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鲍”富 :从海滨到舌尖的“突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力扶持特色农业,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三农”话题之一。作为广东最大的鲍鱼产区,如何积极延伸和拓展鲍鱼产业链,让鲍鱼成为有奔头的现代化产业,近年来,惠来县不断探索,塑造海洋渔业经济新名片,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积极规划建设鲍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以“链园合一”机制推动全县鲍鱼产业链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大力推进鲍鱼产业“生产+科技+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升级,为打好鲍鱼产业牌 、市场牌、科技牌和文化牌,让惠来鲍鱼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逐步构建华南鲍鱼产业兴旺引领区贡献惠来智慧。
素称“海味之冠”的鲍鱼,自古以来就是海产“八珍”之一。在海鲜美食圈,素有“北有大连鲍,南有惠来鲍”之说。鲍鱼,是惠来著名的水产品特产,有个小、味美的特点,以其为原料而制做的“清炖鲍鱼”为著名潮菜,更是宴席佳品,味道醇美,弹牙顺口,口感上佳。
惠来县地处粤东,北枕大南山,南濒南中国海,优越的山海环境孕育了鲍鱼的良好品质。鲍鱼产业是惠来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鲍鱼养殖在惠来天生、野生已有30多年的历史和经验,享有“南有惠来鲍鱼”的盛誉。惠来“六月海水如冰霜”的海域最适合鲍鱼夏季“避暑”,依靠得天独厚的优质海洋生态资源和先进的鲍鱼育苗养殖技术,年产鲍鱼苗量达40多亿粒,苗种占国内市场达50%以上,远销全国各地。
由于天然产量很少,因此价格昂贵。现在,世界上产鲍鱼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勤劳智慧的惠来人向海而生,很早就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鲍鱼产业,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近年来,惠来县积极推行工厂化鲍鱼养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农户养殖鲍鱼,在鲍鱼苗育种、鲍鱼养殖、加工、冷冻贮藏、运输配送等方面已形成产业链,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今惠来已是广东最大的鲍鱼产区,也是全国优质鲍鱼的著名产地,全县现有鲍苗工厂化养殖场170多家,养殖水体达128万立方米,总占地面积约5000多亩,年产鲍鱼苗44亿多粒,占国内40%市场,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年产成品鲍鱼3000多吨,年总产值约17亿元,从业人数1万多人。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农户增收,鲍鱼养殖已具备一定规模。
海源达是惠来最大规模的鲍鱼养殖基地,共计24个鲍鱼养殖场,占地面积600亩。鲍鱼肉质同其他肉质纤维不同,生产工艺也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想要发展鲍鱼产业,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惠来地区巧妙引进新型培养技术,并结合电商平台发展鲍鱼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是让惠来鲍鱼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直播基地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惠来鲍鱼”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带动了地方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我们年成鲍产量400多吨,占全县五分之一。”基地创始人詹伟杰介绍。1996年,詹伟杰和父亲筹集资金在家乡前詹镇建设了他们家的第一个鲍鱼场,经过多年的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摸索出规模化养殖鲍鱼的经营模式。海源达共有600多亩鲍鱼场,年产鲍鱼苗5亿多粒,鲍鱼年产量达2000吨。
“惠来拥有全国最大的度夏鲍鱼种苗基地,全国居首。”詹伟杰说,鲍鱼对水温较为敏感,喜阴怕热,夏季常需“避暑”。而得益于季节性洋流的影响,惠来海域在夏季有冷水团流经,能形成独特的鲍鱼避暑港湾,给鲍鱼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做到“北鲍南养”。当养殖规模扩大,养殖从业者增加,小小的鲍鱼也可以迸发强大的能量,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自家生意做大做强以后,詹伟杰又将鲍鱼养殖池分给承包户经营,这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村民不但能拿到工资,也能从公司收益中得到分红,极大提高了经济收入。通过政策的鼓励扶持,资金人才的引进,推动广大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布局,打开发展新空间,近年来惠来鲍鱼产销两旺,走向全国,销往世界,成为惠来县域海洋经济的一张特色牌。
俗话说“风雨过后是彩虹。”任何事物的发展也不总是一帆风顺。惠来海域海水盐度适中、溶解氧含量高、海藻繁茂、海水清澈,优越的自然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鲍鱼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惠来产出的鲍鱼体肥壳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2020年,受疫情影响,本应是销售旺季的惠来鲍鱼产品面临滞销,大量无法出笼的鲍鱼给养殖户带来巨大压力,销路成了不少鲍鱼企业家头疼的问题,如何破除滞销局面、开创新征程迫在眉睫。
过去,传统的鲍鱼养殖业更侧重生产端,对需求端消费者的口味变化、服务品质需求,鲍鱼的品种升级迭代信息了解不多,导致产业发展在经营管理等环节逐步与市场错位,产品单一缺乏知名度,竞争力趋向弱化。一位资深养殖者透露:“首先是鲍鱼的品种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像2005、2006年的时候,我们养殖的鲍鱼品种叫珍珠鲍九孔鲍,可是这个品种较容易发病,或者是在养殖过程中肌肉萎缩导致整个行业不景气。又恰巧遇到行业调整期,市场销售对接不好,供大于求使得价格、销售都出现了问题。困难迫使我们不断创新。”
近年来,惠来县充分利用山海资源禀赋,选准特色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打响农业品牌,用互联网这根“绳子”牢牢牵住特色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把特色产业“扶起来”,让绿色产品“走出去”,形成绿色农业产业链,已初步闯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20年,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惠来加紧了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步伐,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揭阳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惠来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国惠来鲍鱼国际网络节暨惠来名特优新农产品云展会”,开创了“远程采购+线上直销”模式。网络节扭转了惠来鲍鱼的滞销局面,实现了鲍鱼销量和价格双提升的目标。三年来,惠来走出了一条数字营销助力、产业链条完善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农民增收、乡村致富的道路上,“惠来鲍鱼”品牌愈发闪亮:
2020年,惠来在全省首创举办“惠来鲍鱼国际网络节+云展会”,220多万直播流量直达C端,有超过8万名采购商上线个惠来鲍鱼重大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超过1亿元;
2021年,惠来升级云展会,网络曝光量超过2000万,引起了极大的市场反响;
2022年,惠来采用“1+3+5”的形式,以云直播、云展销、云对接等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惠来五宝”云展会,着力打造鲍鱼品牌,线万人次,全面提升了惠来鲍鱼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目前公司已有50%的鲍鱼转战线上销售,陆续有香港的客户寻网买鲍鱼。”有养殖户表示,折算下来,可卖到28~30万元/亩,预计每亩能增收8万元。网络节+云展会”模式不仅有效地帮助了鲍农纾困,还是惠来鲍鱼品牌打造的有力抓手。此外,为整合营销资源,打响品牌影响力,惠来还成立鲍鱼养殖协会,创建产业园区,组织申报“惠来鲍鱼”地理标志,建立“惠来鲍鱼”公共运营平台,随着电商直播经济的引入,看海景品鲍鱼令惠来鲍走红,引流效应间接又带动绿色产业文化旅游路线,以滨海观光旅游为主的新型休闲农业模式初具规模。“惠来鲍鱼”先后获得“粤字号”百县百品农产品优秀品牌、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奖。
红烧佛跳墙、鲍鱼花胶鸡、鹅掌扣干鲍、鲍鱼粽子、鲍鱼罐头、精选干鲍鱼......走进惠来鲍鱼加工厂,琳琅满目的预制菜品映入眼帘,预制菜正成为惠来鲍鱼农产品食品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随着我国现代贸易的兴起与发展,消费者对鲍鱼的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增加,产业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纵观国内鲍鱼养殖行业现状,普遍存在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的问题,产品多以干鲍鱼、鲜鲍鱼等初级的海鲜食材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问题突出,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化。与被消费者热捧的网红小龙虾、章鱼丸子等爆款食品相比,鲍鱼缺少打动各个阶层消费者的爆款单品,特别是品牌化,可溯源,迎合新生代口味的快消品。如何由高端海鲜消费市场转型走进大众餐桌,又是本轮惠来鲍鱼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发力点。
可喜的是,电商平台的普及,打破了山与海的时空局限,冷链科技的进步,海鲜朝发夕至,在内地品鲍鱼已不是奢望,在以往没有食用鲍习惯和条件的内陆城市,如今也把食用鲍作为一种消费时尚。由此看出,中国的鲍产品消费格局正逐步发生变化,已由区域性向全国性转变。在此背景下,惠来将农业产业链“链长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优先支持市级产业链产业申报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链园合一”机制推动全县产业链高效发展。
鲍鱼产业链是惠来县产业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角之一。据揭阳市人大代表、惠来县鲍鱼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陈华生介绍,海边池养鲍鱼的生长速度虽然较海上吊养慢了1个月,但成活率却能显著提高,而且池养鲍鱼主要吃龙须菜和海带,更加绿色生态。养殖基地配备科研实验、繁育、饵料、水质监测系统、病害监测及预防系统等新型设备和设施,通过引领优良品种、技术研发为核心发展,全面致力鲍鱼新品种的繁育和多渠道推广应用。同时,基地坚持以保护生态海洋资源环境为宗旨,向多方权威专家等机构借鉴养殖等理念,促进鲍鱼产业各方面朝着环保、高效、节约的目标前进,打造示范基地。
针对养殖业的短板,惠来县紧紧围绕“形成广东省的鲍鱼产业中心 、研发中心 、交易中心 、文化中心 ”这一发展目标,坚持以补断点、通堵点、治痛点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惠来鲍鱼产业的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文化影响力。全县鲍鱼产业力争至 2023年,养殖面积将达6000亩,年产鲍鱼苗量50亿粒,年产成品鲍鱼4000吨,年加工量12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0亿元。至 2025年,鲍鱼养殖面积将达1万亩,年产苗量60亿粒,年产成品鲍鱼60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6亿元,龙头企业数量增加2-3家,加工能力增长至2500吨。
“链长制”下,鲍鱼养殖将走向深海,发展深远海鲍鱼网箱养殖。预计到2025年,惠来鲍鱼养殖面积将达1万亩,年产苗量60多亿粒,年产成品鲍鱼6000吨,产值达26亿元,形成广东鲍鱼产业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文化中心。截至2020年底,全县鲍鱼产业带动贫困户1933户9268人,吸纳扶贫开发资金6873.98万元,实现扶贫项目固定收益344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就近到养殖场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基本上解决贫困根源。未来产业园将继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惠来县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受国家反腐和鲍鱼行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鲍鱼行业在2013年后增速明显放缓,价格也开始出现大幅下滑,行业从高速发展期过渡到稳步增长期,鲍鱼也逐渐从奢侈品慢慢走向大众消费品。本阶段,鲍鱼行业的发展驱动力发生转变,从养殖资源驱动逐渐走向品牌和营销驱动,有产品不愁卖的“坐销”时代结束,要求鲍鱼企业由过去依靠高端市场走向依靠大众消费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未来产业链供应链是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只有通过加强产品研发、精耕市场和打造品牌,才能实现海洋经济产业格局的腾飞。
在广东、全国,乃至在东南亚等海外地方,惠来鲍的名气可谓无人不知,但是鲍鱼产业长期备受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困扰。而作为消费者,他们大多只知道有惠来鲍这个名称,至于怎么样的鲍才算正宗的惠来鲍,他们并不清楚,鱼龙混杂之下,这对惠来的鲍鱼形象造成严重损害。专家认为,尽快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官方标志,将有助于提升惠来鲍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和附加值。如何让惠来鲍形成从产区基地到餐桌全产业链,真正做到养殖、加工、仓储、冷链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可溯源,任重道远。
为建立健全惠来县鲍鱼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链工作,提升鲍鱼产业整体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目前,惠来县正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集聚区、鲍鱼现代农业产业园、鲍鱼产业强镇、鲍鱼专业村(镇)建设。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申报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创建鲍鱼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1个,创建鲍鱼专业镇1-2个、鲍鱼专业村2-3个。
鲍鱼产业链成为惠来农业产业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主阵地,惠来制定出台了《惠来县促进鲍鱼产业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加大政府对产业链在补短板、强弱项上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特别在鲍鱼产业链上,编制了《惠来县“十四五”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大力推动“链园一体”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根据最新的惠来县鲍鱼产业园规划,惠来县鲍鱼产业园计划投入资金2.05亿元,总体布局为“一核、一区、两轴、多点”,其中“一核”即产业园功能核心区;“一区”即鲍鱼预制菜加工示范区;“两轴”即从核心区延展的两轴(西北一轴,东南一轴),产业融合(农旅)发展轴线;“多点”即多个鲍鱼高标准养殖基地(含鲍鱼种苗繁育示范点、鲍鱼养殖尾水处理示范点等)。功能布局科学合理,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要求。
一是打通鲍鱼养殖上游链条。针对惠来成品鲍养殖饵料本地产量较小、多为外来输入的现状,开展惠来海域贝藻类高产技术研究,建设惠来海域贝藻类养殖基地和饵料加工厂,降低当地从业者的养殖成本。二是拓宽鲍鱼现代化加工链条。加快推动鲍鱼加工业发展,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水产品。借鉴山东等省的成功经验,开发包括冷冻冰鲜鲍鱼 、鲍鱼干、鲍鱼罐头、鲍鱼片、鲍鱼粽子、鲍鱼月饼等各类新型水产功能食品,打造高端、方便的系列鲍鱼产品。三是推进鲍鱼+文化深度融合。将鲍鱼产品与生态人文资源充分结合,突出鲍鱼文化特色,依托鲍鱼种苗培育和养殖板块,利用绿道串联鲍鱼乡村展览、创意、孵化企业等项目,打造特有的文化产品和精品鲍鱼养殖示范基地,丰富惠来县水产品精品特色旅游产品,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加大力度整合产业及旅游资源,促进“鲍鱼+”跨产业协作发展。
在打造鲍鱼品牌方面:一是培育壮大惠来鲍鱼品牌。围绕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战略,重点打造“惠来鲍鱼”区域品牌,组织申报“惠来鲍鱼”地理标志。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产品品牌。建设中国惠来鲍鱼网,打造南方鲍鱼网络集散地。建立“惠来鲍鱼”公共运营平台,加强公用平台、企业品牌体系建设,统一宣传公用品牌、产品品牌及生产基地,开展品牌服务与监管。推动惠来鲍鱼成为广东鲍鱼的代表。二是打造鲍鱼产品云展会平台。每年举办“网络节+云展会”,通过联合主流互联网直播电商平台,通过云直播、云展示、云论坛、云贸易、云拍卖、云播放、云培训、云连线等方式,推动鲍鱼产品的数字经济和线上交易,推广惠来鲍鱼美食文化和绿色健康的产业价值,培养一批线上云展会的农产品直播云营销人才,打造一揽子惠来互联网产业政策和网络节平台体系,以数字力量和互联网力量聚集全产业要素资源,实现与全市场要素的融合对接,持续挖掘鲍鱼产业链的市场潜力。三是建立完善鲍鱼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结合5G、物联网、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鲍鱼产业综合应用,全力打造现代智慧数字渔业产业园,把传统水产养殖从人工操作转化为智能操作,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实现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做好品牌打造的坚实后盾。
通过创建惠来县鲍鱼产业园,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有力促进产业园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带动产业园及周边地区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业产业链条,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24年,年产成品鲍鱼4500多吨,产值约22亿元。惠来鲍鱼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新业态发展良好,产业融合优势明显,建成广东省重要的鲍鱼产品生产与加工贸易基地。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延伸和优化,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未来,通过重点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与国际国内、“双区”等重点区域的对接交流合作,紧盯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引进一批竞争力强、有影响力的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企业,必将推动惠来鲍鱼走向市场,走向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