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连环画里的重庆故事

2023-04-12 02:22分类: 重庆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黄桷坪的“棒棒”、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1938年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场迁徙重庆的坎坷历程、重庆人会说不会写的那些字……当这些故事用连环画讲出来,会带给你怎样的阅读体验?

  近日,由中国美协主办的“讲中国故事——全国第五届架上连环画展”复评结果在渝揭晓,重庆艺术家创作的12套连环画从全国252套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这些作品将参加今年5月举行的“讲中国故事——全国第五届架上连环画展”全国巡展。

  重庆艺术家的作品讲述了怎样的重庆故事、中国故事?它们为何能在此次全国性的美展上突围?今天,我们给你摆的就是这些故事里的故事。

  “我出生在农村,连环画伴随着我长大,我一直对连环画有着很深的情结。从十几岁时我就自己在画连环画。”很多人对川美油画系教授陈树中的认识,是他著名的《野草滩》系列,但陈树中却说,他最早的艺术启蒙其实是连环画。

  此次,陈树中的作品《“棒棒”模特儿李秀华的快乐生活》以生动的人物故事打动了评委,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晨表示,陈树中的这组作品很灵动,很接地气,“艺术家很潇洒地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就像这个人就是他身边的一个朋友。”

  事实上,陈树中笔下的李秀华确实是他的朋友,作品中,他画的也是一个线多年前,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李秀华在黄桷坪当起了“棒棒”。后来,四川美院的老师看中了他的形象,把让带到画室里当模特。一来二去,李秀华在川美做模特出了名,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画他。陈树中也经常画李秀华,二人渐渐成了朋友。

  经过在黄桷坪的打拼,去年李秀华在大渡口跳蹬买了一套新房子,他还把房子后面的坡地整理出来,养鸡、种树,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为了创作这次的作品,陈树中专门去了李秀华的新家,并用了两个多月才完成这组作品,连在外地出差时他也一直在画。

  “虽然画李秀华很多次了,但这次不一样,讲的是他自己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义。”陈树中说。

  梁平文化馆的郑开琴创作的《星星的妈妈》也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这位70后画家用炽热鲜艳的色彩、饱满丰盈的构图、生动有趣的形象,勾画了梁平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周娟如何帮助一个自闭症小孩的故事。

  郑开琴说,周娟说过一句话:“不是每颗星星都完美无缺。”这句话很打动她,于是她把这组作品起名为《星星的妈妈》。

  而来自川美公共艺术学院的张思林则用一组《烈火尖兵》表现了消防战士的英勇形象。

  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在此次入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有两套作品都是以大足石刻为主题。

  马开峰是《少年先锋报》的美术总监,1975年出生的他与同学李英武一起创作了《大足石刻之宝顶梵音》。马开峰说,自己对大足石刻特别感兴趣,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陆陆续续去了十多次。每次去,他都用手账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所看所感。

  在《大足石刻之宝顶梵音》中,他和李英武不拘泥于时空现场,用散文化的笔触,描绘出大足石刻的摩崖造像。

  重庆出版集团美术分社社长兼总编辑郭宜和自己从小一起学画的师兄周颖创作的也是大足石刻的故事。

  宝顶山上有一座“倒塔”,相传是鲁班建造的。倒塔上大下小,雕刻精美,历经上千年风雨而不倒。在这套《大足石刻传说故事——倒塔的传说》中,二人用线描的传统技法表现了倒塔的传说。

  郭宜说,他是大足人,从小就生活在大足石刻周围,对那里的每一尊造像都很熟悉。这次的《大足石刻传说故事——倒塔的传说》起源于10年前,当时他们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大足石刻故事的连环画。为了这次的活动,他和周颖专门对倒塔的故事进行重新创作,把原来的白话文脚本转化为文言文,让内容与形式更好地融合。他说:“宣传大足石刻是我们每个重庆人的责任。”

  李赵名是川美的退休教师,年过六旬的他这次创作了《重庆人那些会说不会写的字》。接受采访时,李赵名说,这套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小文章,文章写到了重庆方言中那些很难在字典里查到的字,他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就用画面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对此,李晨表示,这组作品人物造型夸张,非常幽默诙谐,“艺术家把本地方言中那些让外地人一头雾水的字,用画面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过目难忘。”

  而1960年出生的川美教师田欣则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酉阳阳戏这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上。

  酉阳阳戏,又称面具阳戏,广泛流传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镇、丁市镇、李溪镇、铜鼓及铜西村、车坝村等地。田欣介绍,2016年,她因为做《重庆酉阳阳戏面具的保护与开发研究》课题,到了酉阳进行考察,发现阳戏非常有意思,于是就有了这组《酉阳阳戏物语》。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主题。69岁的艺术家蔡循生在《战火下的迁徙》中讲述了1938年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场迁徙重庆的坎坷历程。

  蔡循生说,2008年,他从沙坪坝区文史馆一位老同志那里听说了抗战时期中央大农学院畜牧场历经艰辛由南京迁徙重庆的故事,当时他就被四位校工的动人事迹和爱国热情所感动,画下了一幅素描稿。

  去年11月初,为了参加《讲中国故事——全国第五届架上连环画展》,他决定将这个题材改编成连环画。

  该作品采用丙烯材料绘制,棕灰色的色调表现了民族危难的严峻形势下那段沉重的历史。作品通过王酉亭等四位校工自发地冒着敌机轰炸和沿途的炮火,赶着上千头牲畜,水陆兼程,历时一年,从南京迁徙到重庆的动人事迹,表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及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

  80后艺术家刘凯和楚鹏的《凿空之旅——张骞开辟丝绸之路》讲述了汉朝时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刘凯说,他用传统的线描技法来讲这个故事,但在创作上又借鉴了壁画的形式。创作过程中,他多次查找资料,对于不同时期人物的衣着、建筑的风格,都一一考证。“这个题材我还会一直画下去,也许会再画10年,希望能够完完整整地把这段历史交代清楚。”

  而张远华和蒋才的《墨子》则呈现了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事迹,阐释了其思想精髓。

  此外,王微西的《绿水青山——三北防护林》关注了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余都的《临江通远·山城腾飞》通过新老重庆的变化、新老故事会的交替,表现了重庆改革开放40年来飞速的发展。

  “能有12套作品入选“讲中国故事——全国第五届架上连环画展”,入选数量名列前茅,体现了重庆在架上连环画方面的实力。”李晨表示,此次入选展览的作品画种丰富,有线描、油画、工笔等等,技法分布完整。入选艺术家老中青都有,参与面广,连环画有传承。

  “此次重庆能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是因为重庆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重庆艺术家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同时,四川美院也为连环画的创作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很多著名艺术家都爱画连环画,比如罗中立、高小华等,都画过。”李晨说。

  陈树中认为,连环画是最适合讲故事的绘画形式,如今,连环画在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多元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连环画大有可为。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重庆红色故事50讲 刘宗宽:解放西南第一功臣

下一篇:重庆值得打卡的老街步道既是历史又是烟火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