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云南省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纪实

2023-05-03 13:36分类: 云南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022年5月印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以下简称《 “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枝繁干壮工程”。

  《“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抓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民族地区文化惠民、民族文化精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研究、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边疆文化安全8个专项工作。一年来,云南各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切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绘就出民族团结干壮根深、枝繁叶茂的美丽画卷。

  “走一步,退一步;走两步,退一步;走三步,退一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中村乡阿勒村史馆,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中年男子,一边示范着“酷炫”的舞步,一边认真地向游客讲解步法。

  中年男子叫李云华,是一名彝族迁徙舞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传承好彝族的迁徙舞,这是一种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自信。”李云华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导向,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

  从2019年起,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连续4年推进落实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中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成为助推文化强省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

  在地方,楚雄彝族自治州制定出台了《楚雄州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一批政策法规,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共有非遗保护名录项目771项,推动楚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得到及时抢救整理、挖掘开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扶持实施了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纪录片、服饰、慢轮制陶、非遗进校园等项目,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耀感。

  在做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云南每年还着力抓好民族文化精品专项工作,打造一批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影视剧、纪录片、系列短视频及演艺类作品。云南民族出版社编辑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故事》《天空开物——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的智慧》等5本优秀图书。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创作了《幸福花山》《石漠花开》等一批反映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文艺作品。

  据统计,2022年,云南共投入经费4340万元,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项目210个,打造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33个。工程扶持范围覆盖全省16个州(市)和17个省级单位(社团),涉及文物、古籍、音乐、舞蹈、工艺、服饰、医药、体育、节日等10余种文化类型。

  2022年9月26日,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丽江市圆满落幕。这是云南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后举行的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盛会。射弩、陀螺、抢花炮、民族马术、民族武术等13个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和44个表演项目亮相会,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是展示云南省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是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对促进全省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已成为云南着力抓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一个成功品牌。

  除了省级层面的大型活动外,全省各级各地也在积极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活动品牌。

  昆明市2022年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征集、评选、建设活动,推出“全家福”“石榴红”“民族团结圆舞曲”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迪庆藏族自治州积极组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打造了香格里拉端午赛马节、德钦格萨尔射箭节、弩王争霸赛等一系列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品牌;云南民族博物馆举办“融合——云南民族体育发展专题展”“云南民族家风文化主题展”等系列主题展览和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云南着力抓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专项工作的重要举措。

  今年3月28日,由国家民委、北京市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在北京开馆,云南作为全国第一批进馆参展省份,以“融·美云南”为主题,通过数字化展示和文化演出等活动,让观众感受千里之外的云南文化盛宴。

  云南展区设置了“中华手工艺”“中华医药”“中华音乐”“中华舞蹈”4大体验空间,精心打造了民族纺织刺绣、布艺扎染、多民族面塑、云南医药、云南民族乐器欣赏与教学、云南民族舞蹈6个体验项目,以成品实物、视频介绍、3D成像、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等方式展示了云南民族文化,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云南展区的成功,意味着云南跨区域的活动更进了一步,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融格局。

  2022年11月,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云南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地探访节目《同心筑梦》完美收官。节目通过新闻主播、文化专家的实地走访,展现云南各地风土人情及云南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播出后收获了社会各界肯定,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名单。

  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以来,云南开展了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2023年2月,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发布《关于命名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通报》,云南民族博物馆、中共昆明市委党校(昆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等20家单位上榜。各基地充分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工作,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3年3月,云南民族出版社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傣文、苗文、哈尼文、傈僳文、纳西文、佤文、拉祜文、景颇文等11种民族文字对照的形式,翻译出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单行本。该书的翻译出版,方便了边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边疆落地生根。

  云南还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台建设,打造了以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为核心,N级主流传统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等平台为纽带的“1+N”媒体矩阵,做到统筹强力度、纸媒掘深度、视听拓广度、网媒激热度、融媒增效度,有形有感有效构建起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体系。丰富的媒体报道和多元的宣传渠道,不断将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至辖区单位、村(社区)、街头巷尾等,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全省各州(市)巧妙整合各类宣传资源,打好“线上+线下”宣传“组合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通过在“三微一端”等平台开设“德宏民族团结进步月40年”特色专栏。楚雄州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挖掘运用楚雄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加强对元谋人、恐龙谷等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与展示传播。

  此外,云南还着力抓好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纳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点考核指标,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实施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普工作方针,以全省25个边境县(市)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为重点实施范围,以18至60周岁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为培训重点,推动书同文、语同音,促进心相通、情相融。

  云南深入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中不断丰富和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深化拓展“光辉思想照边疆 红河儿女心向党”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52场次5612人次,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1500余场次35万余人次,签订《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达95.87万余人次。

  临沧市深入广泛地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举办“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文艺晚会、临沧市“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歌咏比赛等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完善民族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文化惠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的两项重点建设任务,云南省民族文化宫主体建设工程已经竣工,装修和陈列布展设计方案基本完成,装修和陈列布展项目批准程序通过审定;云南民族博物馆改造提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目前,全省民族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以文山州为例,已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成9个图书馆、9个文化馆、3个博物馆;建成102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站点、村级“农家书屋”1040个,建成10个“军民共建边疆和谐文化示范村”、37个“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全州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和乡镇文化站“三馆一站”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

  《“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绘就了促进“云南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的蓝图。云南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让云南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美丽绽放,更让各族人民在美美与共中深植下中华文化的认同之根。

  (本文原标题为《民族团结枝繁叶茂 水乳交融幸福花开——云南省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纪实》,根据需要有删改)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昭通3年内把“昭通古城”打造成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下一篇:新闻8点见丨云南保山发生52级地震官方:有受困人员被救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