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口溜背后有故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英明党中央,领导人民奔小康。小康路上都有份,家家户户不掉队;还有一些未脱贫,党和政府很用心……”64岁的农民曾庆申编写了300多字近60句的扶贫工作“顺口溜”,在当地传为佳线日上午,笔者赶往商水县平店乡曾庄村,听他讲述“顺口溜”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曾庄村属于2014年省定重点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6户1217人,80%以上都是缺技术致贫。
按照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县扶贫办、巧媳妇办、总工会等部门,先后在该村举办几场实用技术培训班,对18—60岁的受训群众每人还发放30元补贴。曾庆申说,尽管他们老两口年龄超了没有领到补贴,但是却免费学到了技术。曾庆申腿部受过伤不能干重活,6亩多责任田流转给种植大户,自己有空也可以给人家当“技术顾问”,妻子在家里编织渔网,儿子媳妇无忧无虑去北京进厂务工,粗略一算,全家年收入也有10多万元。
“驻村书记马延年,肩挑任务万重担……”曾庆申说,马延年是县里从林业局派来的,和他一块来的还有34名帮扶人员。这几年,工作队和帮扶人员把贫困户当“亲戚”,争取上级资金5万多元,帮助村里安装路灯120多盏、新植绿化树300多棵,为40多个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衣被、桌凳等生活用品,很多帮扶干部都和贫困户成了“莫逆之交”。
“危房破旧重新建,如今住人很安全。两免一补惠学子,健康援助家里边;米面油盐也发放,单衣棉衣救济咱……”
说起“行业扶贫”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曾庆申深有感触。原来,曾庆申患有慢性病,每月吃药免费100多元。他的一个孙子上初中每年补助1250元,两个孙女上小学吃上“免费饭”。
据了解,行业扶贫给曾庄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是曾庆申一家,全村每一个贫困户都有免费“医保”、人身“意外保”,200名学生都吃上了免费营养餐、80多名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
陪同笔者采访的一位村干部说:“近年来,我们村投资280多万元,新建了文化广场、公厕、修通了10多条街道、安装了自来水、进行了电网改造、50多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六改一增、残疾人无障碍改造……”
“村民团结好风气,全靠领导知民意……”曾庆申对乡村出现的文明新风深感自豪。
陪同笔者采访的包村干部孙俊生说,曾庄村2016年已经整村脱贫,村里通过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实施到户增收、产业扶贫、光伏发电、金融带贫、整理闲置土地等,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家庭收入稳定增长。
村干部曾兆瑞说:“我们村6个保洁员全天候上岗并实行路长制管理,村里垃圾不落地,环境卫生一天比一天好,村里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有挑花篮、扭秧歌、跳广场舞的,大家伙日子是唱着跳着过的。”
问起创作《扶贫颂》“顺口溜儿”的初衷和经过,憨厚朴实的曾庆申说:“这都是我看到听到直接感受到的,只是酝酿了两天,灵感一来,不到一个小时就一气呵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