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县:2300多年的历史名城因三峡工程而沉入水底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当奉节古城完成了持续近10个月的最后一场爆破后,这座千年古城最终化作一片废墟。
9栋楼,6万平方米的面积,在800公斤炸药面前,也仅仅只“坚持”了6秒。
人们花费2300年的时间,将这座西周时期鱼复国的都城,塑造成为文化厚重的历史名城。
为了让位于三峡工程的修建,许多古县城只能被爆破和淹没,上百万的库区移民只得搬迁。
奉节古城,便是三峡工程被爆破淹没的“重镇”之一。近13万人,不得不与出生之地告别。
2002年11月4日上午10时53分,这场被誉为“中国第一爆”的爆破行动在奉节古城上演。
而就在爆破的前一天,依然还有不少奉节人来到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依斗门”前拍照留念。
这是奉节古城的南大门,也是奉节古城最重要的城门之一。古时贵宾到此,都要从依斗门进到古城来。
气势雄浑,飞檐斗拱,城墙厚实,不少前来怀旧的老者抚摸着斑驳的城墙,感慨万千,免不了要偷偷抹泪。
“老城总是让人莫名其妙地留恋。”许多家长也带着年纪尚小的儿女来依斗门拍照,虽然他们早就已经搬进10公里开外的新城里,但奉节古城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家。
2006年9月20日,三峡156米蓄水开始。随着水位的持续上涨,9月25日,奉节古城渐渐地被淹没。
空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白帝城,被长江水隔绝成一座孤岛。
被淹没前的奉节古城,在古代,曾是西周鱼复国的都城,是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水八阵退敌之地,也是历朝历代蜀东的军事重镇。
奉节老城建在长江北岸一处宽阔的古洪积阶地上,下临长江,背依龙岗山,东傍梅溪河。其下游即为瞿塘峡上口天险夔门,为扼守三峡上口和川东的军事重地。
由于瞿塘峡地势险要,奉节古城控巴蜀而引吴楚,加之古代交通无非陆路与水路,无论是哪一种交通途径,中原政权占领四川要经过它,北方政权统一江南也难以绕过它。
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许多的著名诗人都曾把奉节当作他们的“诗与远方”。
乾元二年三月的一个清晨,迎着白帝城的满天云彩,乘着一叶扁舟直达江陵的李白吟诵出那一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七言绝句时,奉节古城占据了后来许多到此一游的诗人们灵感的“制高点”。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寓居夔州(今奉节)的登高感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刘禹锡将贬谪夔州的失意转化为民间的采风。
后来,外地人喜欢把奉节古城赞誉为“中国诗城”,而本地人也习惯了在承载着厚重文化与历史的家园里的生活方式。
从古时长江三峡最繁荣的交通走廊,到近代因地理环境的局限、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而重归平静,奉节古城里的人们说道奉节也总是满脸自豪。
除了随处可见的146米水淹线,以及每个人都赶在年前准备搬迁前最后一次的团圆饭,其他的生活并无二致。
就连已是一片废区的人民广场,依然人头攒动,晨练、买东西、聊天嬉戏,大街上依旧熙熙攘攘。
只是,这些曾经江岸边的风光,码头上的劳作,古城墙的斑驳……随着时光变迁也渐渐地变成老人口中的故事。
20世纪初,当蓄水完成后,高峡出平湖是三峡工程兴建给长江三峡带来的最为壮丽的崭新景观。
在过去,要去白帝城,需要爬上800多级阶梯;而现在,当三峡水位上升后,登顶白帝城也仅仅几分钟的时间。
老县城的数十万人,也都搬迁至10多公里外的新城,城市规划得更好,面积也翻了一倍,楼房都是新的。
原本让人遗憾被爆破、被淹没的标志性建筑,不少也都按照原有的规模一一复刻重建。
始建于明,重建于清的依斗门,在老城搬迁时,每一块砖,每一张瓦都编号序号运送至现址原样复建。和过去一样,穿过城门,仍然可以到达江边的码头。
曾经的历史文化遗存或许会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让位,但新奉节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焕发新的生机。
“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始于汉代的柑橘栽培,如今也让奉节迎来了橙香满城。
纵观奉节的历史,西南重镇,老城搬迁,再到新城建设,虽有不少历史文化遗存沉没水底,但如今依靠长江生态涵养山区县的优势,仍旧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独属于奉节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