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工程|创造高品质生活重庆这样惠民富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行动要求,到2027年,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取得重要进展,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教育综合实力处于中西部前列,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00万人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达到5万元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增强。
“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中部署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等工作,是人社事业的重中之重。”4月5日,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将对标“一号工程”部署要求,在“十项行动”中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抓好落实,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交出川渝人社合作的高分“报表”。
市人力社保局将以“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总抓手,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联合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及招聘活动,协同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力以赴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确保到2027年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具体来讲,市人力社保局将强化“数字就业”服务机制,推进智慧就业服务机制改革,打造“就业数字大脑”,拓展就业援助“一键通”、就业创业“一键办”等智慧应用场景,推动7项以上政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
同时,将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机制,实施“就在山城”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建设“暖心驿站”,培育壮大零工市场,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实施“渝创渝新”创业扶持工程,加强创业政策服务保障,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市人力社保局将围绕“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拓展人社“跨省通办”和便捷生活行动,深度推动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携手服务成渝人民生活品质能级大跃升,共同绘就惠民暖心新图景。
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等未参保群体主动参保,实现符合参保条件群众应保尽保,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7%以上。
全面提升智慧经办服务水平,是提供暖心贴心社保经办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负责人介绍,市人力社保局将打造“愉快参保”“乐享退休”“工伤无忧”智慧综合应用场景,实现高频社保经办服务事项“快办”“秒办”“智办”。
在推动川渝协同共享方面,将持续深化川渝社保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协同,实现更多服务标准统一、更多服务事项通办和无差异办理;将持续创新推进两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资金定期结算、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川渝高竹新区“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等便民惠民举措,推动川渝社保经办服务跨省办、就近办。
行动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达到5万元以上。
对此,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市人力社保局将通过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人才培育评价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助力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贡献人社力量。
首先,将围绕产业链需求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通过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让劳动者在高附加值岗位稳定就业、稳步增收。
其次,将着力在“提低”“扩中”上下功夫,推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人社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指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评估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低收入劳动者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规划2500张床位,以建设国际一流肿瘤专科医院为目标,将打造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等八大中心。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科学城院区效果图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
同样是不久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免疫性疾病)中心在市中医院开建,该中心将以免疫性疾病为引领,建设8大科技创新支撑平台。
4月5日,据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健全提升与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建设57家“智慧医院”、66家“美丽医院”。全市共有44家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实现区县(自治县)全覆盖,全面建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区县(自治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6%。
为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重庆将做好医疗资源增量。到2027年,全市将建成100家三级医院,实现每个区县至少有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甲以上公立中医医院。
做好医疗服务质量。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支持西南医院、重医附一院等建成国内一流的综合医院;支持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打造全国知名专科医院,支持市中医院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医院;集中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精品项目、中医名科项目,建设一批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优势专科。
该负责人表示,为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我市将实施公共卫生建设“提档工程”,着重抓好“3个创建”,即创建2—3家三级疾控机构、5家以上二级疾控机构,推动市疾控中心创建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争创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创建20—30个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学科);创建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公共卫生医师“三基三严”考核全覆盖。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实施“巴渝岐黄工程”,选拔培养一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批中医药专家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培养一批传承创新团队。同时,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并建设2—3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实施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归根到底是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为此,我市将办好“一老一小”惠民实事。在关爱老年健康方面,我市将积极支持市老年病医院建设,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科比例将达到60%,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2%。
在关爱妇幼健康方面,首创建设2—4家市级“五心”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10万、3‰以内;完成托育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制定,落实备案托育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初步形成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到2027年,将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超4.5个。此外,为18万名适龄在校女学生接种HPV疫苗,实现区县全覆盖。
“我市将聚焦‘基础教育公平优质、教师队伍拔尖扩容、职业教育提质领跑’等领域,重点实施九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建设教育文化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月5日,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
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日前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分别达到92.3%、95.7%、98.9%、60%,同比提高1.29、0.03、0.29、2个百分点,各类教育发展指标都位于全国前列,实现了量质齐升。
石柱中益乡小学,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练习土家族摆手舞。(重庆日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今年,我市将重点实施党建领航计划、提档升级计划、强基赋能计划、培根铸魂计划等九项行动计划。在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方面,我市将实施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创建工程,统筹资源配置和入园需求变化,加快推进农村边远地区以及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普惠幼儿园建设,稳步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鼓励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同时,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鼓励一批办学水平较高、群众认可度较高的优质学校。通过整合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合并周边学校、优化教师配备等方式,扩大学位供给。
此外,还将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构建开放共融的“大思政”格局。实施青少年读书行动,提升“书香校园”建设水平。实施青少年创新能力涵养“种子计划”“雏鹰计划”“英才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路径。加强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到2027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该负责人称。
在推动高等教育突破跃升方面,我市将从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标准推进创新源头培育,高规格推进人才高原建设三方面入手。
在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方面,将优化“双一流”建设体系,聚焦优势锻长板,合理布局“双一流”建设梯队,围绕国家及重庆市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探索建立“一校一策”的差异化支持机制,打造“高峰”“高原”学科。健全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成渝地区“11+11”所高校60余个优势特色学科开展学科共建。
与此同时,我市将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保护“绝学”、冷门学科专业。加强应用学科建设,重点布局建设社会急需的应用学科,提高理工农医类在校生比例,加快专业学位发展。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支持高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建设一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
我市将从大力推进品牌院校领衔、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领航、大力推进办学条件领先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提质领跑。
比如,在大力推进品牌院校领衔方面,我市将实施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建成50所市级优质中职学校和210个优质专业,力争30所左右中职学校入选国家“双优计划”。
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成2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2个高水平专业群、20所(含培育5所)市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60个高水平专业群,力争15所高职院校进入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
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促进计划,力争建成4所以上职业技术大学,遴选10个以上高水平专业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此外,为适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一区两群”空间布局,我市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1+2+4+N”院校布局,支持职业院校在基础条件较好的主城新区、“万开云”板块、川渝毗邻地区等区域布局分校区,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紧跟产业链发展走向,更好赋能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
在2023年重庆“新春第一会”上,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