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多措并举助力文旅企业纾困发展!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编者按】8月26日上午10:00-11:00,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二级巡视员陶宏宽就“多措并举助力文旅企业纾困发展”等相关工作接受重庆市“互联网+督查”广播热线节目《周五面对面》专访,以下是访谈主要内容。
《周五面对面》:今年以来,受疫情持续影响,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疲软,文旅企业、个体工商户长期承受成本上升、需求乏力、利润下降等多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市针对文旅行业出台了哪些纾困惠企措施?
陶宏宽: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对文旅行业纾困作了重要部署,我们相应对标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同时,我们结合重庆文旅行业的实际情况,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委等部门制定印发了《支持服务业等困难行业纾困恢复十条措施》,明确了延长困难企业失业保险降费政策、实施文旅企业贷款贴息、持续实施金融惠企、网吧宽带专线费优惠、旅行社缓缴住房公积金、星级旅游饭店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10条政策措施,提振文旅企业发展信心。
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市文化旅游委就已经在持续制定出台相关纾困政策,比如暂退旅行社质保金、文旅企业贷款贴息等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并一直延续。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地创新政策手段,加大政策力度,切实为遭遇困难的文旅企业降低成本、开源节流、纾解困难。
今年以来,截至7月底,全市已有644家旅行社享受了暂退质量保证金政策,暂退(缓缴)质量保证金1.57亿元。对59家文旅企业实施了贷款贴息,共计952.36万元。
《周五面对面》:在引导文旅企业采用市场化方式度过困难方面,市文化旅游委采取了哪些措施?
陶宏宽:2021年,市文化旅游委联合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局、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市总工会共同印发了《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主要从强化稳企金融支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创新发展、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大方面明确了11条政策措施,常态化支持文旅企业发展。
强化稳企金融支持方面,市文化旅游委联合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共同出台了《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主要从7大方面帮助文旅企业对接金融资源,包括:实行重点文旅企业(项目)名单对接制、利用“长江渝融通”搭建文旅融资对接平台、创新文旅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债券融资支持作用等。
截至目前,我委已累计向人行重庆营管部动态推荐全市重点文旅企业融资需求名单83个,其中10家企业获得金融支持9.3亿元;推荐金融支持文旅领域重点项目51个,其中23个项目获得金融支持45.7亿元。同时,我们向文化旅游部推荐融资需求项目4个、总投资119.76亿元、融资需求67.8亿元,正争取纳入全国重点项目大盘,尽力获取政策资金支持。
各区县也推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比如渝中区与重庆银行共同组建了“风险资金池”,推出“文旅贷”金融产品,支持文旅企业信用贷款;北碚区为融资难中小商户“量身定做”《重点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入驻商户融资贴息专项政策》,为刚开街的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带来利好,帮助手艺人、大学生文创商家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
一是推动跨省旅游复苏。6月2日,市文化旅游委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通知,有序恢复了全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激发市场活力。6月18号,因跨省熔断而停航接近一年的长江三峡邮轮全面复航。
此外,跨省旅游还有两个利好,一是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深入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正式发布,四川、重庆正联合举办“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活动;二是郑渝高铁通车,渝东北三峡地区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将极大拉动沿线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是派发惠民消费劵。目前,我市正在举办第七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14个特色主题活动陆续开展,线上惠民补贴同步派发。截止7月底,网络惠民活动发放市级财政补贴资金277.87余万元,带动企业让利1046.84万元,惠民消费劵核销使用10.62万人次,直接消费金额3148.05万元,带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消费超过1.57亿元。
此外,我们还支持基层工会按规定为会员职工每年办理200元以内的市内非5A级景区通卡或收费公园门(年)票。截至目前,基层工会已按规定办理通卡18万张,带动市内21万人出游,拉动文旅消费上亿元。
三是丰富供给突出特色。首先是拓展山城特色文旅空间,新开发推出了一批文旅新地标、高楼云端旅游场景和山城特色步道消费路线,逐渐形成新的文旅消费热点;其次是繁荣发展夜间文旅经济,连续举办两届“夜景文化节”,创建12个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然后是创新举措支持业态创新,推出一批前沿业态项目,引导沉浸式娱乐业态规范发展,盘活存量闲置房屋、推动旅游民宿发展;最后是持续推出优质演艺产品,大力培育小剧场演出,推出一批都市驻场演艺,授牌了22个市级演艺新空间。
《周五面对面》:针对“稳经济大盘,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发展”,市文化旅游委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陶宏宽:一是持续用好“政策包”,争取加大投入,疏通社保、金融、税费等纾困政策执行堵点,稳住全市文旅发展基本盘。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三峡库心·长江盆景、长嘉汇大景区、长江游轮母港等先导性、引领性项目,搭建平台推动优质文旅资源与产业经济要素资源对接,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保持文旅项目建设节奏不慢、强度不减。
三是创新举措激发文旅消费,落实市级旅游营销奖励政策,坚持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持续开展跨省旅游推广等活动。
《周五面对面》:针对“持续抓好文化强市建设,促文化繁荣”,市文化旅游委下一步有哪些工作安排?
陶宏宽:一是促进文艺创作,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培育主城区演艺新空间,打造长嘉汇都市演艺聚集区。持续举办都市艺术节、顶尖舞者成长计划。
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重庆图书馆分馆等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国际化、现代化城市人文地标。
三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红色三岩”保护提升,加快建设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全面推进钓鱼城遗址、白鹤梁题刻申遗。
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政策、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培育壮大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大力提升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市场竞争力。
《周五面对面》:针对“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市文化旅游委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陶宏宽:首先是塑一流品牌,包括全力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深化区域文旅创新改革试验,共同培育“成渝地·巴蜀情”文旅品牌。构建“一区两群”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升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品牌影响力。对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建设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培育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提升旅游要素配置水平、交通集散水平和智慧旅游水平。
其次是要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建立文旅融合IP协同创新机制,促进文化文博资源创造性转化,打造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重庆好礼”。建立“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文化业态植入机制,持续推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落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持续开展全国、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加快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中心、重庆国际文旅之窗等开放平台建设,打造重庆文旅国际营销矩阵等,彰显“主客共享”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