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庆渝中:在城市蝶变中留住历史文脉

2023-04-11 02:18分类: 重庆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新华网重庆9月7日电 (刘刚 王龙博)站在重庆南山向北望去,两江夹送的渝中半岛,一组组超高建筑群襟山带水,鳞次栉比,勾勒出重庆现代化都市的时尚轮廓。

  在这些摩天大楼脚下的大街小巷穿寻,时不时会发现各个时代的建筑和街区。这些老建筑,对千年重庆城做了一个历史回溯,留住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从公元前316年秦将张仪入蜀灭巴筑江州城,到蜀汉时期两江环绕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再到明代的“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重庆古城在渝中半岛上逐渐成型。

  抗战军兴,重庆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沿海地区机构、工厂、学校纷纷内迁重庆,留下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等抗战遗迹。

  1949年以后,重庆又曾是西南局所在地,、、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工作生活,与曾经的南方局、红岩等共同组成山城的红色记忆。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让渝中半岛成为重庆母城,也成为重庆历史的缩影。

  渝中区专门对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价值体系进行了研究。建筑学家陈同滨带领的团队梳理出渝中区的历史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各时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运用世界遗产的价值标准体系,提炼、归纳出它的价值主题和特征。

  陈同滨团队认为,渝中区海量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六大价值主题,即重庆山地江城的母城、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军政中心、长江上游水运枢纽和经济中心所在地、中国西南腹地移民交汇门户、巴渝文化传承发展地、中国早期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源地。

  半岛上的渝中区,目前仅开放的博物馆(陈列馆)就有26家。其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属一级博物馆。

  面对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这一历史难题,重庆市渝中区近年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旧城蝶变与历史传承的和谐统一。

  一组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建筑群。这就是重庆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湖广会馆。

  重庆是一个移民城市。从秦灭巴蜀,到抗战内迁、“三线建设”,历史上先后有六次对重庆具有重要影响的移民。其中以“湖广填四川”最为有名。波澜壮阔的移民迁徙,造就了后来遍布巴渝城镇、乡场的会馆建筑和会馆文化,湖广会馆是其中的代表作。

  从1998年初开始对湖广会馆的保护进行研究、策划算起,到2003年底重庆湖广会馆正式动工修复,再到2005年9月建成开放,这项文物保护行动时间跨度长达八年。

  如今熠熠生辉的湖广会馆建筑群,为后人了解、研究重庆移民历史和会馆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载体。亲历者何智亚说,当初启动湖广会馆的修复,经历的曲折艰难无法言说,是一种情怀在支撑。重庆湖广会馆能够得到修复再生,是重庆城的幸运。

  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可以说是重庆投资最大、影响最广、效果最好的文物建筑修复工程。它的成功与经验,在保护修复中把握的理念和原则,在工程中使用的特殊技术和方法,包括世界银行和国外咨询机构对湖广会馆长达四年多的技术协助,都为重庆乃至国内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提供了范例。

  老鼓楼衙署遗址曾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华网发(王维刚摄)

  从“十三五”开始,文物保护工作被纳入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编制了《渝中区抗战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和利用规划》《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等。

  在规划的引导下,一批保护等级高、社会关注度高、安全隐患大的文物建筑得以及时保护修缮。近年来,渝中区先后完成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东华观藏经楼、郭沫若旧居、中苏文协旧址、中法学校、沈钧儒旧居、孙科旧居等50处文物修缮工程。

  有了规划,还需要政策措施配套,“有了政策保障,文物保护人员、经费才能跟得上。”渝中区副区长蔚传忠表示,他们的财政预算内文物保护经费支出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渝中区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并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保护网络,确保了文物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位于巴县衙门地块内的老鼓楼衙署遗址,是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文物遗址,遗址一经发现,渝中区立即叫停了开发项目。组织文物保护部门进行发掘,共出土器物标本9000余件。该遗址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何让像十八梯一样的文物点“活起来”,重新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渝中区给出的方案是打造风貌街区。

  打造风貌街区,简单而言就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思路,让周边建筑与文物风格协同,让点上的文物融入更新后的城市肌理之中。

  白象街项目是另一个范例,风貌区内有9处文物建筑,渝中区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规划了5.3万平方米的风貌区,设计和建设均坚持开埠时期建筑风格。

  结合辖区内文物与历史遗迹资源,渝中区目前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3处,传统风貌区9处。

  市中心的鲁祖庙老街区是重庆旧城文化的代表,也是当地民间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推进鲁祖庙片区改造中,渝中区坚决摈弃“大拆大建”模式,坚持整体风貌、主体建筑、空间肌理、街巷尺度“不改变”的基本原则。

  目前,鲁祖庙传统风貌区正通过大量保留原建筑、大量保留原住民,采用“修补式、缝合式、针灸式”的手法,优化节点景观,增加文化旅游体验,成为传统风貌区中的样本片区。

  “在文物保护和风貌街区打造中,我们格外注重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自然和谐性等原则,进而促进历史与现代融合共生。”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山城巷、打铜街、马鞍山、李子坝风貌区打造已初见成效。

  今年6月,注册资本金达108亿元的中国银行金融租赁业务全球总部落户渝中区。

  中银金租项目落户背后,与解放碑片区一栋旧址密切相关。解放碑小什字附近,集聚着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其中一栋便是中国银行旧址。

  早在2018年,渝中区相关领导就积极与中国银行联系,希望联合回收利用这个旧址。经过此后多轮商谈,双方最终确定在旧址上共建抗战金融博物馆。

  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事后表示,渝中区这种尊重历史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促成中国银行金融租赁业务全球总部落户渝中的原因之一。

  “在助力渝中区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方面,历史文化资源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蔚传忠介绍,近年来,渝中区对辖区内一批抗战时期的使领馆旧址进行了保护和修复。这些成果为重庆内陆开放建设高地建设增添了历史注脚。成为中西部国际交往的中心窗口区。

  解放碑片区历史文脉厚重,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是重庆文物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自2018年改造提升工作启动以来,渝中区通过对中英联络处等旧址保护修缮再利用,并适时引入轻型业态,不仅增添了解放碑的文化味儿,也让老建筑在步行街打造中重焕生机。

  渝中区依托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联动打造红岩村、WFC观景平台以及长江索道等一批重点景区,结合山城步道建设、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形成古城墙游、抗战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历史街巷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相继修复建设的极具山城特色的洪崖洞、缆车、过江索道都成了网红打卡的热点。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尊重历史、突出自然,是渝中区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最根本遵循。”蔚传忠表示,这是母城的优势,也是历史使命。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让渝中半岛成为重庆母城,也成为重庆历史的缩影。

  一组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建筑群。这就是重庆最早命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湖广会馆。

  打造风貌街区,简单而言就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思路,让周边建筑与文物风格协同。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重庆“洪崖洞”不得不去的地方 尽情品味“人间烟火”

下一篇:文化力量科技随行:重庆科普集团参加第十一届重庆文博会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