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食之都” 重庆的底气和差距在哪里?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构建‘有血有肉’的美食之都,美食是血液,企业是细胞。”市商委餐饮住宿业处处长余晓玲介绍,近年来,我市餐饮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传统餐饮名企、名店,其中,桥头火锅、老四川大酒楼、颐之时、小洞天、冠生园、张鸭子等餐饮品牌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小天鹅、陶然居、德庄、骑龙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重庆本土快餐企业乡村基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餐企业……
经过3年建设,2012年,重庆出台进一步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2017年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美食之都”和“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美食之都”的两步走目标计划。2014年,我市再次出台关于推动餐饮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全市餐饮住宿业向便利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连锁化、集约化发展。
例如,去年我市185家企业的245名大厨,曾一起研发了1200余道价格在15-47元的亲民特色菜;19家餐饮企业抱团组建的重庆餐投集团,在仙女山打造美食一条街,以集群消费提升餐饮附加值;去年全市规模以上餐企有90%触网,不少企业开发了APP、微信订餐服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0%-30%……
其次,最能代表城市品格与特质的美食,一定是“老字号”美食,而每个老字号背后,都应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耳熟能详的故事。基于此,重庆烹饪协会负责人廖清鉴认为,不能任由餐饮文化散落于大街小巷,而应该以“老字号”企业为突破口,对重庆餐饮文化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找出共性、特色,以赋予美食之都文化支撑。
“此外,重庆多数企业是就餐饮而做餐饮,与文化相融合发展的产品太少,例如全市将用餐与民间艺术结合的餐饮场所不多,专业餐饮博物馆数量有限,以本地餐饮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或景点更是寥寥无几。”重庆资深餐饮专家余勇建议,餐饮企业可以深耕餐饮文化链条,通过餐饮与文化的融合开发衍生产品,这不仅丰富了食客的体验,同时也是餐饮企业的转型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