户的居住方式是其民族性的代表。客家的五凤楼、祖祠,无论是平面形制上还是造型风格上,抑或是屋内摆设的日常用具,均与古中原建筑一脉相承。

  殿堂式的祖祠,是类似于中原汉族府第风格的客家建筑。用的是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这种结构在当今很多河南农村民居中依然存在。

  客家最出名的围龙屋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客家人南迁到粤赣闽之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而建成的建筑。

  围龙屋多依山而建,整座屋宇跨在山坡和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高、两边低中间高的双拱曲线。屋宇层层叠叠,从屋后最高处向前看,是一片开阔的前景。从高处往下看,前面是半月形池塘,后面是围龙屋,两个半圆相合,包围了正屋,形成了一个圆形的整体。

  这种带有浓重旧时中原府第和宫殿特色的建筑,有点像太极八卦之状,池塘与围龙屋分别含有“阴”、“阳”意味,围龙屋里的房间的排列也暗合易经八卦,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将传统的河洛文化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其实,不论是围龙屋还是祖祠,抑或其他的诸如圆寨、走马楼、四角楼之类的建筑,虽然带有中原色彩,许多已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及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交融。

  祠堂两边的楹联、所有房子分上堂(长辈住)和下堂(晚辈住)整体左右对称,屋顶有屋檐飞角,还有房屋的建构方式、内部架构,这些不太起眼的细节,才最能看出客家民居的河洛文化属性。

  “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客家人公认“根在河洛”,迁台的客家人自称“河洛人”、“河洛郎”,闽南话也被称作“河洛话”。

  与客家人打过交道的人,可能会知道,客家人讲话有大量词汇都与河南话差不多,听起来也会感觉有河南味儿。

  客家话也被称作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而古中原话又是传统官话。不少客家人到现在把吃早饭叫做“食朝”,洗脸称作“洗面”,回家叫“去归”或者“回归”等等。在大多数地区人都觉得文言文难的时候,客家地区的人却觉得很好理解,因为太多语言从字面上用客语读就相当好懂。

  客家人自己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没有真正自己的风俗习惯”,他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中原风俗。

  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传统的中原节日,还有满月酒、摆大寿、婚宴嫁娶都有古中原之风。

  譬如,客家人平素饮食节俭,不事奢华,但逢年过节抑或待客时则十分大方,讲究“六碗八盆十样”,菜肴实惠量足,盛器多用盆、钵、大碗。

  客家人设宴时会用八仙方桌,依长幼、尊卑、亲眷近疏排座次,席间礼规繁多,吃鸡以鸡头敬老,上座留空位于已故先祖,以示敬礼,席间小辈要给长辈敬酒敬菜等。

  客家节日筵席中的伦理思想,是河洛文化的典型元素。除此之外,客家人素来重视礼教,尤为注重祭祖,清明、冬至都会有墓祭,中元会焚纸镪,这些与河南本地的风俗习惯完全一致,几无一点区别。

  了解了客家人这么多,那么,河南老乡们,请记住,远方还有这样一群同根同源的兄弟!

  —————————————————————————————————————

  我们真诚地期待您和我们一起来关注中原、思考中原,希望有思想的你能够在“中原复兴社”这一小小的平台,说出对中原的记忆,表达对当下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我们也诚挚地邀请您关注“中原复兴社”,将平台上那些关于中原的记录与表达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身边的中原人,以及那些散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亲人。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河南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药市习俗(百泉药会)

下一篇:河南卫视《2023清明奇妙游》再次停播屠洪刚吐槽青岛乡愁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