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活”起来的土家吊脚楼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9月初,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年至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咸丰县以“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成功入选。
土家吊脚楼集力学、几何学、美学和民俗学等于一身,是土家儿女生存智慧的结晶,咸丰有“中国干栏第一乡”的美誉,也成为研究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9月18日下午,走进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蛮台子”山寨,10几栋精致而古朴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古木、翠竹中。
这里的吊脚楼,整个构架以榫卯相连,窗棂上雕刻着各种花鸟图案,造型生动而多变,在青瓦飞檐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无不彰显了工匠师傅们精湛的技艺。
辛志明居住在“蛮台子”对面的辛家大院,是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蛮台子的部分吊脚楼有上百年的历史,另有一些是他和父亲一起修建的。
“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在城里买了房,就没打算回来了,一些吊脚楼面临垮塌的风险。”说起这些,辛志明很心痛,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种材料易得、修建周期更短的现代砖混建筑,成了老百姓修建新房的首选。
近年来,一些消失的技艺正在得到重视和保护,或许是那一抹古朴的乡愁,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2018年,在咸丰县十四届二次党代会上,也作出“加快复兴中国干栏之乡”的决策部署。
近年来,该县加强了以吊脚楼为主体的传统古村落整体保护,对吊脚楼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进行命名保护;通过吊脚楼模型大赛,积极发现、选拔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家吊脚楼历经沧桑,有一部分人却在坚守,延续着、发扬着、传承着老一辈们口口相传的建筑文化和技艺,让沉睡的“化石”,在乡间“活”了起来。
咸丰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经过工匠们世世代代不断传承和改进,现已形成完整的“活态”传承体系,万桃元就是其中的代表。
万桃元家是一栋六列五间、七柱四带厢房的土家吊脚楼,也是该县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传承基地。
见到万桃元时,他正在堂屋里摆弄着修吊脚楼的各种家伙什,为制作土家吊脚楼模型做准备。
“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大师是机遇,也是缘分。”万桃元说,2007年,蒋家花园里一根“冲天炮”柱头难倒了很多木匠,“我采取先换挑枋再换柱头的方法成功将其换下,让建筑完好无损。”谈起修复古建筑的经历,万桃元记忆犹新。
如今,65岁的万桃元,从事吊脚楼建造已有40余年。随着年岁渐高,他很少亲自去“掌墨”建造一栋吊脚楼了。为了让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下去,万桃元除了带徒弟和制作一些吊脚楼模型外,还将吊脚楼营造技艺通过课堂、书籍的形式进行传承保护,这也是他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今年,有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等10批次学生前来听他讲课。同时,他还被邀请到湖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进行讲学,传授土家吊脚楼知识。
在堂屋另一边的“饶间”,一个比较陈旧的柜子依偎在门后,里面摆放着很多有关建筑方面的书籍,一本用A4纸打印出来的《土家吊脚楼的建造与地理的关系概述》格外惹人眼。万桃元介绍,这是他几十年来建造吊脚楼的经验总结,凝结了他多年的心血,待进一步完善后,可出版成书,供木匠师傅和研究者参考。
“多年来,我们通过寻访艺术大师,开展吊脚楼模型制作大赛,选拔县级、州级、省级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建立吊脚楼传承基地、传习所和专题馆等方式,对吊脚楼营造技艺进行保护与传承。”该县文化馆副馆长谢一琼谈及近年来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深有感触。
来到该县高乐山镇老里村,一个约50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匠人穿梭其间。
这里是该县土家吊脚楼传统工艺振兴的生产性示范基地,由县级非遗传承人蒋昌辉和朋友开办。
“建厂以来,我们差不多修建了近50栋,业务遍及重庆、贵州以及咸丰周边县市,在咸丰就修建了10多栋。”蒋昌辉告诉记者,挖机的使用,使房屋修建更加灵活,那种厢房悬空式的吊脚楼已经很少有人再修建了,虽然有很多客户已经不再修建严格意义上的吊脚楼了,但修建不带“吊脚楼”的吊脚楼却逐年在增多。
蒋昌辉介绍,该生产基地实行流水线作业,一个师傅负责一个工序,另外的师傅接着下一道工序继续制作,提高施工效率;采用现代工具和传统工具相结合,精细制作的地方用传统工具进行加工;立屋时,使用自卸式吊车上下材料,用吊车进行起扇、上梁等。
现代工具和传统工具的配合使用,在技艺上没有任何差别,但生产效率却得到大幅提高。
在厂房前,一栋五柱二、四列三间的两层干栏式建筑正在装修。“一楼主要用来展示土家吊脚楼的生产工艺、生产工具和浓缩版吊脚楼模型。”蒋昌辉表示,其父亲曾经也是木匠师傅,他将不遗余力将这一项技艺传承下去。
在土家吊脚楼“活”起来的同时,让土家吊脚楼与旅游“牵手”,旅游也“火”了起来。
该县文化馆与教育部门联合,在坪坝营景区、唐崖土司城址景区、黄金洞麻柳溪景区建立非遗项目研学基地,邀请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谢明贤、姜胜健等人,对吊脚楼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与传授。
近日,在该县曲江镇湾田村谭家楼景点,一座集观赏和实用价值的民宿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该民宿项目是由土家干栏式建筑衍生而来,也为乡村旅游添砖加瓦。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该县在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景区景点等地新修建的土家吊家楼达30余栋。
目前,咸丰县极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土家族吊脚楼群有28处,单体吊脚楼达500余栋,活跃在城乡的吊脚楼修建队伍有20余支200余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