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文山】这位文山人曾参与翻译《宣言》让我们来认识他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纲领和者的首个宣言,《宣言》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革命和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滋养一代代中国人,但它是怎么传播到中国,又走到了广大民众中?6月2日,记者走进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的王有德故居寻找答案。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组织下,由19个人秘密发起成立了国内最早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此为阵地,成员们翻译了《宣言》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部分篇目,在中国开了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河。
文山籍第一个中共党员王有德就是其中之一。1897年,他出生在今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田心社区红果树居民小组。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预科班,1923年毕业后被留校,担任德文系助教,勤奋好学的他又选择到国文系选修。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邀请德文专业的王有德等参加收集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从此他走上了研究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王有德参加了“秘密行动小组”“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行动,在运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921年,王有德、邓中夏等7人组成“五一”运动委员会,举行了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1922年,王有德加入中国,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早期人之一。之后,他投笔从戎到黄埔军校学习,直至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王有德率部英勇作战,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年35岁。
为让各族干部群众永远怀念革命先驱王有德,感念其赤子情怀,铭记其光辉事迹,弘扬其崇高精神,2013年8月,砚山县决定修复王有德故居,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故居于2014年10月落成。建筑为典型的穿梁式木结构四合院,陈列室分为图文资料展示厅、多功能视频放映厅和入党宣誓厅三个部分,展现了王有德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王有徳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学习、弘扬、传承,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优良的工作传统、民族情怀和革命奉献精神,立足岗位主动履职尽责,为地方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砚山县平远镇党委书记李磊说,近年来,平远镇深入挖掘王有德故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表现形式,用更贴近生活、贴近史实的传播让王有徳的形象“活起来”,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