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斗士”杨维骏病逝曾实名举报白恩培等云南高官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云南官场“反腐斗士”、被称为“现实版陈岩石(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人物)”的云南省原政协副主席杨维骏,于2020年6月9日18时03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8岁。
杨维骏的女儿杨多琪告诉界面新闻,父亲生前罹患肺炎(非新冠肺炎),因年龄较大病情失去控制不幸逝世。杨维骏的追悼会将于6月12日在昆明跑马山殡仪馆举行。
杨维骏1922年出生于昆明,父亲杨蓁是滇中名将,同盟会成员,曾担任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等职。杨维骏3岁时,父亲被人杀害,他自称在家仇国恨中长大,塑造成了耿直敢言的性格,并伴随其一生。
1945年,杨维骏毕业于云南大学政治系,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云南省临时工委副主任委员。1949年,杨维骏协助军阀卢汉起义,从此进入仕途,一度担任云南省政协副秘书长。
“反右”时期,杨维骏因拒绝检举社会学家费孝通,被打成“”。1978年恢复工作后,他曾长期担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直至1993年卸任,1998年离休。
杨维骏之所以被誉为“反腐斗士”,在于其退休后不断实名举报云南省当时在任要员。后来落马的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人,都曾是杨维骏的举报对象。
2006年,昆明市西山区福海社区韩家湾村1700多亩耕地被征用,当地政府在没有出示任何征地手续的情况下,强行在耕地上倾倒废土废渣,致使民怨沸腾。
2010年12月17日,88岁的杨维骏坐着政府配备的奥迪专车,带着两辆面包车、12名失去耕地的农民驶入了云南省政协“上访”。这次“公车上书”,让杨维骏一举成名。
一位云南省政协领导后来找到杨维骏,认为他坐着政府配车带农民上访不太合适,杨维骏反问:“难道政府配车只能用于游山玩水,不能为民请命?”这一幕被媒体拍下,一个正直感言的官员形象渐为公众所知。
2011年,杨维骏让女儿帮忙开通博客,并取名“直言”,博客上多是各类求助和举报材料,内容大多由杨维骏自己手写。他不会使用电脑,每次都要走到小区门口的打印店,托店员帮忙打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校订无误后,再让店员帮忙发到博客上。
杨维骏名声鹊起,前来找他的人应接不暇,除了访民,甚至一些官员也偷偷跑来寻求建议。杨维骏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他每晚躺在床上,脑子里都是对国家发展和云南政治生态的思考,很少晚上12点前睡觉。其他退休人员喜欢的养花、逗鸟、打拳等娱乐,他一样也不参与。
2014年8月,浸淫云南官场十多年的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落马。在不少媒体的报道里,杨维骏成了“凭借一己之力拉下大贪官”的斗士。虽然这种说法难免溢美成分,但杨维骏和白恩培的“较量”,贯穿白恩培的整个云南从政史,在当地可谓尽人皆知。
白恩培履新云南的重大决策之一,便是提出昆明市“一湖四片”城市开发战略,围绕滇池造城,打造大昆明,“快速发展是第一要务。”当时,很多云南省老专家和老干部担心,太快会出问题,杨维骏是其中态度鲜明的反对者之一。
有一次,杨维骏因为接到群众反映的拆迁纠纷问题,写成材料准备带到新春团拜会上,亲自交给白恩培。但到了现场后,他担心单独递交起不到效果,就趁白恩培上台讲话之际,将材料分发给与白恩培同坐主桌的省委常委,人手一份。这一招虽然奏效,但让白恩培颇为不快。
白恩培落马后,杨维骏曾对媒体说,“这才是开始”。这些年来,他敢于同腐败之风做斗争的行事风格获得了各界盛赞,也得到中纪委的肯定。一位中纪委人员评价他创下了举报“三最”记录:“年龄最大、职务最高、反映问题不为自己而是最为老百姓着想。”
2017年,杨维骏将凝结其一生心血的《杨维骏争鸣文集》编辑成册,这本近60万字的文稿涉及史学争论、政治理论学习、国际观察等多种领域,最重要的部分,还是他多年来进行反腐斗争和为民请命的经历和经验。他在文稿扉页上写着:一定向真理低头,绝不向谬误退让。
结合多年的反腐经验,杨维骏对治理腐败也有了新的思考。2017年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他表示,如今让官员不敢腐败还不够,应该让他们没有权力去腐败,不能腐败才是治本,“我期待把‘腐败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落在实处。”
在当年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刚正不阿为名请命的的老检察长陈岩石,被认为原型正是杨维骏。
近年来,随着年事增高,频繁的接待访民和处置求助,让杨维骏的精神压力过大,身体也一度敲响警钟,出现脑供血不足、心脏早搏、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还有身体机能的衰退等症状。医生说,他随时都有昏迷的可能,多次劝他尽早放下手里的事。
杨维骏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他常常对人说的一句话是,我活着就是对云南地域腐朽的最大震慑,想再活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