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蓝花楹能吃吗?” 网友发出一个很云南的灵魂拷问……

2023-05-03 17:47分类: 云南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近段时间的昆明街头,绚烂的蓝花楹竞相盛开,微风过处,花瓣翩翩,让人仿佛进入一个梦幻世界。

  据公开资料显示,蓝花楹主要被用作观花树种。花、叶、果都别具特色,具有很好地观赏效果。

  大型羽状复叶,美丽优雅又颇具动感;蓝花楹的花期在4-6月,正是春末夏季,园林中少花时节,它却以蓝色的典雅、清凉驱走炎热和单一的色彩,营造出浪漫静谧的小环境。

  蓝花楹可以用于制造家具和造纸。蓝花楹树干通直,棕色木质,质软,易于加工,是制作家具和木雕工艺品的的好材料。蓝花楹密度较低,比较适合制化学机械浆,是一种优良的制浆造纸树种,可制造各种纸张。蓝花楹的制浆性能与其树龄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蓝花楹纤维长度和粗度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综合考虑6年生蓝花楹比较适合制磺化化学机械浆。

  百花斗艳,更是吃花好时节。对于云南人来说,春天不但能赏花,还能食花,棠梨花、苦刺花、金雀花、油菜花、芭蕉花、石榴花、攀枝花、核桃花等很多可食用的野花,成为真正 “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但鲜花虽美味,食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昆明市政府食品安全办提醒消费者,食用鲜花有一定风险,需谨慎。广大市民在购买、加工、食用鲜花食材时务必记住以下几点:

  一、应当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同一种鲜花有观赏花和食用花的区别,食用鲜花必须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因此很多鲜花需要进行改良培育,并按照相关要求种植。选择经国家卫健委批准可以作为食品原料,且食品安全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花卉。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选择正规的农贸市场、超市购买食用鲜花,在花卉市场购买的和在公园、路边种植的观赏花,是不能食用的。

  二、食用鲜花时,还需考虑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食用鲜花时,应充分了解它的特性,谨慎选购,对有花粉过敏症及易过敏的人最好慎吃鲜花。

  三、大多数鲜花花期很短,不耐贮藏、易腐烂变质,消费者应少量购买、避免阳光直射、低温运输、尽快食用。

  四、有些花不仅不能吃,本身还含有一定的毒性,如夹竹桃、曼陀罗、五色梅、文殊兰、一品红、马蹄莲、虎刺等,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甙类物质及各类生物碱。

  此外,许多鲜花有毒和无毒的具有高度相似性,单从外观上难以辨别,例如金银花(无毒)与断肠草(有毒)、白花(无毒)与白杜娟(有毒)。

  金银花是一种在全国各地均十分常见的黄色棒状花,它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对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有一定疗效,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型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因此,金银花也成为家里的必备之物。

  断肠草是钩吻的民间俗称,也有人叫它大茶药、毒根、胡蔓藤、野葛。它生长在丘陵、疏林或灌木丛中,其含有多种极毒的钩吻碱,误食能致命。中毒后会引起晕眩,咽、腹剧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颚脱落,肌肉无力,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误食其嫩芽、叶、茎也会中毒,其表现也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会导致对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直接损伤。一般情况下,误食钩吻后,10分钟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半个小时后开始表现出腹痛,抽筋、眩晕、言语含糊不清、呼吸衰竭、昏迷等症状。中毒者会出现四肢无力、语言含糊、视野重影、上吐下泻、腹疼难忍等,最终在中毒4-7小时后因呼吸麻痹而死。

  云南人所说的“白花”又叫玉荷花,也叫山荷花,多生长在海拔800~1400米的山坡、路旁、村寨周围,是云南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花中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等,有化痰、止咳、降血脂、血压等功能。

  而与玉荷花有双胞胎之相的白杜鹃,却是带有毒素的,白杜鹃也可以叫做大白花杜鹃,又名大白花、羊角菜、白花菜、白豆花。花和叶都有毒,花在四川和云南一些地区是一种可供食用的野菜,但往往因漂洗煮沸除毒不够及食用过量而致中毒。

  经研究发现:大白花杜鹃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毒性主要集中在花瓣上,会对中毒者身体和精神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致死。

  所以说,虽然它外表艳丽,与白花相似,但它其实不是白花,而是有毒的“白杜鹃”!

  如果误食有毒鲜花后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拉稀以及腹痛等,无论轻重都应尽快去医院救治,与此同时,可以先自行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以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但切勿自行乱服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如果是外地人来逛云南的菜市场,一定会眼花缭乱、不明觉厉,都是没见过、叫不上名字的蔬菜和菌子。

  尤其是云南菜市场上的食用花卉,外地人更是大为震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也能吃吗?!”

  云南可食用花卉有300多种,尤其是春天的鲜花,品种丰富、新鲜娇嫩,正是吃花好时节。

  棠梨花是野生梨属的花朵,比较常见的就是川梨(省流:酸涩难吃)。和我们熟知的梨花一样,棠梨花也是白色小花,闻着还有梨的清香。

  采摘下来的花苞要经过焯水、浸泡、漂洗等操作去除苦涩感,这是去苦涩味的通用流程,带苦味的花基本都要这样处理。

  做法也很简单,爆炒就可以了,也可以搭配酸菜或者豆豉。棠梨花的口感很神奇,很有质感,嚼劲十足,有点像肉的质地,还带了点微微的苦味。

  还有一种本地人才知道的吃法,搭配腊肉丁或者火腿做成棠梨花粑粑。一口咬下去,肉香、花香、糯米香尽数融化在唇齿间,春天就是这个味道吧。

  三、四月份云南的菜市场,摆满了黄色小花,这抹明亮活泼的黄,让它在菜市场中最显眼。

  它就是金雀花,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看起来就像小巧灵动的飞雀,随时都要振翅飞翔。

  鸡蛋的香气与金雀花的鲜甜相得益彰,鸡蛋的每一处都藏着甜甜的花汁,一口咬下去嘴里溢满了甜味。

  金雀花相对于其他花来说既不需要处理,味道又不苦涩,是吃花新手必吃的花材。

  和金雀花差不多时间上市的还有苦刺花。苦刺花的颜值不输金雀花,白色的小花躲在绿叶中。

  不过它人畜无害的外表下却暗藏危险,花朵绿叶中都是细刺,摘的时候要小心被刺到。

  和它的名字一样,不仅刺多,还苦。要去除苦味得先反复清洗,然后煮沸,再浸泡几天,期间还得多次换水,这才算完。

  苦刺花最常见的搭配是和青豆清炒,保留一点点清香苦涩的味道,才知道你吃的是苦刺花。

  如果外地人到了云南菜市场,看到这种褐色长条、像干枯树枝一样的东西,一定是一脸懵的。

  其实它是核桃花的花序轴。核桃花的“完全体”像青绿色的毛毛虫,将外层的花蕊花粉撸掉,剩下的花序就是可以吃的部分了。

  撸掉这层外皮里面就是可以吃的花序了,刚扒开的花序是绿色的,被泡过后就变成了褐色和棕色,也就是市场卖的样子

  但还不能直接吃,对,你应该已经猜到了,还要浸泡几天去掉苦涩味,吃花前的“常规操作”罢了。

  虽说市场上卖的都是处理好的核桃花,但是买回去还是要再焯水浸泡几次,才能食用。

  核桃花主要吃的就是口感,它吃着清脆爽口,通常凉拌着吃,保留脆劲;也可以和腊肉一起炒,香气与口感互相补足。

  海菜花又名“水质检测仪”,它只生长在清澈透明的水体里。之前昆明的滇池被污染后就很难看到海菜花了,经过治理,现在又能看见海菜花的身影了。

  海菜花属植物是一种典型的沉水植物,花开于湖面,晨开夜沉,沉水植物对水质污染极其敏感

  它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白色小花随着花梗在水面上飘荡,水波荡漾,“繁星”点点。

  海菜花主要吃的是它的花梗部分,嫩叶部分也可以吃。它的口感黏滑脆嫩,可以凉拌着吃,海菜花的鲜味与清淡尽数保留,入口更是丝滑。

  也可以和芋头蒸着吃,或者做成海菜芋头汤,黏滑与软糯的口感,天生就是绝配!

  南瓜花算是食用花卉中的大路货,除了云南,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吃。一般人们会去掉花托、花萼、花蕊,只留花冠部分,焯水沥干后炒食。

  啥,你说南瓜花有啥好吃的?裹上面糊放锅一炸,炸出来的南瓜花松脆可口,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同样,吃的也是雄花,而且石榴花的雄花还会自然凋落,掉了也是浪费,不如吃了

  石榴花一般在四、五月份开花,主要吃的部分是肉质的花萼,花蕊花瓣都要去掉,处理好后就是去除苦涩味的常规流程了。

  口感爽脆,有点像黄喉,本身没什么味道,但是容易入味。和火腿肉、腊肉或者韭菜爆炒,香味十足!

  核桃花、石榴花能吃就已经很颠覆本东北地理君的认知了,没想到芋头花也能吃!

  云南人对吃花的狂热,在芋头花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去苦味的处理就够繁琐了,芋头花的处理还要更麻烦!

  友情提示:处理芋头的时候不要沾水,不然手会麻,可以戴一副手套,避免沾到让人发痒的粘液

  紧接着分开花杆和花苞(花苞长在花杆顶上),一般来说主要吃的就是花杆,但对于云南人来说,花苞也可以吃。

  再将花杆的皮扒掉,将花杆切或掰成段。花苞最好也要仔细清洗一下,把花粉清理干净。

  芋头花最常见的搭配是茄子,如果你去云南的市场,会发现商家贴心地在芋头花旁边摆放了茄子。

  芋头花的做法也很麻烦,切好的芋头段和茄子爆炒至半熟,然后再上锅蒸20分钟,芋头花此时已经相当软糯滑溜,感觉一口就能吸下去。

  写到这,你以为看到云南人吃什么花都不会再有波澜了。然而还是再一次被震撼了,棕榈树的花苞竟然也可以吃?

  棕苞花是棕榈树的花苞,看着有点像鱼籽,但口感和鱼籽大不相同,据说吃着是清脆的,炖鸡简直鲜美到不行。

  不过在很多地区,棕苞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放到玩具枪里当子弹,嗯……这童年回忆怎么不算乡愁呢。

  这只是吃花大军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还有苦藤花、奶浆花、能做出松花糕的松花花粉、螃蟹花、三七花、木蝴蝶花……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云南人尝百花。

  大家熟知的花卉在云南人手中也有新做法,比如菊花会搭配米线,让米线口感更丰富、更加清香;

  还有春天盛放的玉兰花,这么典雅的花最好吃的做法竟然是——炸着吃,蘸点椒盐,没吃过的人没福了;

  我们印象中的茉莉花清新淡雅,一般都拿来泡茶喝,云南人却用它炒韭菜,一辣一淡、大开大合即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

  玫瑰花更不用说了,云南人能做出“花”来,云南大学的玫瑰花宴打败了一批大学。

  所以,真的别再以为云南人就吃米线、各种菌(还是吃完会有小人的那种)、各种虫子了,云南人和花真的是双向奔赴。

  云南不止是鲜花上的多样性,还有民族的多样性,除了这些市场上常见的花材,云南不同地区或民族也有自己特色的花材。

  其实有些地区或民族喜爱的花材,不少都流入了市场,被各地的云南人所广泛接受。但对于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这些花有着别样的情感和作用。

  每到3-5月的盛花期,傣族人民会将云南石梓的落花收集起来,晒干后碾成粉末储存。

  等到了泼水节、佛诞日等重要傣族节日,傣族人会把石梓花粉末、糯米粉和红糖调和在一起,捏成饼状,然后包上芭蕉叶蒸熟,做成芳香的糍粑,在傣语中叫做“考糯索”(或叫毫糯索)。

  云南石梓自带一股独特的香甜味道,几乎没有苦涩味,所以做出来的糍粑也美味香甜,还散发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

  密蒙花又被当地人叫做“染饭花”,因为密蒙花的花序晒干后泡出来的水,可以将糯米染成黄色。

  滇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例如苗族、傣族、景颇族、佤族等,会用它来做“黄饭”,蒸出来的米饭色泽金黄,还带一股特殊的香味。

  “黄饭”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食物,在餐馆还不容易吃到,只有逢年过节或者亲朋好友来做客时才会做“黄饭”庆祝。

  除了用密蒙花,云南的少数民族也会用其他植物给糯米染色,例如蝶豆花、枫香树叶、红蓝草等,五色糯米饭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其实芭蕉花在云南的菜市场上已经非常普遍了,但它仍然是傣族食花文化的代表。

  在西双版纳,无论是食客盈门的大饭店,还是乡野路边的小菜馆,菜单上都有芭蕉花的身影。

  一棵芭蕉通常需要生长数年才会开花,结果后,植株就开始枯死,从根部再长出新植株

  芭蕉花处理的复杂程度不亚于芋头花,剥去外面老硬的苞片,吃里面的嫩芯;嫩芯里的苦芯也要摘掉。别看芭蕉花大,真正能吃的部分也就一点。

  将这些切成丝之后,撒上一大把食盐揉搓,这样才能有效去涩,接着就是吃花老套路了:焯水。

  傣族人最常见的吃法是包烧,天然的芭蕉叶就是烹饪工具,食材都包在芭蕉叶中。

  食材的搭配也很灵活:芭蕉花煮熟去涩后,加入辣椒、葱花、蒜末、肉沫、鸡蛋液等佐料,用芭蕉叶包好,在炭火中慢慢烤熟。

  炭火的香气与芭蕉的清香,还有食材的咸香,丰富的香气层层刺激着味蕾,谁吃了都要感慨一句:傣族人太会吃了!

  要说最爱吃火烧花的地区还得是西双版纳,几乎每个在这里的少数民族都食用火烧花。

  火烧花一般在2-4月开花,而这时正是西双版纳的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雨水少),开花的植物不多,艳丽明亮的橙黄色就格外引人注目,再加上它们非常密集,远看就像一团火焰,美得炽热又独特。

  主要生长在滇南地区,常生于海拔150~1900米的干热河谷和比较湿润的河谷低地森林中

  它是热带雨林典型的“老茎开花”植物,因为热带雨林中的物种多,中下层的树木很难与上层植物争夺阳光和传粉者,只能开辟一条新“赛道”,将花开在老枝、树干或侧枝上,不再把花开在枝头上。

  “秀色可餐”大概说的就是火烧花吧。摘掉有苦味的花萼和花蕊,只留下花瓣,去除苦味之后与腊肉、韭菜、豆豉一炒,香得嘞!口感类似黄花菜,味道微苦回甘。

  还有另一种芭蕉科的植物,叫做“地涌金莲”,像是从平地涌出的金色莲花,层叠硕大。

  地涌金莲是佛教“五树六花”之一,西双版纳的居民大多信奉佛教,所以不会吃“神圣”之花,但在滇西北就会吃地涌金莲,可以炒肉或者煮排骨汤。

  来 源丨云南共青团综合整理自掌上春城、都市时报、昆明日报、新华社、@南曲文化、、网友评论、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国家地理等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普洱江城:坚持“点线面”党建联动 携手共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下一篇:云南镇沅举办第三届瓢鸡美食节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