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庆元素

2023-04-14 07:52分类: 重庆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提法、要求与重庆紧密相关?3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邀请市级有关部门、区县负责人及专家,就报告里的“重庆元素”进行了解读。

  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有序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报告中提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两江新区双城办常务副主任李建彬介绍,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秉持“一家亲”“一盘棋”意识,紧扣“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相向而行,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正围绕产业、开放、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密切协作。

  李建彬表示,下一步,两江新区将继续与天府新区深化合作,发挥示范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方面,将以八大产业联盟为突破口,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力争入盟企业突破1000家;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将共同申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在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将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以数据开放、金融开放、运输开放为重点,推动两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方面,将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高品质宜居优势,共同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智慧之城和公园城市样板。

  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报告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车,正是现今重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重庆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起着“一业定乾坤”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专班推进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保链稳链和集群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越加明显。

  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高于经济增速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2.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倍,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0.5%。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该负责人表示,重庆将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着力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

  同时,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重庆智造”“重庆创造”品牌,努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作出新贡献。

  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实施一批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新签和升级6个自贸协定”。

  “2018年11月,中国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就是报告提到的6个协定之一。该协定强调,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示范性重点项目。”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双方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234个、总金额252.6亿美元,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智博会等全市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也在项目助力下取得积极成效。

  该负责人表示,2023年,重庆将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方面,重庆将在中新双方确认的50个重点合作项目上下功夫、见实效;组织办好第三方市场对接会等,引导更多东盟国家和市场主体参与陆海新通道共建。

  推动现代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重庆将加快建设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示范园区、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不断提升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运营质量和示范效应。

  在制度型开放上厚植新优势方面,重庆将深化落实《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创新政策备用清单》,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与自贸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协同发力。

  强化惠民有感方面,重庆将推动新加坡服务型企业参与重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在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集聚一批高品质生活服务业态,更好满足市民国际化消费需求。

  “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是重庆加强生态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说,近年来,重庆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实施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清水绿岸”“四山”治理提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2.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8%,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同比增加6天。

  余国东表示,重庆接下来将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区域大气污染协同防治,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深化河长制、林长制,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家储备林,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度融入全国碳市场,优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

  人民网重庆3月6日电 (陈琦)春光明媚,草长莺飞。近日,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广阳岛的大片油菜花盛开,不少市民游客来此踏春赏花,享受悠闲周末。…

  袁小彬委员。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重庆3月5日电 (刘政宁)“执行难是公众持续关注的老大难问题。…

  人民网重庆3月5日电 (冯文彦)“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餐饮消费,符合农产品向食品化升级、农业供给侧向需求侧升级的趋势。”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建议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迭代升级。…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重庆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加快发展

下一篇:两江文化传媒集团获批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二级资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