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龙云:因他保命周恩来曾搭其专机朱德送他密码本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如果说起近代武术宗师拳打外国人,为国争光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能想起陈真和霍元甲。而有一个这样的人物,他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其对国家的贡献比起陈、霍二人要更为巨大,但他的知名度却要低很多。这个人就是龙云,近代历史上云南地区的一个军阀,人称云南王。
龙云的一生颇为传奇,草根出身,靠一身拳脚功夫崭露头角,一步步的在云南成为执掌一方的大人物。土地革命期间,他帮助过红军。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抗战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他为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出过力。也正是因此,龙云在建国之后,非常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被继续委以重任。这样的一个人物,放眼近代是很少见的,而他的传奇故事也值得我们去探寻。
龙云是云南本地人,云南地区的民族结构比较多样,而龙云正是一个彝族人。尽管出身农家,幼年时期主要是参加农田劳动,也放过牛养过羊,但龙云读过几年私塾,同时非常酷爱武术,因此练就了一身好本事。
在1914年的时候,当时的龙云刚刚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就在当时的昆明,一个法国拳击手摆擂台挑衅中国人,声言三日之内没人能打败他,他就要在昆明开馆授学,反之,他就永远离开昆明。
当时的昆明,是军阀唐继尧的地盘,唐继尧不满这个法国人的狂妄,因此张榜招贤,只要有人能打败这个法国拳师,军衔直接连升三级。当时还是少尉排长的龙云自告奋勇,上台挑战法国人。
几个回合过后,法国拳师被打倒在地,围观群众因此欢呼不已。第二天一大早,法国人就离开了昆明,而英勇打擂的龙云因此声名大噪。
事后,唐继尧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龙云升任为警卫军大队长,也就是将龙云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作为自己的亲信,此后的很多重要事情,唐继尧都带着龙云随行。当时的唐继尧是云南的实权人物,龙云投到他的麾下,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发迹之路。
到1921年的时候,当时的唐继尧被顾品珍赶出了昆明,之后唐继尧将自己在广西的滇军改编为四个军,其中的第一军就交给了龙云,让他攻打顾品珍。一年之后,顾品珍战死沙场,唐继尧重返昆明,而龙云也被委任为第五军军长和滇中镇守使,负责防卫昆明。
此后,龙云在滇军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就在此以后,龙云与唐继尧的关系却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北伐开始后,唐继尧不仅不支持革命,还和北方的旧军阀孙传芳和吴佩孚相勾结,以对抗革命。受此影响,云南的百姓都对唐继尧产生不满,纷纷产生倒唐的念头。
这种情绪不仅在云南的社会中普遍蔓延,还散播到了唐继尧的军队中。就在1927年2月份,唐继尧手下的四个镇守使,包括龙云在内,纷纷联手发动兵谏,迫使唐继尧下野,而唐继尧也在下野仅仅三个月后就病逝了。
在唐继尧死后一个月,一起发动兵谏的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三位将领与龙云发生内讧,三人再次联手兵变,将龙云抓获。
只不过,此时的龙云颇受国民政府重视,胡若愚等人也不敢对龙云怎么样。最终,双方达成和解,龙云成功脱身,并得以重返昆明,执掌大权。
仅仅一月之后,胡若愚再度反攻龙云,但这次他没有了之前的好运,反被龙云击败。此后的龙云,在云南的地位日益巩固,并被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以及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由此一步步登上云南王的宝座。
在龙云的掌权之路上,国民政府发挥了一定作用,如果没有南京方面的支持,龙云也很难赢取最后的胜利。而正因为龙云的成功有着国民政府的背景,在龙云统治云南之后,其治滇政策也不可避免的要顺从国民政府的意愿。
我们都知道,自从1927年中国确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来,南京方面就视革命军队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而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集团的成员,龙云在执掌云南之后,也提出了清党的策略。之后,工农红军在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走上了长征的征程。
红军在当时,一开始的转移方向就是西南地区,为了绞杀红军,蒋介石让西南地区的军阀纷纷加入到围堵的计划中来,云南当然也要执行这一命令。
如果简单的来看,蒋介石的这一命令就是想要围剿红军,但其实,这其中还有蒋介石更大的野心。
西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地方军阀的地盘,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所能控制的区域仅仅局限在江浙一带。蒋介石想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就要将国民政府的影响力辐射到更大的地区,这当然是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但是,西南地区一直以来各方势力盘踞,政治环境复杂,蒋介石想要染指此地,困难并不算小。
此次他命令西南地区的军阀参与围剿红军,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扩大自己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为此,蒋介石以剿共为名,派遣军队进入大西南。
最先倒霉的就是贵州,贵州王王家烈被蒋介石剥夺了军权,贵州因此被纳入国民政府的管辖之下。
如果就这么发展下去,很快龙云就要步王家烈的后尘。对此,龙云看的很清楚。如果不想落这样的下场,就要避免中央军进入云南。
既然中央军是以剿共的名义进入贵州的,那如果红军没有进入云南,中央军也就不能进云南。于是,龙云决定,暗中帮助红军,尽快让红军从云南过境,进入其他省份,中央军自然只能去其他省份。
在当时,红军的指挥官罗炳辉也给龙云送来了信,希望他不要为难红军,红军是要北上抗日,并无意在云南攻城拔寨。
对此,龙云就给送信的说:信我就不回了,免得被查出来惹麻烦,你给罗司令带个话,就说他说的事我一定照做。
之后,龙云派人给滇军的前线指挥官送了一封信,要求他不要和红军交手,跟在屁股后头跑就行了。这样一来,既没有违背老蒋的意思,同时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实际上,龙云在当时还给红军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红军最急缺的药品,龙云给红军赠送了很多的云南白药,帮助红军度过了难关,同志在当时就是靠这些药救得命。因为这一次交情,红军与龙云之间一直是互相肯定的,这一交情也在后来发挥了作用。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同意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龙云也积极响应,在去南京的时候,他还用自己的专机搭载了周恩来等同志一起前往,双方因为这次搭便车,还结下了友谊,朱德同志甚至给龙云提供了一份特别编写的密码本,以保持双方的日后联系。
在抗战时期,龙云的滇军将士出了很大的力,其在正面战场上浴血奋战,以极大的牺牲促使台儿庄战役走向胜利,因此获得了国人的一致认可。
而在整个抗战期间,滇军一共向前线输送了二十万兵力,在抗战结束的时候,有一半的士兵长眠沙场。
除开正面抗战,在西南大后方,云南的军民还组织了滇西大抗战,在十分艰险的情况下修建了滇缅公路,保证了国际支援能够输送到中国。
滇缅公路的施工难度非常大,而云南军民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将其修建完成,以至于罗斯福还以为蒋介石是在吹牛,目的是为了骗钱。
在抗战胜利之后,龙云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蒋介石为了加强个人权力,对割据一方的龙云越来越不满,甚至想要在军事上解决龙云。
而龙云此时也对蒋介石态度转变,他对蒋介石想要搞独裁统治的那一套十分反感,因此对蒋介石一直阳奉阴违。
在龙云的云南,不仅地下党组织蓬勃发展,龙云甚至还秘密参加了民盟,并长期给民盟提供资金支持。
这一切都使得蒋介石想要除掉龙云的想法越来越坚定,他因此制定刺杀龙云的十月事件,而正是这起事件,使得龙云与蒋介石之间彻底决裂。
于是,龙云在当时开始疏远蒋介石,其与的关系却越来越亲近。龙云在当时谈起时局问题,逢人便说:你看《新华日报》了吗,要多看这个,他的消息可信,《中央社》就是个造谣社。
而为了缓和矛盾,作为妥协,龙云离开云南,去了重庆任职,相当于被软禁。直到1948年,龙云才在地下党的帮助下,逃出了重庆,前往香港避难。
也正是在此期间,龙云发布通告,号召云南起义。四个月后,四万多滇军将士响应龙云的号召,发动兵变,将的云南官员全部逮捕,并迎接解放军进入云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二·九和平起义。
因为龙云的贡献,在新中国建国之后,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继续在西南地区发光发热。
作为一个军阀,云南王龙云的一生颇为传奇,他从一个低级军官做起,凭借一次比武打擂获得长官赏识,并从此不断晋升,终于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地方实力派。
尽管是军阀,大龙云的思想观念十分进步,这一点从他响应北伐,驱逐老长官唐继尧就可以看出来。而在之后,为了在云南站稳脚跟,龙云投靠了蒋介石,并以此为自己的军阀人生铺平道路。
蒋介石与龙云相识十数年,龙云在一开始对他十分信任,也很认可他。但正如我们之前所说,龙云是一个观念十分进步的人,这个人对民主政治以及社会民生十分看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注定了龙云与蒋介石之间,必然会走向决裂。因为这个两个不同立场的人,最初将他们联结在一起的只有政治利益,而最终毁灭他们关系的也还是政治利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