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前沿】重庆:立足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 打造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原标题:【文创前沿】重庆:立足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 打造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
近年来,重庆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坚持文化和旅游“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方向,找准文旅融合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集中作为、持续发力,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重庆连续两年被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评为“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位列“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取得2019年度中国城市旅游品牌第二名,荣获2019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2019年,在被誉为中国旅游奥斯卡的第九届“艾蒂亚”奖公布的115项提名榜单中,重庆获得3个奖项:重庆洪崖洞分别获中国最佳旅游项目奖和中国最佳夜间旅游项目奖,仙女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获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奖。重庆市在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以及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积累了本土经验。
立足本土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重庆把打好“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作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主战场,并确保每张牌都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在渝东北地区,举办大三峡旅游发展论坛、举办万州世界大河歌会、引入由张艺谋团队联合打造的大型诗词文化实景演出《归来三峡》在奉节县落地开演,提档升级忠县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烽烟三国》;推动渝东北地区的巫溪、巫山等多县建成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县,在构建三峡库区各区县自身的文化旅游品牌基础上,统一打好“三峡牌”。
把都市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文旅兴城”重要抓手,以“母城”渝中区为核心,发展以较场口夜市、洪崖洞为代表的商业步行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打造彰显山城特色的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充分挖掘和展示都市的历史美、人文美、风光美,多维度、全方位展示“山城”“江城”独特风貌,着力打好“山城牌”。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指引,实施城市美誉度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挖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滨江带”的目标,制定规划,着力打好“人文牌”。
借助全市高度聚集的温泉资源,推进重庆“世界温泉谷”建设,联合匈牙利举办温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承办中国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将“世界温泉之都”品牌从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推向国际化,切实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着力打好“温泉牌”。
为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旅游振兴,相继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乡村移风易俗”四大行动;摸清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底数;开展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和品牌培育,发布乡村旅游线余条;积极推动深度贫困乡镇的“三变”改革和旅游度假区示范点建设,使黔江区、云阳县等区县的乡村旅游项目列入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武隆区更是成功入选为《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2018》中国12个旅游减贫典型案例之一,着力打好“乡村牌”。
坚持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为重庆旅游产品增加文化内核,为重庆文化增添展示和体验渠道。
一是推动文物、博物馆精品面向旅游开放。新开放法国水师兵营、国民政府警察署旧址、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惠宇楼)、会龙庄等文物遗址;全市38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设置展览陈列或专题博物馆、融入旅游景区、开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等方式,已对外开放107处;新开放由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改建成的重庆建川博物馆、重庆工业博物馆,全市开放博物馆总数达100家。
二是以文化内容植入提升传统风貌景区的文化内涵。集中打造并开放了一批承载了重庆历史记忆的传统风貌景区、历史街区,如拥有开埠文化根脉的弹子石老街和龙门浩老街,代表最典型山城生活风貌的山城巷等;成立故宫学院重庆分院;推动2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4个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村接轨旅游市场、做强旅游经济。
三是推进文旅融合型产品打造,促进文化创意产品走进旅游平台。推动荣昌夏布、梁平竹帘、綦江版画等非遗名品进驻旅游景区;推进市级文艺院团驻场旅游演出,填补重庆主城无驻场旅游演艺的空白,对现有的《印象武隆》《天上黄水》《梦幻桃源》《烽烟三国》等实景演出项目陆续完成改版提质,吸引《归来三峡》《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等新项目落地开演;在全市范围组织特色“文化+旅游”创意商品大赛,全市各区县有近两千件产品被推荐参赛,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近千种。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平台,多活动,形成全市合力,全面传播推广重庆文化和旅游品牌。2019年,重庆市组织“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全市40个区县,竞相通过新媒体平台推介宣传本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品,包括歌舞戏剧表演、民间艺术表演、民间手工艺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地方旅游资源产品展示等。活动期间,相关图文、视频累计阅读量超过25.5亿人次,成为城市形象推广的现象级案例。借助山城独特景观,吸引文娱企业落户重庆,影视团队来渝取景、制作,打造“电影城市”。近两年,在重庆市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剧组近100个,拍摄完成电影21部、电视剧5部。《少年的你》《中国机长》等在重庆取景的影视作品在全国热映。借助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鼓励市民、网络红人、企业组织等多方主体成为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主力军。2018年,《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发布,重庆作为唯一一个播放量过百亿级的城市,城市形象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达113.6亿,成为第一“抖音城市”。
聚焦国际影响力,以文旅推介提升重庆城市国际形象。举办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开展常态化城市形象海外推广,在洛杉矶、纽约、明斯克、洛桑、东京、罗马等地设立了17个重庆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开展专题文旅推广活动,连续三年借助梅西百货感恩节这一全美最知名的巡游活动全面推介重庆旅游,受到当地主流媒体、旅行商和大量民众的高度关注,2019年赴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旅推广活动共100多场次;在文旅推介活动中植入重庆文化元素,“重庆文化旅游周”2019首次亮相新加坡,带有綦江元素的时装登上2020春夏纽约时装周舞台,秀山县竹编、龙凤花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走进法国卢浮宫,国家级非遗铜梁龙舞表演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庆典,展示了重庆独特的文化旅游元素;加强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大型国际文化、旅游节会,参与中国旅游国际推广活动,如“中美旅游高层对线中加旅游年开幕式暨‘美丽中国’美国洛杉矶旅游推广活动”“2018感知重庆·美国日本友城行”等,并积极邀请其他国家来渝落地推广文化旅游,如举办“白俄罗斯文化节”暨“白俄罗斯旅游年”开幕式。
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活动项目等方面,完善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为下一步探索重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一是建设公共服务数字阵地。建成重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全方位全时段提供重庆旅游信息资讯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重庆智慧旅游研究院挂牌成立;上线运行“科普文化云”“巴渝文化云”“群众文化云”,并加速推进“全域旅游云”建设。
二是推进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全市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现全市旅游厕所无障碍化;建设水陆空一体化旅游交通格局,重庆主城区开行常态化旅游观光巴士线条、区县开行旅游线条,建成市级旅游集散中心7个、区县旅游集散分中心22个和游客咨询中心39个,建成旅游汽车营地25个,运营游轮游船38艘、运营低空旅游飞机18架。
三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开展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整治;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完善“群众点单政府配送”服务渠道,增加配送覆盖面、提升配送效率。
四是做大做强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和旅游惠民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举办群众合唱音乐会、重庆市广场舞展演、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市民诵读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扩大活动影响面;每年实施为期50余天的旅游惠民活动,并将“文化惠民消费季”全面升级为“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让旅游服务为民惠民举措更加务实有力。(文创前沿-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