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金庸在重庆的岁月里有哪些故事

2023-04-10 23:30分类: 重庆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终成回忆。10月30日晚,金庸因病逝世,享年94岁。

  作为一代武侠大家,金庸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那一部部经典武侠小说,但你可知道,这位大侠其实和重庆颇有渊源。从1943年春到1945年初冬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金庸在重庆度过。

  在2001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的图书《金庸谈中国历史大势》中,有金庸对当时重庆城的描述:“一年中有六个月雾和雨笼罩着重庆,大街小巷都是烂泥浆。”即使如此,当时的重庆仍然对金庸产生了很大影响。

  那时的金庸全身心地投入了考试,因成绩优秀,几乎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他晚年对来访者说:“我当时考取了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和四川大学的外文系。但是,经济上负担不起,而中央政治学校(现台湾政治大学)不收费,我便去了。”

  进了大学校门,金庸便一心扑在学业上,由于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像当年读小学中学一样,成绩总是名列班上第一名。2007年5月21日,台湾政治大学建校80周年时,金庸应邀回母校参加活动。他在演讲时,回忆了自己当年在学校发奋读书的经历。他对师弟师妹们说:“自己那时算是用功的学生,每天必读一本中文书和几页英文书,中文书读的是《资治通鉴》……”

  在另一本《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中,金庸回忆道:“抗战期间的一个暑假,大学的同学们大都回家去了,我和一些无家可归的同学住在校里。天气炎热,大太阳下除了游泳,不能做其他运动,我只好在教室里埋头读书。读的是《资治通鉴》和《世界史纲》。读得倦了,便大汗淋漓地蜷曲在窄窄的长凳上睡觉,醒来再读。长凳只有半尺来宽,就是《阿Q正传》中所说的那种条凳。睡了一个暑假,居然从来没有在梦中掉下来过。那个暑假,以中西两部精彩的历史书为伴,过得充实而快乐。”

  失学后的金庸,既愤懑且沮丧,因为离家千里,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前路茫茫。他突然想起了时任国立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表兄蒋复璁。于是,他来到了位于两路口的国立中央图书馆。在表兄的帮助下,金庸成为了一名图书馆馆员。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的金庸被安排在阅览组,具体工作是登记借书和还书;工作时间为每天下午2点到晚上10点,比较轻松。

  虽然俸禄不高,但金庸依然感到十分快乐。金庸后来对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说:“我在图书馆里一边管理图书,一边就读了许多书,我集中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有一部分读的还是英文原版。我比较喜欢西方十八九世纪的浪漫派小说,像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生、雨果。这一派作品写得有热情,淋漓尽致,不够含蓄,年龄大了会觉得有点肤浅。后来我就转向读希腊悲剧,读狄更斯的小说。俄罗斯作家中我喜欢屠格涅夫,读的是陆蠡、丽尼的译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图书馆工作期间,金庸曾邀约3位中学同学一起创办过一本综合性的期刊——《太平洋杂志》,不过由于缺乏经费,这本杂志仅出版了两期就夭折了。

  1945年初冬,金庸向中央图书馆递交了辞呈,办理完离职手续后,又向表兄蒋复璁辞行,感谢他一年多来的关照,然后,就和余兆文匆匆上路,告别了这座生活了两年多,让他饱尝人生酸甜苦辣滋味的山城重庆。

  金庸逝世,众人缅怀。本土作家宋尾在朋友圈内写道:“有三位作家,他们的著作是我全部读完了的,分别是琼瑶、金庸、古龙,送别金庸老师,送别一个不再复还的年代。”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过所有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最爱的还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市民蓝燕对重庆日报记者说,曾经的痴迷,也是少年时最美的回忆。

  市民云丰则表示:“无数个日夜的陪伴是风陵渡、桃花岛,是塞上牛羊空许约,是那一句‘我偏要勉强’。少侠再见,先生千古。”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重庆最值得一去的百年老街:不输磁器口同是国家4A级景区

下一篇:重庆最有特色的老街能看到山城的历史人文是新晋宝藏网红景点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