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叫卖:有声有色的京城风俗画卷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您还记得这些高亢嘹亮、悠扬悦耳又蕴含着浓浓京味儿的叫卖声吗?听着这些声音,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京城风俗画卷……
老北京叫卖,是北京特有的汉族民俗文化,是旧时京城的小商小贩基于北京胡同这一特殊的居住形式,为了招揽生意、推销商品,在街头巷尾之间自发口头创作的一种带有一定韵律的叫卖调,在语言、内容和反映的民俗风情上都具有强烈的京味儿特征,体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2007年,老北京叫卖被正式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接下来,请跟随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曹僖一起来了解这项老北京的民俗文化,聆听那老北京的声音。
37岁的孟雅男是老北京叫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专注地练习叫卖吆喝,字正腔圆,有韵有辙。提起“老北京叫卖”这个名称,孟雅男说其实最初并不是这个叫法:
老北京叫卖在明代已经有记载,在清朝末年开始得到较大发展。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记录了十二月的“市卖”:“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zhù),叫而卖之。”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七月叫卖菱角、鸡头等物的吆喝声是“老鸡头,才上河”等等。到民国时期,老北京五行(念银行的行)八作都积累了众多的叫卖调。
老北京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卖产生的土壤和环境。那时候,人们都住在胡同的院子里,不吆喝谁都不知道您卖东西来了。可以说,小商小贩嘴里的叫卖就是最经济、最通俗、最实用的广告。
随着时光推移,北京城的叫卖声形成了“一绝”:句子简短,重点突出,抑扬顿挫,京腔京味儿。儿化音的大量运用,一气呵成吆喝出来的叫卖声,字、词、语句之间透露出的鲜活劲儿,以及幽默、诙谐、好懂耐听的特性,广受市民欢迎。
除了单纯依靠嗓子之外,老北京叫卖往往还会搭配响器,用来增加声音的韵味,提升商品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不同行业的响器也有所不同:
“唤头”响,剃头的就到;大锣鼓一敲,小孩们高兴地跑出来看耍猴;木头梆子一响,家庭主妇赶紧出门打油……胡同里的吆喝从早到晚不间断,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好像一台北京民俗风情剧。
解放后,随着国营和集体经济成分对个体商贩的吸收和改造,老北京叫卖失去了曾经的土壤。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老北京叫卖逐渐得到发掘和恢复,出现了张振元、张桂兰、臧鸿等等一批民间叫卖艺人。他们都年事已高,在技艺传承方面有迫切的需要。孟雅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老北京叫卖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当时的孟雅男还是中国戏曲学院曲艺表演专业的一名学生。如何恰如其分地演绎相声段子里的那些叫卖场景,成为了他学习中的一个难题。有一次,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老北京叫卖老艺人们招收徒弟的消息,于是便上门拜师学艺,跟着张桂兰和张振元两位老师学习老北京叫卖。
面对困难,孟雅男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他决定帮助老师整理叫卖资料、出CD录音带,为推广老北京叫卖尽一份力,然后就不再学习了。没想到,这件事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著名作家张恨水曾经在《市声拾趣》中谈过:“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喝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喝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
正如张恨水提到的,老北京叫卖有着鲜明的特色。商贩在叫卖的时候中气要足,韵味要浓,唱的时候要合理运用花腔、滑腔、甩腔,最后一句加韵尾。儿化音多、拖音长、语言幽默、一气呵成。
孟雅男说,老北京叫卖的声音形式看起来好像很自由,但是它却是有严格的规律需要遵循的,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艺术性:
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北京城,居住在胡同里的居民们,从清晨到夜晚可以不间断地听到各类叫卖。小商贩走马灯似地来往,唱响一首首胡同交响曲,给寂静的胡同里带来了活跃与生机。他们的叫卖展现了北京历史上的商品种类和推销手段,这正是老北京当时的商业文化。
北京是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岁月中积淀而成的北京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京城的特色。老北京叫卖作为一项重要的京城民间文化,反映了当年北京城居民的生活氛围和市井风情,不少叫卖都有自己的典故:
近些年来,胡同里的叫卖声少了,但是人们对叫卖的怀念之情却更加深厚了。在这些响亮、甜脆的叫卖声中,人们似乎又回到了老北京、回到了胡同里的生活。
2005年,孟雅男帮助老师成立了“老北京叫卖艺术团”,在北京大兴区魏善庄镇的中华耕织文化园建立了基地。定期排练,通过各种演出扩大老北京叫卖的影响力,现在团里成员有将近40个人。2007年,老北京叫卖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立足表演,孟雅男还开设了叫卖培训班,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年轻人加入进来。也有家长从媒体上了解到“老北京叫卖艺术团”后,将自己的孩子送过来学习。现在,孟雅男已经收了将近10个孩子,最小的只有四五岁。
孟雅男说,时代在变迁,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对于老北京叫卖的推广、传承也应该符合当下人们的心理要求,不断创新形式:
2007年7月,由孟雅男执笔并担任总导演的以老北京叫卖构成的三幕大型舞台情景剧《老北京那人那事儿》在北京公演,广受好评。
老北京叫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是穿透历史的声音。今天,当曾经回荡在老北京城的叫卖声再一次被鲜活呈现出来的时候,人们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历史的积淀,回味这个城市的脉动,回想一些曾经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市井风情。叫卖不单纯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感谢您收听非遗时光之“聆听老北京的声音”,采访:曹僖;播音:郭炜;录音合成:曹僖;监制:罗霄兵。出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