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常在山河无恙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中期,我国云南“两山”(老山、者阴山)边境一线狼烟四起,越寇占我领土,犯我边民,毁我家园,为捍卫国家主权和保境安民,三十万解放军前赴后继奔赴南疆,在前线奋勇杀敌,将猖狂入侵的越军挡在国境线之外,牢牢控制住战场的主动权,为祖国人民构筑起隔绝战火的屏障,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环境,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六年的“两山”作战,浴血奋战的解放军官兵共牺牲2200余人,这些慨然赴死的英雄平均年龄只有20岁左右,他们中有我们济南陆军学校的参战见习学员,有我们配属部队相知相熟的战友,有全军各参战部队的优秀官兵。在此,以有限的篇幅简要介绍其中的十八位英烈(以烈士牺牲时间排序),他们均被、昆明军区、成都军区授予一级战斗英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追记一等功、二等功等,故文中不再一一细述重复:
2017年11月,我撤离老山前线年后重返老山,在老山主峰顶拍摄的烈士的雕像。
01不朽的边关丰碑——。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2营5连副连长,1957年5月生,1976年3月入伍,贵州金沙县人。老山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主峰海拔1422.4米,1979年后被越军占领,我14军是首先从越军手中收复老山的部队,从而拉开“两山”作战的序幕。1984年4月28日,我军经多日炮火准备正式打响攻克老山的战斗,这一天是重要的历史时刻,也是我军官兵牺牲最多的一天。118团是老山主攻团,5连又是主攻连,带领突击队向老山主峰发起冲击,连续攻占越军21号、22号阵地。突击队在继续向主峰冲击过程中,遭到越军密集火力拦截攻击受阻,立即重新调整兵力,呼叫炮火支援,组织突击队全力投入第二次攻击。抱起一挺轻机枪在最前面边打边冲,他左手腕被子弹击中无法托起机枪,就将机枪背带挂在脖子上,右手操枪继续扫射,直到打红了枪管。当突击队冲到越军第二道堑壕占领主峰部分表面阵地后,狡猾的越军转入坑道并呼叫炮火覆盖,在越军雨点般的炮击中,我军突击队伤亡较大被迫后撤。的右大腿和腹部被炮弹炸伤,肠子流了出来,杀红眼的将肠子塞回去扎紧腹部,率领最后13名突击队员,再次拼死冲向敌阵,终于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老山主峰。随后,挎着机枪顺着堑壕搜剿残敌,接连击毙4名越军。这时越军一个暗火力点突然向射击,头部、胸部接连中弹,牺牲在刚刚攻克的老山主峰上。
牺牲后,在其遗物中发现一张700元的欠条,他身边许多战友都不知道,平时经常资助家庭困难战士的,自己在农村的家人生活一直较为拮据。是我军收复老山的标志性英雄人物,被称为老山第一烈士,其遗体安葬在麻栗坡县烈士陵园最前面的英雄台,后在老山主峰上竖起的持枪塑像。
所在的14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太岳纵队编成的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二野14军。14军转战太岳与中原地区,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挥师南下解放赣、湘、粤、桂、滇等地。50年代后14军一直驻守云南,1959年参加平叛作战,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军西线主力部队,强渡红河、攻占老街,“两山”作战再创辉煌。
02攻必克之摧坚铁拳——马平。昆明军区11军31师93团2营5连2排排长,1962年11月生,1979年9月入伍,贵州贵阳市人。者阴山也位于麻栗坡县,在老山以东数十里,主峰海拔1250米,同样被越军占领。1984年4月30日凌晨,我11军31师打响收复者阴山的战斗,在总攻发起前,马平带领两名战士,冒死排除了进攻路线颗地雷。我军发起冲锋后,马平端起冲锋枪边打边冲,率领全排冒着炮火封锁攻克越军28号阵地。之后按作战计划马平的2排本应转为1排的助攻,但1排进攻受挫,在马平强烈要求下,助攻的2排又转入主攻,连续攻克越军26号、24号阵地。毙敌多人的马平率先冲到柴山堡越军独立第3营营部工事门前,举枪向里猛烈扫射,接着跃身跨入,不料却突然触发巨大爆炸,马平与虎绍清两人当即壮烈牺牲。原来狡诈的越军在门内设置了一颗诡雷,诡雷爆炸引爆越军储存的大量炸药。马平牺牲的地方背靠53号阵地,连接着者阴山主峰。马平牺牲后,战友们高喊着:为排长报仇!一鼓作气攻上者阴山主峰。
马平的父亲是军队干部,马平毕业于昆明陆军学校,品学兼优,颇有才华,本是前途可期。在“两山”作战中,我军一线基层干部伤亡比较大,因为我军有“干部、党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的光荣传统,“两山”作战我军的“尖刀班”、“尖刀排”、“突击队”等都是干部带头冲锋,这“跟我冲”与“给我冲”的差别,正是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
11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以太行纵队编成的第3纵队(陈锡联任司令员)、中原野战军(二野)11军,11军转战华北,挺进中原,挥师南下,解放川、黔等地。建国后11军先后改编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空5军,如此涵盖陆海空三军,在全军绝无仅有。1969年11军重建驻守云南,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11军担任西线主力,在“两山”作战中,11军先收复者阴山,后接替14军防御老山,是唯一打遍“两山”的野战军。者阴山攻坚战11军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成就一个经典拔点战例。
云南省军区边防15团是编制人员全军第一大团,其守备的国境线无畏的潜伏勇士——李开华。
4月26日凌晨,7连秘密潜入1019高地部署,最近距越军占领的1115高地前沿阵地仅130米。为防止越军发现,7连上百官兵无法开火做饭、不能随意挪动、不敢大声说线军收复老山攻坚战打响,7连居高临下及时发现当面越军兵力调动情况以及新开设的炮兵阵地,呼唤我军炮火将其一一摧毁,为保障我军老山那拉方向的战斗发挥重要作用。李开华和战友们在越军眼皮子底下潜伏了7天7夜,克服巨大困难未被敌人发现,但到5月3日16时20分许,十多名越军向我7连1019高地偷偷摸过来,潜伏在前沿哨位上的李开华与副班长周善清紧紧盯着敌人的动向。这些越军显然不是一般巡逻,而是要直接登上1019高地,眼看越军步步逼近,潜伏已无法继续下去,李开华当机立断,一跃而起端起冲锋枪向越军猛烈扫射,前面的越军倒下数人,后面的越军吓得掉头就跑,李开华追上去又击毙两名越军。瞬间1019高地爆发激战,越军阵地上的重机枪、迫击炮向我方猛烈射击,坚守哨位战斗的李开华不幸中弹,牺牲在1019高地上。李开华的牺牲,激起了战友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7连击退越军的多次进攻,一直坚守到12天后5月15日我14军41师向八里河东山越军阵地发起总攻,7连占领的1019高地成为我军步兵进攻出发地,从此一举攻占八里河东山。此战7连歼敌150余人,被授予“边防钢七连”荣誉称号。边防15团的前身是1956年由13军39师115团2营、思茅军分区公安边防72团1营等部队组建的公安军边防第37团。边防15团是新时代我军地方部队的杰出代表,是坚持对越作战时间最长的部队。边防15团自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一直战斗在滇南边境前线,先后参加收复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1426高地等作战,历经大小战斗247次,攻占高地27个,共毙伤敌1740余人、俘敌6人,全团有4296人荣立战功。
昆明军区14军40师119团3营8连3排代理排长(原任班长),1962年8月生,1981年1月入伍,河南临颖县人。我14军收复老山后转入阵地防御,李海欣率领一个加强班共15人坚守在老山东翼松毛岭142号阵地,这个最前沿的小阵地三面是居高临下之敌,一直是越军进攻的重点方向,李海欣和战友们在阵地上顽强坚守55个昼夜,多次打退越军的偷袭和进攻。
凌晨,越军向我老山发起加强师规模的大举进攻,史称“7·12松毛岭大战”。在密集炮火支援下,越军主力316师174团1营加强一个特工连向我142号阵地实施强攻,李海欣沉着果断指挥战士们用集束手榴弹狠狠砸向蜂拥而上的越军,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战斗中越军有20余人突入我阵地前沿堑壕,李海欣带领5名战士迎着敌人打反冲击,与越军在堑壕里展开激战,毙敌10名后将越军打退。疯狂的越军再次发起冲锋,李海欣用冲锋枪猛烈向敌人扫射,突然被越军子弹击穿右胸,战士要为他包扎伤口,他见越军又扑上来,焦急地推开战友说:“不要管我,快去消灭敌人!”李海欣忍着剧痛,扑向定向地雷的起爆器,引爆地雷后将越军炸退。这时,李海欣发现高地左侧又有越军扑上来,他使尽最后力气,爬到定向地雷起爆点,当按下电钮定向地雷爆炸的同时,越军向他投来的一块 爆炸,李海欣被炸当场牺牲,至死手里还紧紧握着起爆器。李海欣牺牲后,142号阵地上的战士们含着眼泪投入复仇之战,鏖战一天共毙敌104名,伤敌数百名,彻底击溃了越军的攻势,牢牢守住了阵地。李海欣一个班打残越军一个营,我142号阵地也有6人牺牲、5人重伤、4人轻伤,他们被誉为“十五勇士”,142号阵地也被命名“李海欣高地”,成为闻名遐迩的老山第一高地。“两山”作战的焦点在老山,六年间规模最大的两场战斗,分别是1984年4月28日攻打老山战斗、同年7月12日老山防御战斗,这也是中越两军老山作战动用兵力最多、伤亡最大的攻防战斗,这两场残酷的大战均是我14军及配属部队打的。因此说,14军为“两山”作战付出巨大牺牲,做出重大贡献,永久载入史册。
。南京军区1军1师2团2营6连战士,1965年10月生,1983年12月入伍,浙江新昌县人。1军原驻防浙江,是“两山”作战第一批跨军区轮战的部队,于1984年12月初接替昆明军区11军、14军防守老山及八里河东山。我们济南陆军学校参战见习学员队配属的部队正是1军1师,董德明所在的2团2营6连有我校4名学员见习代职,6连开始是承担军工任务,我在的2营营部与6连同驻一地几个月。
,老山爆发自“7·12松毛岭大战”之后规模最大的战斗,在越军数倍兵力的猛攻之下,松毛岭我142号、145号阵地告急,142号表面阵地一度失守,2团6连等部奉命前往增援。在增援必经的“生死线”上,我军许多官兵遭越军炮火拦截而牺牲,包括6连副连长梁元信、我校学员李法堂。董德明和战友们冒着越军密集的炮火封锁,奋不顾身从148号高地向908号高地冲击,首先冲上了145号阵地,在145号阵地击退越军攻势并巩固防御部署后,董德明和战友又一起向142号高地发起冲锋,与防守越军展开激战。在交战中董德明向敌人猛烈扫射,直到子弹打尽,这时董德明身负重伤,越军狂叫着包围上来要活捉他,董德明毅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像《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一样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战后我军清理战场时,发现董德明遗体周围,躺着六具越军尸体,而董德明烈士的手指上,还套着手榴弹拉火的铁环。就在这天142号阵地战斗中,董德明的同连战友张长艳,也是拉响最后一枚“光荣弹”壮烈牺牲。仅在老山作战中,我军像董德明一样的王成式烈士至少有10人,他们在弹尽粮绝被敌人包围的危急关头,为不当俘虏毅然选择牺牲,这也反映出中越两军官兵士气迥然,如我1军参战兵力有数万人,没有一人被越军活捉,新中国军人这种宁死不当俘虏的气节,与越军在“两山”作战期间被俘200余人、数十人主动投诚形成鲜明对照。1军的前身最早是贺龙在湘鄂西拉起来的工农红军红二军团,抗战时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解放战争时期编为晋绥军区第1纵队(张宗逊任司令员)、西北野战军1纵、一野1军。1军(1纵)是我军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的主力部队,长期转战陕、甘、宁、晋、青等,在西北地区建功无数,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涌现出“硬骨头六连”、“夜老虎连”等英雄群体。
。南京军区12军36师106团2营炮兵连班长,1963年10月生,1982年1月入伍,江苏靖江县人。12军36师原驻防江苏,“两山”轮战中作为1军加强部队防守八里河东山。八里河东山上无水且路险,被称为“八十年代上甘岭”。在八里河东山的防御作战中,赵锦标是82毫米无后坐力炮班的班长,火炮技术过硬,这个炮班先是配属2营5连进行防御作战,赵锦标发现越军目标及时,指挥果断,指哪打哪,先后摧毁越军轻、重机枪5挺,工事、火力点5个,歼敌16名,有效巩固了我军的防御阵地。
11日13时,赵锦标带领炮班配合4连2排实施拔点作战。在向敌方阵地机动中,赵锦标作为班长本不需要扛炮,但他一把从瞄准手肩上夺过沉重的“82无”炮身扛在肩上,大声喊着:“拉开距离,跟我上!”他边奔跑观察,边肩炮射击,连发两弹,摧毁越军一火力点,4名越军当场丧命,其余敌人闻风而逃。完成拔点歼敌任务的4连在第二天(12日)奉命回撤,赵锦标坚持最后撤出阵地。此时越军炮火疯狂覆盖,一战友被炸伤,赵锦标扑过去为他包扎时,又一发炮弹袭来在赵锦标附近爆炸,赵锦标双腿、胸腹部多处被炸伤,不久后牺牲在阵地上。在“两山”作战中,我军炮兵具有压倒性优势,各级炮兵以强大的火力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战。我军炮兵中最危险的就是步兵团、营属82毫米无后坐力炮炮兵,因为“82无”是当时可伴随步兵冲锋的唯一近战火炮,步兵冲到哪,“82无”就跟到哪、打到哪。被誉为“神炮手”赵锦标,正是“82无”炮兵中的尖子,步兵可信赖的战友。12军最早可追溯到红四方面红25军74师与红一方面军朱德警卫团,抗战时期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以及东进纵队等部,解放战争时期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中原野战军(二野)12军。12军(6纵)能征善战,仅解放战争即歼敌近50万人;抗美援朝作战中,12与15军共同坚守上甘岭更是一战闻名。12军造就王进山、尤太忠、、肖永银等名将,涌现出王克勤、杨春增、胡修道、王杰等英雄人物,在60年代以“郭兴福教学法”领衔我军“大比武”运动。
昆明军区云南前指第3侦察大队侦察3连(武汉军区54军160师侦察连)侦察兵,1964年5月生,1984年1月入伍,安徽铜陵市人。“两山”作战期间,为打击和反制越军特工部队的猖獗活动,我军在滇南300公里的边境线个侦察大队实施特种作战,由云南前指司令部直接指挥。54军原驻防河南,奉命组建的第3侦察大队,是第一批轮战的5个侦察大队之一,于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部署在者阴山以西八里河东山以东约30公里边境。胡兴龙到前线高地和高马白地区的战斗,他表现沉着、机智、果断、勇敢,受到连队嘉奖。
7日,侦察3连深入敌后抓捕越军“舌头”,行至新街、南登公路之间被越军发现。战斗爆发后,越军不断增兵,封住我军后撤通道,胡兴龙和战友们被围困在敌后,到第三天夜晚终于杀出重围。突围战斗中有几名战士失踪,指挥所下达寻救命令,胡兴龙与指导员、排长、班长返回寻救战友。途中,胡兴龙发现几名越军尾随,即刻举枪扫射,当即击毙4名越军。这时众多的越军合围过来,胡兴龙和班长余斌倚在一棵大树后向越军扫射,交火中胡兴龙肩膀中弹,血流如注,他坚持着将手榴弹掷向越军,连续毙敌10余名。当胡兴龙和班长且战且退至一悬崖旁时,弹药告罄,越军蜂拥而上欲活捉两人,余斌和胡兴龙临危不惧,砸掉武器和报话机,余斌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越军同归于尽,胡兴龙用石块狠砸敌人,越军无奈再次开枪击中胡兴龙,胡兴龙为不当俘虏,纵身跳下高高的悬崖壮烈牺牲。胡兴龙战前曾与老乡战友方海鹰相互约定:两人中不管谁牺牲了,活着的人就给牺牲的人的父母做儿子,伺候老人给老人送终。1985年底方海鹰退伍回家乡铜陵市工作,他牢记承诺将胡兴龙的父母接到城里同住,当亲生父母一样赡养。胡兴龙烈士的妹妹胡桂兰参军退伍后,爱上这位有情有义的大哥,两人于1994年喜结连理,共同照料烈士父母,成为一段佳线军(黄永胜首任军长)合并而成,当时因保留番号问题引起争议,周总理提议两军只保留番号的后一位,即44军的4,45军的5,新编成54军(丁盛任军长)。44军、45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劲旅7纵、8纵,是由挺进东北的新四军第3师,陕甘宁边区教导第1旅、第2旅,陕甘宁边区警备第1旅,晋绥军区、晋察冀军区和冀中军区所属部队等组成,都是红军打下的根基。54军在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平叛作战、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等几乎所有战事。
昆明军区云南前指第7侦察大队侦察1中队(空军空降15军43师侦察连)班长,1960年1月生,1980年1月入伍,河北平乡县人。空军空降15军原驻防湖北、河南,其组建的第7侦察大队,是第二批轮战的2个侦察大队之一,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部署在扣林山一线。郭跃华是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在参战前曾多次被评为师、军侦察兵训练标兵、专业技术尖子、“四会”教练员、摩托车乘车射击能手等,并多次夺得军、军区、空军侦察兵竞赛项目的前几名,两次荣立三等功。郭跃华到前线后,多次参加侦察作战,英勇无畏总是冲在最前面。
10时29分,两名越军荷枪沿小路一前一后进入我潜伏区域,副班长潘庆生、战士谢贺一跃而上将前面的越军扑倒活捉,后面的越军见状边跑边开枪,郭跃华一个点射击中这名越军腿部,郭跃华等人追赶10余米将第二名越军捕获。但这枪声引来大批越军,企图将回撤的我侦察兵捕俘组退路截断,在这危急时刻,副连长余恒辉带郭跃华、潘庆生、谢贺担任掩护,以火力阻击敌人,掩护其他战友后撤。在激烈的战斗中郭跃华毙敌多人,身上13处受伤,头部被弹片重击,英勇牺牲时手里紧紧握着一枚手榴弹。我军捕俘组押着俘虏撤退与接应组、掩护组、火力组等会合后,对追击越军展开猛烈打击,几乎将这个越军公安屯打残,这一仗俘敌2名,毙敌30余名,摧毁公安屯营房2栋、火力点3个。空降15军是全军唯一的空降军,之前是扬名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千岁军”15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中原野战军(二野)15军,参加过洛阳战役、宛西宛东战役、豫东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南下解放桂、粤、滇、川等地。15军英雄辈出,仅在抗美援朝中就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著名战斗英雄。空降15军派出的这支侦察大队,在前线名,自身伤亡较小,仗打得好、打得巧,不愧是我军特种作战的一支精英部队。09年龄最小的烈士——李庆轩。济南军区46军138师414团3营7连战士,1968年1月生,1985年1月入伍,山东单县人。46军138师原驻防山东,“两山”轮战中作为67军加强部队防守八里河东山。李庆轩参军不久部队即开赴南疆,李庆轩原在步兵营属机枪连,但他执意要求调入打突击的步兵7连,终于如愿以偿。
,7连奉命攻克越军占领的395高地,战斗开始后,李庆轩扛着40火箭筒与突击队猛打猛冲,在接近395高地核心时,李庆轩腿部中弹行动迟缓,他本可退出战斗进行救治,但李庆轩坚持不下火线,扛起火箭筒瞄准越军火力点进行轰击,连续打掉越军两个火力点。在突击部队即将占领越军高地时,越军扔出一颗手雷落在战友王海洋身边爆炸,李庆轩不顾一切冲过去为他止血包扎。这时越军又向他们投出手雷,李庆轩见状迅速扑在汪海洋身上,用身体保护住王海洋,自己献出年仅17岁的生命,成为我军“两山”作战年龄最小的烈士。这次拔点战斗,7连以牺牲11人攻克越军395高地,击毙116名越军,创造经典拔点战例,7连被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
这次战斗结束后,7连卫生员在整理李庆轩烈士的遗物时,发现部队战前发给每个人的两盒香烟、六颗巧克力李庆轩原封不动地保存着,还留下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感谢你收拾了我的遗物,请抽烟。”这一行字让战友们痛哭不已。46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詹才芳任司令员),是由挺进东北的冀东军区部队组建,后编为四野46军,在辽沈战役中突破锦州,活捉范汉杰,平津战役中攻克天津,南下解放湖南,剿匪平定湘西、湘南,抗美援朝后期46军入朝参战,三次攻打马踏里完成志愿军抗美援朝最后一战。