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寻访茶马古道滇藏线 南涧的虎街和公郎

2023-04-12 17:26分类: 云南特产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前段时间,我们在云南的楚雄州分享了禄丰的炼象关、黑井古镇和琅井村、永仁的中和老街和大姚的石羊老街、姚安的光禄古镇和南华的英武古驿道等。从普洱景谷开始,沿着滇藏线一路北上,寻访西北线周围的重要城镇。我们希望通过境内,因为大理各县市均位于茶马古道滇藏线主线周围,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和遗址遗存比较丰富。我们去探访南涧、巍山、祥云、弥渡、漾濞、剑川等

  南涧彝族自治县(简称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大理、临沧、普洱三州(市)五县的结合部。初名“濮赕”,唐朝蒙舍诏时,因南涧地处所属政区南部,夹涧水之间,故名南涧。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南涧”是一个古老部落的名称。南涧在唐代属于“濮落蛮”,是乌蛮的一支部落。元朝把南涧改为“定边县”了。“定边”这个名称使用了450年!为什么要叫“定边”?就是安定边疆的意思。民国至1965年建县前,南涧一直归属蒙化(今巍山)所辖。南涧作为一个县的名称,时间并不长,1965年才设置的南涧县。南涧县东接弥渡县,南毗景东县,西望凤庆县,西南邻云县以澜沧江为界,北界巍山县。南涧县辖5镇3乡,全县国土面积1738.82平方公里。2020年9月,被授予云南省“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南涧县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碌摩山古寺、石洞古寺、白云古寺、乌龟山李文学就义遗址等。

  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境内,东经100° 19′23″-100° 45′,北纬24° 17′-24° 54′20″,南北长83km,东西宽7km,总面积30938公顷。地处滇西缅北、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中南半岛四个地理区域的交界处,是云南气候、土壤、植物、动物由北向南的过渡地带和东西方的交汇地带。

  一位画家说道:“石林是凝固的雕塑,而土林则是流动的油画。”南涧土林位于南涧坝子周围,共有西山脚、总府庄、营地等大小四、五个景点,面积最大、最为壮观的要数县城东南部总府庄背后的土林游览区。粗看土林,一桩桩土峰似树、似塔、似笋、似幔,也象待发的航天火箭;细看土林,高低错落,纵横相连;高山巨流、小桥流水、人物头像、飞禽走兽……任你想象。

  走进这大自然雕塑的艺术魔宫,沿着崎岖的小路在土林中漫游。一会儿钻进了深不可测的洞穴,一会儿走进幽暗狭窄的谷底,一会儿又登上巍峨险峻的土峰。穿越其间,仰头可观赏到“少女梳妆”、“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仙女下凡”、“战马腾空”、“双狮望月”、“雄鹰展翅”等等奇异的造型,如同闯进了神奇莫测的仙境。

  在群峰之中还有一座亭亭玉立的土峰,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望夫峰”。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有一个彝族山寨,村民们和睦、安宁、快乐的生活着。一天,一群恶魔来到了这里,打乱了山寨的平静,恶魔们毁坏森林,践踏山花,赶走鸟兽。一个名叫扎朵的彝族小伙子,为了清除魔患、保护山寨的安全,他率领全寨青年与恶魔作战,杀得恶魔四处逃窜。他追了九十九道梁子、九十九座山岗,追得月亮也把大山压了一个半圆的芽儿……

  从那以后,扎朵再也没回来。他的妻子马樱花天天站在村口等待丈夫的归来,年复一年,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她便化成了这座望夫峰。游过“望夫峰”,翻过“骆驼林”,又是另一番风景。只见群峰峥嵘,姿态万千,整个土林奇观尽收眼底。此时再观土林,给人的又是另一番情调,另一种色彩。土林在不同角度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即使在同一个角度,一年四季给人的联想也会各有不同。

  据科学家考察,在土林家族中并非都是“土著”,它也有各个时期的“移民”。它们通常是:粘土一层,砂石一层,在土林的变迁中,每剥蚀一层,都留下一段动人的故事。这里曾经是沧海,曾经是桑田。

  在哀牢山下,把边江之滨,距南涧县城5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状似乌龟爬行的小山包,人们把它叫做“乌龟山”。这里有一个真实悲壮的故事载入中国历史。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清咸丰六年(1856年),彝族李文学率彝族为主的各民族贫苦农民5000多人,集于瓦卢后山的天生营,誓师起义,提出了“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应援天国,驱逐清贼”的革命纲领。李文学被起义军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丁是,起义军以哀牢山为根据地,在今弥渡县辖的密滴建立了军政合一的革命政权机构——帅府。同时在帅府外围设立了左、右、南督府,控有蒙乐山西部地区和礼社江中、下游地区。

  李文学为领袖的农民革命政权建立后,向清王朝反动统治者及封建-制度展开了激烈斗争,将“帅府、督府近邻之庄主田亩,悉收为军耕,”在根据地内,实行“免租薄赋”等政策措施。从而,在哀牢山地区建立了一个“民富而府实”的政体。经10年的奋斗,根据地扩大到南涧、弥渡、南华、楚雄、双柏、景东、镇源、新平、元江、墨江等10多个县的大部分地区,其督府也由原来3个增至8个。在已建立的根据地范围内有彝、汉、回、白、苗、傣、布朗、哈尼、僳僳等多种民族,总人口达50多万人,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义失败后,李文学被叛徒出卖,活活剐死,英勇就义在乌龟山。这场斗争时间长达18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此以后,当地彝族人民为缅怀李文学的不朽业绩和壮举,在乌龟山建了一座小庙宇,以表达他们的哀思。直到现在,每年农历3月25日这天,哀牢山一带的各族群众都要汇集到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

  灵宝山距南涧县城56公里,系南涧境内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最高海拔2528米。登临峰顶,北眺苍山白雪,南望澜沧“平湖”,东观哀牢锦绣,西看夕阳红霞,四州七县两江之景尽收眼底。

  正如“森林古树碧清流,藏得三春依旧”,灵宝山山形奇异,颇负盛名,远眺似卧睡的“佛爷”,给人以灵山的感觉,让人顿生虔诚之心。在灵宝山山脊之上,至今还保存着宋代大理国时期的石建筑群,这些石建筑群,大小不一,方位不同,有“老君殿”、“无量殿”、“灵宝殿”、“阿鲁腊大殿”等十余座庙宇组成,所有建筑群均用石料砌筑而成。屋内石柱、石梁、石坊、石雕、石佛、石香炉、石供品、石装饰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同鬼斧神工之笔,具有浓郁艺术色彩。每年农历3月20日为灵宝山山会,周边村民蜂拥而至,山会热闹非凡。

  “高山草甸”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端,距南涧县城40公里,面积2000多亩,海拔2400-2500米之间。昔日,这里古木擎天,-茫茫,植被繁茂,但由于历史原因,曾被毁容。而今大自然的再次造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山草甸,能与欧洲皇家林园相媲美,芳草碧绿,古木树桩星罗其布于其间,枝叶繁茂,高矮各异,形如伞状,犹如“凝固画像”,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感受。尤其是草甸周围春季盛开的马樱花更是让你美不胜收。到这里,既可领略历史的痕迹又可目睹大自然的再次杰作。

  “高山草甸”以南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那里山体磅礴、蔚然苍翠、鸟语花香,豁然显现出酣放自若的粗犷之美。进入黄草岭,清静惬意,如达梦地,如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走进原始林,气候凉爽,空气清新,仿佛身处清凉的世界。

  月牙山,又名马鞍山,位于南涧县城北边。据康熙《定边县志》记载:“北山偃月,县北有山,两峰相加,高出云表,望之形似偃月”。山峰方圆近万米,海拔1591米,这里曾是山清水秀、繁花似锦、鸟语花香、风光迷人的地方,属古定边八景之一。“北山偃月”,是月牙山胜景的佳喻。秋天昼夜相交时,此地往往出现日出月落于同时,晨夕之辉相映若隐虹。

  月牙山不仅是南涧古往今来的胜景名山,而且也是古代文化遗址,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化石,如石斧、石刀、陶器等文物,还有一些地下文物有待发掘、考证。

  距南涧县城3公里处有座被世人称之为有“虎之雄俊,龙之灵气”的碌摩山,山中古寺错落有致,风景优美,每年引来成千上万的游客到山上观光游览。据史料记载,碌摩山古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即南诏国阁罗凤主政时,明末清初至康熙年间又兴建了气势宏大的玉皇阁大殿等古寺。如今,玉皇大殿、老君殿、财神殿、真武殿、将军殿、马王殿、雷公殿均座落在碌摩山上。远望青山环抱,屋檐重叠,烟霭袅袅;近观雕檐画栋,典雅庄重,古香古色,殿宇内佛像逼真,栩栩如生。到南涧必到碌摩山,这里是古人触景生情作词填赋的佳境,更是今人叙旧休闲的好去处。

  白云寺,位于南涧县北,距县城20公里左右。此寺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较高,白云掩翠,紫烟轻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故而得名。

  白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年修复。现有庙宇土木结构7幢,分前、后、左、右各殿,殿内均有大小不等的佛像,铸造于清光绪年间的古钟,至今保存完好,堪称珍品。大殿斗拱飞檐,画栋雕梁,横匾壁画,石雕木刻,皆安排有序,别致大方。寺院周围,古柏参天,苍松挺拔,且有果园30余亩,春至鸟语花香,秋来硕果累累,身临其境,将领略到“紫竹林中瞻妙相,白云深处现琨垆”的胜景,真足令人陶醉。

  永安古桥,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乐秋乡瓦午村下的乐秋河上,建于明末清初。石墩砖拱,拱桥加引体长约15米,高5米,宽2.5米,两侧有50公分高的石栏。桥附近还有一座方塔。桥的两端半坡上各建有桥头寺一座,南端小寺尚存完好,古朴典雅,小巧别致。这里古时属“走夷方”的驿道,只有便桥,据民间久传,明朝时期有一位高官途经此地,认为这是要塞之地,需建永久性桥梁,后始建拱桥,并得名永安桥。如今,此处仍是青山环抱,溪流蜿蜓,古桥横卧,美丽依旧的一绝胜景。

  太极顶位于南涧县北端,距南涧县城约35公里,与滇西著名的道教圣地巍宝山相望。山势雄伟,高耸入云,十二溪合流,十三山分岔,海拔3061米,古称“小仓山”。因山极高,故名“太极顶”。太极峰四周云雾缭绕,悬崖陡峭,翠竹葱茏,古树参天,瀑布飞瀑,景色壮丽,迷人。山上有五步一亭,十步一庙。有15个著名的寺庙,包括朱嫂寺、中和寺和钟毅寺,它们建于明朝。太极顶,云絮缭绕,悬崖峻峭,风竹苍翠,古木擎天,溪流如瀑,风光瑰丽,景色迷人。山上五步一阁,十步一殿,著名的有始建于明代的转前阁、竹扫寺、中和寺、中义祠等15个庙宇。这些系列建筑群中,独占险峻的要数转前阁,游人到此,胆大者可扶阁旋转,胆怯者望而却步,有“绕转前阁转三圈走,寿岁活到九十九”的神秘传言。

  在崇山峻岭中,水清竹翠,风景如画。只要留意,山坡上,峡谷间,随处可以看到青翠的竹林。走进竹林中,一根根亭亭玉立的竹子,遮住了阳光,空气十分清新,使人感觉到仿佛走进了“凉爽世界”。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风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成了一曲美妙而又动听的歌曲。这些竹林,不仅枝繁叶茂,层层叠叠,严严实实,而且俊秀各异,品种繁多,有钢竹、细竹、毛竹、金竹、紫竹、大肚竹......真可谓“圆扁空实样样有,黑黄紫绿般般异”,实在令人大饱眼福。古《定边县志》中写道:“古竹凌宵烟影重,青葱秀竹削芙蓉,飘摇轻扫烟云静,独数阳瓜第一峰。”这就是太极风竹景色的缩影。

  传说明代有一高僧,想找一圣境建寺为家,从滇东一直寻找到滇西来,只要见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都要试试山的硬度,用力一踩,山便陷下一大凹。高僧见到太极顶的风光后,赞不绝口,试试山的硬度,一脚踩下去,山形依旧,脚却反弹回来,于是高僧选定了这座宝山。

  其实太极顶是一座石山,岩石成了山的骨架,山中殿阁屋墙也都是用石块垒成。殿内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石头上雕有各种图案,有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双鹤祝寿、雪莲花开等等。山是石头山,殿是石头殿,殿堂里所有的塑像也都是石头雕的。这些石雕格调高雅,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艺术,这便是太极顶名山所特有的神韵和魅力。太极顶独特之处还有一个宽敞的打歌场。歌场绿草如茵,象铺着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鸟鸣其间,人喧不飞。在太极顶山中,还蕴藏着大片原始杜鹃林,生长着滇藏木兰、摩莲花、三角枫等珍稀植物。一到开花季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来自南涧、巍山、弥渡等地的彝族和其他民族同胞数以万计,他们身穿民族服装,在芦笙、笛子、三弦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此起彼伏,欢乐开怀。如今,三县交界的太极顶,成为户外运动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都会迎来临近县市的大批徒步爱好者。随着全民健身和全动的大力推行,“走向户外,追求健康”成为新的社会风向和时尚潮流。

  自唐代“茶马互市”以来,南涧一直是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区通往大理的交通要冲,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的通道枢纽。也是由内地通往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乃至东南亚缅甸、老挝等国的重要国际大通道。拥有悠久的茶马古道发展史的南涧,这里保留至今的茶马古道遗存及其沿途驿站,见证南涧茶叶发展的变迁,为南涧茶文化的发展和振兴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鲜活素材和深厚基础。

  山间铃响马帮来,南涧通往普洱、临沧的这两条以茶盐等主要商品,沟通着滇南的产茶区和西藏的道路。我们循着茶马古道的主要脉络,从茶的产地普洱、西双版纳出发,经景谷、镇沅和景东,就进入了南涧古道,从临沧出发,经云县、凤庆,过澜沧江,到达了南涧。南涧通往邻县的道路主要是崎岖且陡险的驿道,滇西古驿道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干道。这两条蒙化马帮途经云南大理南涧的茶马古道,但在历史上大理南涧通往普洱的路称为“下景东背盐巴老路”,而通往临沧的路称为“走夷方老路”。据民国9年(1920)由梁友檍编撰的《蒙化志稿》记载,南涧境内茶马驿道主要有11条,全长337km,都划入茶马古道的范畴。

  对同样产茶的南涧人来说,茶不用从南边普洱、临沧驮来,反而是磨黑井和按板井的盐更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而“走夷方老路”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分支,从这条路走出去许多闯荡东南亚的华人。有了路,南涧就有了从远近驮来的商品,就形成了驿站和集市。古道上的驿站称为“塘”、“哨”或“铺”,当地有“七里一塘、三塘一哨”的说法。南涧境内古道上有最为重要的四大集镇:宝华猫街(虎街)、南涧老街、公郎街(公狼)、老乐秋街。最著名的两个集镇是虎街和公郎,这两个地方也是下面我们要重点介绍的茶马驿站。

  说到虎街,云南就有好几条,分别是大理南涧虎街古镇、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虎街村。而真正意义上的虎街,就是位于大理南涧的虎街古镇,当地人又称之为“猫街”。

  虎街位于今南涧县宝华镇虎街村委会石洞寺后山缓坡,南距景东安定(鼠街)20多公里,北距南涧县城40多公里。猫街,明清时叫“文虎镇”,民国时改称“蒙乐镇”,解放后才改名的猫街,现在才叫虎街。它曾是蒙化县(旧时巍山)南头重要的三镇之一,与南涧、公郎齐名,是大理巍山、楚雄南华开南路的重要驿站。周围有石洞寺、朝阳寺、红木寺、土主庙、城隍庙、锁水阁等寺庙错落有致,曾一度繁华驰名,有“小上海”之美称。虎街并不是一条街概念,而是一个“马蹄踏出来的古镇”,来自各地的盐商、碱商及丝绸商在此相遇歇脚,虎街渐渐成了茶马古道上的一个繁华小镇,成了古时“走夷方”的重要驿站之一。

  很难想象,这样的路造就了一个兴盛一时的古镇,却也昭示着,她从“蒙乐镇”到“虎街村”的转变。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村子,曾是滇藏茶马古道经过的一个重要路段,从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思茅等地运茶的马帮经过这里后,奔南涧、大理、丽江等地。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宽敞的柏油路面从山脚经过,绕开了虎街(猫街),使往日繁华的街市逐渐冷清。

  历史的猫街有正街和后街之分。正街为主街场,也是古道通道,宽敞的街面沿着古道向两端延伸,两侧古屋店铺林立,中间青石板路面整洁透亮,位于东西两头的街门楼昼夜有人把守;后街在正街两侧,与正街有一排店面相隔,相对正街较窄,并与正街向两边延伸,有横街与正街相通连。古街均为青石板路面,设计科学,古朴美观。老街的土主庙虎文化崇拜及老街下坡脚的石洞寺古建筑群远近闻名,是古道行人旅游观光的首选。

  据资料记载,唐朝时期,虎街古镇是彝族先民的聚居之地,到了明清时期,来自南京、江西、浙江等地迁来的李、陈、沈、席等八姓人在此定居,始称八家村。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在这里推崇儒家忠孝仁德,随着村子不断扩大和马帮的不断发展,八家村日渐繁华和热闹起来,形成了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古镇和集市。

  曾经繁华的猫街古镇早已成为历史,现古街两头门楼不存,但古街古屋的整体布局及风貌基本还在。现存正街的青石板路面宽约5米,长200多米,后街宽约2米,长约100多米;古街两侧遗存的数十间老房连排伫立,大多拥有数百年历史,古朴沧桑,其建筑均为土木结构,两层楼房,门窗木雕等做工精致,临街古屋一层均为铺面,独具特色,保留有当年街面古道的风貌。这些古建筑遗存,已成为当年猫街古镇的悠远历史和繁华的见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虎街古镇里仍然保存着很多关于虎的元素,墙上画虎头图案、门上有虎头锁的古民居,还有祭祀母虎神灵的寺庙。寺庙中也供奉着细奴逻的塑像和母虎日历碑,母虎日历碑上有彝族十月太阳历和十二属相轮回纪日的最早记录,其上还记载着集祭祀、歌舞、娱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彝族“十二兽神舞”,形成了独特的母虎文化。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现如今,马帮的身影已然消散,但在古老商业文明影响下,虎街依然是南涧县境内较为繁华的村镇之一。走进虎街古镇,一条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蜿蜒在大山之中,微风拂来,房檐下垂挂的风铃随风摇曳,眼前似乎浮现了上百年前赶马人的背影,一串串不规则的马蹄印镌刻在石板深处,书写着虎街说不完的古老故事……

  公郎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地处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部,与无量山镇、小湾东镇、宝华镇、碧溪乡、拥翠乡接壤,与临沧市的云县、凤庆县毗邻,与普洱市的景东县相连。1958年,成立公郎公社;2000年10月1日,由浪沧乡改为公郎镇。 截至2020年6月,公郎镇辖1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公郎街。公郎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跳菜、打歌等。如果赶上镇上人家办喜事,就可以欣赏到富有地方特色的跳菜表演。

  公郎古称朴赕,公郎地处大理州和临沧地区的交界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两地的商品交易中心。作为当年交易量逾万吨的滇西最大的茶叶市场,在这个无量山中的小镇延续着茶马古道曾经的辉煌。明清时期,公郎是云南省的第二大茶叶集散地,也是普洱、临沧、保山和大理等地茶叶销往昆明、四川等销区的重要枢纽。据说有28个省的生意人在这里经商贩运,尤其是茶叶,是云南省茶叶集散地。公郎的生意人大多是回族、汉族、彝族,公郎镇旁的回营村聚居着300多户,约1600多人,他们是过去从江西等地来的回族商人的后裔,现在也是半商半农地生活着。大理南涧公郎镇回营村很古老,高高的石墙基给人沧桑无限的感觉,房屋都在百年以上,还有一座200多年历史的清真寺。

  蒙化府史书《滇西驿运报告书》记载:“马匹及马帮经下关之蒙化者为最多,凤仪、弥渡、大理等次之……蒙化不仅为驮马之生产地,亦且为其集中地,倘有需要,即万匹亦可招致之,盖附近各属之马帮,可向蒙化集中也。”古道中心加骡马产地,以及回族自古善于经商,蒙化马帮应运而生。蒙化马帮的兴起与茶有关,同时也与回族有关。不仅是巍山的永建、大仓两个回族主要聚居的乡镇,还包括南涧的公郎镇,都是以回族经商贩运而崛起的。他们主要经营茶叶,几乎垄断了从茶产地临沧、普洱到交易中心下关的茶叶交易,而其中转站就是现今的南涧公郎镇。

  在公郎镇集镇区域西面,有一古村依山而建,这就是回营古村。回营古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元代。村内古道、古石墙、古井、古树、古民居随处可见。回营村是南涧县唯一一处省级历史文物。2021年回营古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公郎镇也是南涧县回族的聚居区,据记载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历史文化名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多数回民不仅居于公郎集镇,而且占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历史以来擅长经商,发展基础良好。回营村依山而建,地势东高西低。村内聚集着大量以瓦顶为主要特征的民居,是公郎镇民居的“博物馆”。从回营小公园上俯瞰整个回营村,瓦顶房屋纵横交错,气势宏大。

  在古村的最高处公郎坝上,屹立着一处古刹,这就是施建于清嘉庆十七年的古清真寺,清真寺共有两栋主体建筑,一栋为朝真殿,为中国古典式斗拱卯榫木结构,端庄威严,一栋为宣礼楼,为三层斗拱卯榫木结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公郎回营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清朝道光年间又扩建礼拜大殿、叫拜楼,1953年重建。其建筑宏伟、精致,远近闻名。礼拜堂的格子门使用多层镂空透雕技法,雕出传神的龙、凤、狮、虎、鹿及各种植物图案,是珍贵的木雕艺术品,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雕梁画栋,精致宏伟。1997年公郎清真寺评为州级模范清真寺。

  在南涧县公郎镇,有一条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公路。一路皆景,这条公路穿梭于绿水青山间,镶嵌在翠美秀色中,将沿途的一座座村庄串珠成链。大理无量山藏茶谷美丽公路,位于南涧县公郎镇辖区,全长40公里。项目整体呈环线国道(祥临路)接壤,由宁凤线、罗伯克路、公民路三条道路组成。

  这条美丽公路串连了无量山藏茶谷核心区的罗伯克茶场、北纬25度茶庄园、黑龙潭茶厂等茶厂及茶叶初制所,串连了一个个美丽村庄、特色村寨,是一条集茶海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乡生活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示范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南涧茶旅融合步伐,带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在公郎镇,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它位于国际河流澜沧江畔(流出国外叫湄公河)、处于云南省三州三县结合部,离县城近70公里。这里不仅是云南省“直过民族”布朗族聚居的原始部落,也是漫湾电站移民区;因为处于边界,这里曾经是很多人到不了的远方,却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

  过去的湾子村,外面看鸟语花香,里面其实是原始社会。电站建设前,这里交通便利,资源富庶;电站建设后,这里成为全淹区,布朗族群众先后经历了三次搬迁。近年来,在县乡政府支持下,湾子村实施库区移民“美丽家园”项目,远远看去,一间间具有布朗族特色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野中,石板房顶、洁白的外墙、鲜艳又漂亮的彩绘把房屋装饰得焕然一新。村内公共建设项目路面硬化,雨污分离管道建设,观景长廊、观景亭台、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完成。如今通过实施整族脱贫,整合移民后期扶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项目,湾子村建起了美丽家园,成为世外桃源、梦里水乡!

  据了解,公郎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堡垒、示范带动,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促进双融合,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新篇章,全镇呈现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到处绽放着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2017年该镇被命名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0年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

  南涧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南涧跳菜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雅称 “奉盘舞”,俗称“抬菜舞”。是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由引菜人和抬菜人从灶房到餐桌合着音乐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式布局,摆菜的一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南涧跳菜于2007年获批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6月获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南涧彝族自治县五镇三乡的彝族村寨中均有跳菜的习俗,尤其以小湾东镇、无量山镇、公郎镇、碧溪乡居多,遍布南涧的各村各寨中代代相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民族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南涧跳菜有宴席跳菜和舞台跳菜两种表现形式。宴席跳菜,是在宴请宾客时,以奉盘舞和“抬菜舞”的形式,现场表达对宾客的欢迎和尊重;而舞台跳菜,则是借助表演平台,呈现给观众朋友的一种民族民间艺术。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南涧跳菜不仅仅是民间办宴席上菜时,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使之与国际国内文化娱乐业、餐饮服务业成功接轨,在文化娱乐行业和餐饮服务业中独领风骚,南涧跳菜蜚声全国,享誉海内外,成为南涧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锅巴豆粉选用南涧产的上等干豌豆,淘洗干净,晒干磨成豆瓣,除去皮,在磨成粉,过箩筛出细面入盆,兑入清水搅拌成浆,加食盐。烹制时,将锅上火,注入水,待水至一定温度时,徐徐淋入豌豆浆,边淋边用铁铲搅动,防止粘锅。直至稠浓锅巴与糊浆各占一半时,盛入盆内冷却凝固,翻扣在木板上湿纱布。

  锅巴油粉的做法,食用时,将芫荽洗净切细,姜、蒜去皮剁成泥,兑入冷开水制成姜、蒜汁,将豌豆粉切成小块或粗细条入碗,撒上芫荽,浇入姜、蒜汁、醋、甜咸酱油、芝麻油、花椒油,加入味精、油辣椒,拌匀即可食用。锅巴油粉酸咸麻辣,鲜香味浓,盛夏进食,十分爽口。每天南涧街边的油粉摊边,都会有一些络绎不绝的食客,一碗油粉加一碗自制的木瓜醋,吃的悠然自得,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南涧无量山乌骨鸡,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南涧无量山乌骨鸡,属肉蛋兼用型高原特色地方优良品种,产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无量山广大山区。是由居住在无量山系的土著民族(主要是彝族)把狩猎中得到的红色原鸡,结合生产、生活的需要经长期饲养驯化而成的地方品种。

  南涧无量山乌骨鸡体型大、健壮、行动敏捷、羽毛亮丽、适应性强。成年公鸡眼大有神,冠大直立,单冠为主,冠齿5—6个,冠和肉髯呈紫红色,毛色多为紫红色、黄色,主翼羽、颈羽、背羽、鞍羽多为黄色,尾羽黑色镶边。成年母鸡眼大有神,冠髯较小,少部分有凤头;毛色主要有黄色、麻花、白色、黑色;多数麻花鸡体驱毛色为新月形条纹。在南涧,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只鸡,被烹饪成火腿木瓜鸡、三七炖鸡肚包鸡、酸汤鸡、烤鸡......道道都能让人垂涎三尺。食客甚至夸张地说:“吃过南涧无量山乌骨鸡,从此天下再无鸡。”

  在云南,鸡枞并不稀奇,真正稀奇的是无量山鸡枞。无量山鸡枞的名声是吃出来的,声名远播。在那些鼎鼎大名的菜谱菜系里,鸡枞只是药引子,他们可以完整地制作一个鸡枞宴席,但却无法尝到鸡枞的原汁原味,无法领略到鸡枞的全部真谛。

  将新鲜鸡枞用清水浸泡刷洗干净后,倒入锅内沸腾的香油中,并加入适量的精盐进行炸炒,待水分蒸发干后装入切好的鲜红辣椒反复翻动煎炸,待红辣椒的水分基本蒸发完后再加入草果、茴香粉等配料,便做成了有名的特色食品——油鸡枞。南涧油鸡枞以其菌质优良、配料考究、制作精细、纯香爽口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南涧还有其它特产,如南涧木瓜醋,彝族血肠,南涧核桃,南涧肉牛,南涧粑肉饵丝,南涧烧饵块,南涧粉丝,锅贴乳饼等,都是很有特色美食小吃,来南涧一定记得品尝品尝。

  结束语:南涧,寻访茶马古道滇藏线上大理境内第一站,让我们通过茶马古道的今昔,记住了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古驿站,也记住南涧公郎、虎街等古村镇。

  《寻访茶马古道滇藏线系列》云南大理境内导航第1站:南涧的虎街和公郎;第2站:弥渡的密祉古镇下一站我们前去探访弥渡县的密祉古镇。

  【茶有道道头条号——寻访茶马古道专题】从云南普洱出发,探寻茶马古道(滇藏线)沿线重镇和驿站,我们将为大家分享景谷(香盐井)---镇沅(恩乐镇)---景东(清凉老街)---楚雄(炼象关、子午镇、黑井古镇、琅井村、中和老街等)---南涧(虎街和公郎)---弥渡(密祉古镇)---祥云(云南驿)---大理(下关)---剑川---丽江---香格里拉(中甸)---德钦---至拉萨。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云南特色有哪些 云南的特色有什么

下一篇:乡味|云南景迈山:万亩古茶林 千年守护情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