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东城在传统美食中品味古都文化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自正阳门出发,走过古老中轴线上的前门大街,品味过鲜鱼口美食街上的传统美食,感受胡同里的历史风貌建筑,逛过三里河曲径通幽的美景……漫步中,一幅古朴的老北京古都风貌和悠闲的市井生活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在五牌楼的不远处,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就坐落在这里。2014年在这里开幕的蜡像馆,是大中华区第四家杜莎夫人蜡像馆,同时也是首个入驻前门传统商业街的国际化娱乐体验场馆。
蜡像馆的一旁就是2018年开馆的大城小像·北京,这是一个集微缩景观、声光特效为一体的全新交互式微缩场馆,以北京名胜景观为主体,利用现代声光特效与多媒体交互技术,讲述北京从元、明、清、民国到现代大都市的传奇故事,是古老前门大街的潮玩新地标。
前门地区虽然经过修整,但仍旧保持着历史古貌。鲜鱼口东侧有一处白色的牌楼,上面写着“兴华园”的字号,是兴华园浴池的旧址。
坐落在鲜鱼口东侧的天乐园,曾是北京最早的戏园子,北京的第一出话剧就在这里上演。重新开馆后的天乐园成为京剧体验馆,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从京剧发源、戏服文化,到京剧动作、化妆勾脸、舞台艺术,“一站式”全方位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穿过正阳门和箭楼,便是前门大街的起始点——前门五牌楼。自五牌楼向南,便是前门大街,这里是老北京传统风貌、史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前门大街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珠市口大街,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五牌楼前,一辆铛铛车正停在始发地点,不少游客正忙着和铛铛车合影留念。1924年12月17日,前门至西直门有轨电车正式开通,第一辆“铛铛车”驶入前门大街,由于车在行驶时,司机要靠脚踏铜铃发出“铛铛”的响声来提醒路人,它又被老北京人叫做“铛铛车”。2009年1月1日,老北京“铛铛车”在前门大街上重新开始运行。
检票上车,车子平稳缓慢前行,大街上石鼓形状的坐凳、鸟笼和拨浪鼓形状的路灯、平坦复古的青石板路……古朴、静谧的大街似乎带人回到过去的时光。全聚德、都一处、东来顺等不少著名老字号店铺,纷纷林立在大街两侧,更有一些时尚小店点缀其中。传统的悠悠古韵和时尚的现代感,在这条百年老街上相互兼容。
由前门大街中段东侧拐入,就是鲜鱼口美食街。创始于1416年,以焖炉烤鸭为龙头,鲁菜为基础的便宜坊;清朝同治元年创始,老北京人吃炒肝首选的天兴居;始创于1872年的金糕张……这里聚集着众多传承工匠精神的中华老字号店铺,伴随着热热闹闹的吆喝声,让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胡同焕发着生机。
这里在清末民初时也曾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商业迅速发展,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大商场和商店,而鲜鱼口也逐渐失去了市场。
2010年末,鲜鱼口作为前门大街及东片修缮整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修缮后,正式竣工。胡同两侧的建筑多为修缮保护的小体量、小开间的历史风貌商业店铺。鲜鱼口老字号美食街对鲜鱼口街区现存的老字号全部予以保留,将历史上曾在前门街区存在过的老字号品牌,重新进行挖掘、引入,恢复其字号,并引进了全市乃至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知名老字号。
在寒冷的冬日里,来一份甜甜的炸糕、带上一份香气四溢的烧卖、再盛一碗热气腾腾的炒肝……鲜鱼口美食街上琳琅满目的传统老北京美食,不仅丰富了众多食客的味蕾,也用悠久的历史文化感染着南来北往的旅人。
茶足饭饱,告别喧嚷热闹的美食街,自鲜鱼口东侧而出,便来到了清净自然的前门三里河,这里可是遛弯的好去处。
入口处的铜色浮雕绘制着三里河的历史。沿河而入,古香古色、青砖灰瓦的小院依傍河道自然展开。邻岸处有一间茶饮店,在这里点上杯热饮,伴着水声,让心也歇一歇。
放学的小朋友背着书包,跟着妈妈沿着河边走,认一认清澈河水中自由自在欢游的锦鲤,看一看石头上正在梳理羽毛的小鸭子,路过的几只小猫甚至壮起胆,亲昵地蹭了蹭小朋友的裤脚。伴着落日斜晖,住在附近的老街坊们,在河沿边儿摆开了棋局,坐在小马扎上,正下得入神。午后的三里河,像是隐藏在闹市里的世外桃源,有着繁忙都市中难寻的清幽宁静。
继续前行,转弯处的一间木色小房子就是春风习习图书馆,它是国内第一家杂志图书馆,很多稀缺杂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不仅如此,江西新建会馆、安徽泾县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不少文物保护建筑也都坐落在这里,在欣赏三里河美景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前门历史中的会馆文化。
东城区自2017年起,开始对三里河进行整治提升。通过胡同景观整治、乔木种植、优化水处理系统等措施,历时9个月,这条全长约900米的河流依据历史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了还原,恢复了“水穿街巷”“庭院人家”,似江南水乡般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