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县街有座清代古建筑群 专家呼吁保护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一座拥有近300年历史、总面积近3000平米的清代古建筑艺术民居,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县街乡大石庄村,距昆明40公里。随着时代变迁,居民逐渐搬离。目前,该古建筑群仅有几位当地老人在里面居住。
据国内知名古建筑专家、云南省文史馆研究员、原云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韩先成等知名专家到现场考证,这座古建筑群大约建于清代乾隆时期,距今有近300年历史,属于土木结构,共两层楼,总面积近3000平米。该古建筑群采用长方形、东西走向、四进三院布局,东西走向约200米、纵深宽约30米,主楼门头设计采用宝顶、飞檐、鴟吻、斗拱、窗棂及彩绘。韩先成表示,这座清代古建筑民居具有非常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
近年来,国家做出重要决策部署,要求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传统村落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塑造城乡特色风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对此,国家先后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云南省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及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细则(试行)》,昆明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意见》。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将昆明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明确对各类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确保应留尽留、应保尽保,不得大拆大建。
然而,记者到安宁市县街乡该古建筑民居现场看到,该古建筑至今依然保存了中原汉族古建筑的艺术特色、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但由于长期缺乏保护,加上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破坏,该古建筑民居目前遭毁坏十分严重,已有部分房屋倒塌,其它未倒塌房屋的墙壁也出现大量裂缝,已经变成了危房,随时会有倒塌的危险。居住在其中的几位老人,也随时面临房屋倒塌的危险。
昆明市政协专家库专家李正平告诉记者,近年来,云南省委政府和昆明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古建筑民居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古建筑的保护,破解保护、抢救、利用、管理等一系列古建筑保护难题。该古建筑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共党史和王姓家族在云南历史上的迁徙都有重要关联。如果当地有关部门再不采取措施保护,该古建筑群民居恐怕会完全消失。
记者了解到,云南省各地在实施旧城更新改造、组织项目建设和开展征地拆迁前,都要组织对改造或建设区域内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普查甄别和认定公布,开展文化资源评估论证,提出文化遗产和风貌保护措施。未开展普查等工作的,不得作出房屋征收的决定,不得随意拆除和损坏。
清代古建筑民居,是我国著名的古代艺术建筑,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技术和文化的结晶,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保护清代古建筑对于现代人民研究古文化、继承古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记者调查发现,在该古建筑艺术群1000米左右,还拥有距今1300年的国保单位唐代王仁求碑和古滇剧传承等重要文物古迹和文化传承遗址。这座距今300年的古建筑艺术群与唐代王仁求碑一同见证了从1300多年的唐代到300年前的清代,云南大地一直延续了中原文明。云南自古就属于中原。
据专家考证,清代云南布政使王昶为纪念王氏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在维修王仁求碑时筹资修建了这个古建筑艺术群。因此,一直以王氏宗祠而存在,由当地王氏族人居住。但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
专家们估算,如果完全恢复该古建筑艺术群,总投资将达5000万元以上。为此,专家们呼吁当地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该古建筑艺术群进行有效保护。既能留住乡愁,又能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吴铸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